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也是人 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律
人工智能正在引发广泛讨论,特别是在其与法律交互的领域:机器人是法律主体还是客体?自动驾驶汽车的事故责任归属?人工智能收集的个人信息的规制问题?创意机器人的版权归属及监护人问题?还有,人工智能对行政区划法的影响以及国际法规制的需求……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其他令人兴奋的议题正在等待我们去探索。尽管人工智能在技术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要实现其广泛应用,仍需要解决一系列法律上的挑战。
为此,强烈推荐一本新书:《机器人也是人: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律》。这本书由约翰·弗兰克·韦弗撰写,郑志峰博士翻译,元照出版公司2018年出版。
《机器人也是人》是一部系统探讨人工智能与法律的专著。本书全面论述了人工智能对法律可能产生的影响,涵盖了包括法律地位、民事责任、监护制度、知识产权、行政区划、国际法、刑法、宪法以及隐私权等法律部门或主题。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人工智能形式,如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医生、工业机器人、无人机、创造型机器人(作家、歌手、作曲家等)、监护机器人等,并追溯了它们的历史发展。
本书背后的故事同样引人入胜。郑志峰博士,现任腾讯研究院秘书长,他在工作之余完成了这本书的翻译。面对各种压力,他耐住寂寞,每日凌晨一点仍在翻译,早上六点起床,然后为学生上课。他的辛勤工作使得这本书得以面世,然而出版过程却曲折艰辛。遭遇出版社版权问题后,经过多方沟通和帮助,最终得以以繁体版面世。
《机器人也是人》一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人工智能与法律的深入思考,而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对于法学界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者来说,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感谢郑志峰博士的辛勤付出,为我们带来了这样一本有价值的书。我们期待更多关于人工智能与法律的研究和讨论,共同迎接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
话不多说,《机器人也是人》背后的故事值得我们去探寻和了解。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的世界,感受其中的智慧与热情,期待更多的思考与创新。 2018年6月15日,《机器人也是人》译后记。我从未想过这是我出版的第一本书,更没想到我的第一本书会在元照出版公司出版。关于这本书的出版背后的故事,我想在这里详细说说,一方面是为了感谢那些无私帮助过我的师友们,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读者了解这本书的来之不易。 2016年6月,我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在导师和学院领导的支持下成功留校任教。虽然我的专业是民法专业且发表的多是侵权法方面的文章,但我意识到人工智能与法律这一领域大有可为。我开始大量阅读相关主题的外文文献并考察最新的研究动态。在这个过程中,《机器人也是人》这本书引起了我的关注。书中系统论述了人工智能可能对法律产生的各种影响并且涵盖了多个法律部门或主题这让我意识到这本书的学术价值与应用前景我迫不及待地开始翻译这本书但由于没有出版译著的经验加之事务繁忙翻译进展缓慢。在此期间我得到了许多师友的支持和鼓励他们告诉我不要放弃要坚持下去。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找到了出版社并成功出版了这本书。这本书的出版过程充满了曲折和挑战但我也因此学到了很多包括团队合作、沟通协调以及坚持不懈等品质。我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出版能够推动人工智能与法律领域的研究和讨论为中国的法学研究和人工智能发展做出贡献。最后我想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感谢他们给予我的信任和支持让我有机会完成这本译著也感谢读者们的关注和支持希望这本书能够为大家带来启发和思考。在2017年上半年,我深切感受到国内关于人工智能与法律研究的热潮,众多学者纷纷投入其中。出于对此领域的热爱和对学术事业的责任感,我决定投身于一本重要书籍的翻译工作。这本书对于国内学术界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某个深夜,我拨打了师兄的电话,他与我社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在表达了我的翻译出版的意愿后,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为我牵线。当晚,他便与我社取得了联系。
在2017年7月,我正式与该出版社接触,表达了我对翻译《机器人也是人》一书的热切期望。出于扶持青年学者的初衷,该出版社慷慨地答应了我的请求,并与ABC出版社取得了联系。ABC出版社对本书的版权进行了报价,并提供了电子版文本。
当我全身心投入到翻译工作时,我才发现任务的艰巨。大量的专业词汇、语句和文法挑战着我的翻译能力。我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几乎每天翻译至凌晨,早晨六点准时起床,然后前往学校上课。尽管牺牲了许多与家人相处的时光,但内心却充满了热情和期待。
在2017年12月6日,当我完成翻译工作并交付出版社后,却得知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ABC出版社已将版权卖给了另一家中国大陆的出版社。我当时的心情犹如晴天霹雳,感到无比失落。接下来的几天,我心情沮丧,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影响。
为了不放弃近20万字的译稿,我开始四处寻求帮助,试图找到购买版权的出版社。我联系了多家可能的出版社,但都没有结果。于是,我请求在美国的室友王侃博士联系ABC出版社和作者韦弗博士。韦弗博士告诉我们,版权仍在ABC出版社手中。
某出版社也在与ABC出版社沟通解决方案,但对方表示版权已经出售,拒绝透露具体是哪家出版社。经过多次恳求,ABC出版社表示愿意帮忙推荐我和我的译稿。我给可能的购买方写了一封恳求信,附上简历和联系方式,希望他们能够体恤我的付出。至今没有收到任何回复。
这段等待的过程极其痛苦。在室友王侃博士的鼓励下,我开始寻找其他解决方案。我意识到ABC出版社可能只出售了中文简体版的版权,于是开始打探出版繁体中文版的可能性。我开始寻求元照出版公司的帮助。
在绝望之际,我联系了清华大学出版的资深出版人李文彬老师。她深夜回复我并建议我先确认繁体中文版版权的情况。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向ABC出版社发出了询问邮件。经过改编后的文章如下:
终于,在经历多重困扰之后,ABC出版社回应了我,指引我通过一家出版社与他们取得联系,商议此事。那一刻,我仿佛从黑暗走向光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在李老师的协助下,我顺利与元照出版公司取得联系,迅速敲定了出版事宜,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
回首过去的五个月,这本书的出版历程可谓跌宕起伏,我曾多次想要放弃。如今,这本书即将面世,我内心除了些许激动之外,更多的是感激。我深知,这本书的出版离不开众多师友的鼎力相助。
我要深深感谢我的研究生室友王侃博士。他是我见过的最热爱买书读书的人,他的寝室、书桌、乃至床铺都堆满了书籍。我记得他曾为了省钱买书而在寝室啃白馒头,一啃就是一天。在我最无助的时候,他无私地帮助我,为我起草和润色英文邮件。由于时差原因,他常常熬夜至深夜,甚至影响了他在律师事务所的实习。他的举动让我感动不已,回忆起我们共同度过的研究生岁月。
我还要感谢出版过程中给予帮助的各位师友。感谢清华大学法学院的申卫星教授、四川大学法学院的王竹教授、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的胡凌教授等人的悉心指导。特别是湛庐文化的赵丽琴老师,她的鼎力相助让我感激不已。我还要感谢中国法制出版社的王雯汀老师、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安耀东老师等人。
我要特别感谢清华大学法学院的李文彬老师。尽管我们仅有一面之缘,她甚至不记得我的样子,但她却慷慨地联系元照出版公司并推荐了我的译稿。没有她的帮助,这本书恐怕无法出版。我也要感谢元照出版公司为了本书的出版所做的努力。
我还要感谢腾讯研究院、百度公共政策研究院的师长们,以及首届网络法青年工作坊的各位老师。正是他们的教导,让我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法等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要感谢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的所有领导和老师,特别是赵万一院长为本书作序的荣幸。我的导师张力教授的悉心指导以及张门弟子的帮助也让我倍感温暖。
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和学生们。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和重担,他们是我坚强的后盾。我的父母和岳父岳母无私的爱为我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家和体面的工作环境。我的爱人总是在我失望和无助时给予我支持和鼓励。我的学生们是我教师生涯的动力,他们的孜孜不倦让我更加热爱教育事业。
21世纪是人工智能的时代,人工智能给法律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涉及各个领域。作为一名民法学者,我深切希望正在编纂的中国《民法典》能够直面这些挑战,反映时代的现实需求,成为一部具有时代性的法典。
本文源自腾讯研究院,由创业家独家授权发布。经过精心编辑与适度修改,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所有。文章所表达的观点,是作者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与法律等领域独立研究的成果。在此,我衷心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学术界的人工智能法研究注入新的活力,推动相关领域的进步。
由于译者的能力有限,译文中难免存在一些疏漏。在此,恳请各位读者和业界前辈们不吝赐教,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有关上述话题的分享和交流,您可以通过邮箱与我联系:。
文章内容生动、文体丰富,旨在为读者呈现一场知识与智慧的盛宴。下载创业家APP,您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最赚钱的7000种生意,洞悉时代发展的脉搏。希望这篇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激发更多关于人工智能与法律领域的思考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