盘点春晚里的创新“技”忆

机器人技术 2024-12-14 10:33www.robotxin.com机器人技术

科技日报记者马爱平报道

随着除夕夜的钟声敲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再次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聚焦点。这一传统习俗,不仅仅是一顿文化盛宴,更如同一幅展现年终画卷的巨作。岁月流转,民族情怀与时代风采在这里交融,而科技的进步更是为这顿除夕夜的“大餐”增添了浓厚的科技味道。

当神秘的古代神兽跃然纸上,仿佛穿越千年的时光,与现代的孩子们同台共舞。在今年的春晚歌舞节目《当“神兽”遇见神兽》中,借助前沿的VR技术,麒麟、凤凰、白泽、貔貅、甪端等古老神兽如梦幻般地走出古籍,展现了一场震撼的视觉盛宴。观众们不仅欣赏到了这些神兽的神奇魅力,还目睹了画师利用VR设备绘制这些传统神兽的生动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VR三维影像绘制技术在春晚舞台上的首次惊艳亮相。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姜文介绍,这一技术完全是按照节目的需求进行研发的。在绘制神兽图像时,画师需要手持电子画笔、佩戴VR眼镜,仿佛置身于一个三维空间中,与神兽们自由互动。而画师所选择的电子画笔颜色,将直接影响到最终呈现的三维影像效果。经过画师的巧手绘制,这些三维影像再经过高科技的渲染合成,最终实时地呈现在广大观众的面前。

春晚的舞台,不仅仅是一个艺术的展示平台,更是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春晚必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与感动,让我们拭目以待。利用虚拟现实的三维影像绘制技术,在2023年的春晚舞台上,舞蹈节目《锦绣》展现了一幅绝美的历史画卷。舞者们在这虚拟场景中翩翩起舞,如梦如幻,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

扩展现实技术,这是一个神奇的科技力量,它让歌手们在无法亲临现场的情况下,实现了“云演出”。在2021年的春晚上,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众多歌手无法到现场表演。刘德华、周杰伦等人却通过科技手段,成功实现了云端演唱,给观众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这场演出甚至达到了真假难辨的效果,以至于演出结束后,“刘德华是否真的来到了春晚现场”成为了网友热议的话题。

扩展现实技术,它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技术等多种沉浸式技术的融合与统称。正是借助这项技术,明星们的“云演出”成为可能。在拍摄周杰伦的“云演出”节目《莫吉托》时,2021年春晚的副总导演夏雨利用了两台预先编程的设备,使它们的运动轨迹保持一致。然后分别拍摄歌手和场景,最终实现了人物与场景的完美融合。

在扩展现实技术的帮助下,周杰伦得以开着粉色汽车,唱着《莫吉托》,带领观众上山下海,环游世界。这项技术不仅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赏体验,也为艺术创造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无论是舞蹈还是歌唱,科技的发展都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期待未来更多的精彩演出在科技的助力下呈现给世人。增强现实技术:虚拟数字人跃动舞台之光

除了明星们的云端精彩演出,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还出现了一种新的面孔——数字虚拟人。在2021年的春晚少儿歌舞节目《听我说》中,虚拟歌手洛天依与月亮姐姐、王源共同演唱,这是虚拟歌手首次亮相春晚舞台。

洛天依,尽管是一位数字虚拟人,但其美妙的声音让无数观众为之惊叹。基于雅马哈公司的VOCALOID3语音合成引擎,洛天依通过增强现实等技术精心合成,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全新的虚拟偶像时代。她的出现,不仅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更是文化与科技完美融合的代表。

近年来,数字虚拟人逐渐成为地方台春晚舞台上的新宠。在2022年北京广播电视台的春晚中,一个名为苏小妹的数字虚拟人与青年歌手刘宇同台演出,节目《星河入梦》融合了真实与虚拟的世界,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跨次元的视觉盛宴。

洛天依和苏小妹的出现,代表着数字虚拟文化在中国大陆的蓬勃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数字虚拟人走上舞台,为我们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这不仅是一种技术的突破,更是文化创新的一种表现。让我们共同期待,数字虚拟人在未来的舞台上展现出更加耀眼的光芒。陆城,这位虚拟偶像行业的观察者,为我们揭示了虚拟偶像背后的技术逻辑。“要让虚拟偶像登上舞台,在真实世界里与真人产生互动,其实并非难事。”他解释道,首要步骤是构建数字虚拟人的3D模型,随后借助增强现实技术将其投影至舞台之上。尽管技术原理看似简单明了,实际操作中的难度却不容小觑。数字虚拟人的制作流程繁琐,涉及3D建模、动作捕捉、声光渲染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的成本都相当高昂。

在谈论到智能机器人时,我们不得不提到那些在舞台上活跃的“气氛担当者”。以深圳“拓荒牛”为设计原型的四足机器人,在2021年的春晚舞台上大放异彩。这款机器人与刘德华、王一博、关晓彤等明星共同完成了科技感十足的创意表演《牛起来》。其设计融合了祥云及中国红等传统文化元素,呈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回溯这款四足机器人的诞生过程,其实并不容易。研发团队自2020年初便开始着手设计。为了满足2021年春晚导演组对大型四足机器人的严苛要求,他们优化激光雷达定位导航算法、高性能实时主控系统,并在短短三个月内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完成了产品的数次迭代。最终,这款重达60千克、最大负重15千克的四足机器人,凭借通用力控关节成功登上春晚舞台。 春晚舞台上的智能机器人与LED技术的梦幻之旅

当智能机器人和LED技术遇上春晚的舞台,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让我们跟随时间的脚步,一探究竟。

早在2016年,中国无人机行业的蓬勃发展已经初见端倪。在这一年的春晚舞台上,机器人和无人机的表演成为了亮点。孙楠演唱《冲向巅峰》时,540台Alpha1S机器人伴舞,场面壮观。与此无人机在空中组成队列,随着音乐变换阵型,将晚会气氛推向高潮。

之后的几年里,智能机器人频频登上春晚的舞台。2018年,24台机器狗拜年;2019年,6台Walker机器人与演员同台表演歌舞节目《青春畅想》。这些智能机器人已经成为网友心中春晚舞台的最强“气氛组”。

而LED技术,作为第三代光源的代表,以其耗电量少、寿命长、色彩丰富、耐震动、可控性强的特点,逐渐在春晚舞台上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从最初的照明工具,到如今的舞美设计核心元素,LED显示屏已经成为春晚舞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回想1993年,LED显示屏首次亮相春晚,但其在舞台上的作用并不显著。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LED显示屏在春晚舞台上的表现越来越丰富,从简单的照明到复杂的舞美设计,再到与AR技术结合打造的虚拟舞台,每一次升级都令人眼前一亮。

智能机器人与LED技术,共同为春晚的舞台增添了无尽的魅力与创意。在这个融合传统与现代、科技与文化的大舞台上,我们见证了科技的魅力,也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在2012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舞台被装扮得炫目夺目,覆盖总面积达8000平方米的LED显示屏,从舞台地面、顶棚、侧面、背景墙到装饰柱,无一不展示了科技的魅力。

到了2017年,春晚的舞台设计再次刷新记录。创纪录的173块屏幕,其中地面132块、天空41块,共同构建了一个天地相连的绝美场景。那个主舞台,由132块LED高清大屏幕组成,升降幅度可达惊人的4.5米。控制这些LED屏幕的间隔却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挑战。

屏幕间的距离过窄,可能导致舞台卡壳,甚至破坏传输线路,影响演出效果。而距离过宽,又会影响节目的视觉呈现。经过工作人员反复测试,最终确定了屏幕间的理想距离为1.5厘米,这个微妙的距离既保证了舞台效果的完美呈现,又确保了演出的顺利进行。

在2017年的春晚中,当舞蹈家杨丽萍翩翩起舞时,舞台背后的大型LED显示屏上呈现的孔雀开屏画面与她的舞蹈完美融合,仿佛二者浑然一体,共同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在追求极致视听体验的时代,本次扩声系统的设计理念无疑是一次创新的飞跃。其首次采用的分区域多点扩声方式,将音箱布局提升至全新层次。这种独特的系统设计,不仅精准调控各区域音箱的音量,更通过精细的延时调整,确保声音完美同步,为现场观众打造了一个无与伦比的视听盛宴。

想象一下,随着音乐的节奏,每个区域的音箱同步播放,声音如泉水般流淌,环绕整个场地。这种精准的音量与延时调控,不仅避免了声音冲突,更让音乐更加和谐统一。在这样的环境下,无论是低沉的旋律还是高昂的乐章,都能完美呈现,为观众带来一场难以忘怀的视听体验。

扩声系统的设计理念与实际应用完美结合,为现场观众营造了一个完美的视听环境。这种系统的运用,无疑将未来的演出、活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享受。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