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成为法律上的人还有多远
题目:机器人:离成为法律上的“人”还有多远?
随着智能机器人的不断进步和“进化”,我们不禁要思考,机器人是否有一天会成为法律上的“人”,拥有与人类相当的意识和思考能力,并在一定范围内独立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最近,英国上议院发布了一份名为《人工智能在英国:充分准备、意愿积极、能力爆棚?》的报告。这份长达183页的报告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在英国的发展,同时更聚焦道德问题。报告指出,在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过程中,道德应被置于核心位置,以确保这项技术更好地造福人类。
确实,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新挑战也成为了各国关注的焦点。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的学者们也在积极行动。
在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未来法治研究院和民商事法律科学中心承办的“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论坛”上,多位专家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带来的和法律问题。他们认识到,随着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未来智能机器人进入民事主体范畴或许是可行的。这意味着机器人或许能拥有独立的法律身份,并在某些情况下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但这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和法律边界,确保技术的健康发展。
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审慎对待。我们不能仅仅因为技术进步而盲目赋予机器人法律人格。我们必须确保在赋予机器人权利的也明确其责任和义务。这样,我们才能在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的确保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机器人成为法律上的“人”还有多远?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保持开放和审慎的态度,确保技术的健康发展,并使其更好地造福人类。话题一:智能机器人是否具有法律上的主体资格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智能机器人是否应被视为“法律上的人”,从而拥有相应的权利和承担责任,成为专家们关注的焦点。
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对此持谨慎态度。他提出,尽管智能机器人已经展现了一定程度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能力,但尚未对传统民事法律主体理论构成颠覆性的挑战。在目前阶段,智能机器人仍不宜被规定为民事主体。
王利明进一步解释,智能机器人是人类创造的工具,其行动受限于自身算法,尚不具备自主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它们不能独立享有权利、承担义务。未来智能机器人的“进化”方向充满可能,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不排除它们将来能在一定范围内独立地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石佳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对此问题提出了更深入的探讨。他认为,赋予智能机器人主体资格的前提是界定自由意志和意识能力。机器人若要在法律关系中成为主体,就必须拥有独立的意志,不再完全受控于人。机器人的智力也需要发展到足够自行作出判断,能意识到自身行为的后果。
尽管未来科技发展可能让机器人成为主角,但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针对人工智能的主体性,李琛教授从知识产权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其核心问题是人工智能是否能获得创造者的资格。
目前,机器人已经展现出自我创作音乐、绘画的能力。以微软公司的人工智能“微软小冰”为例,它甚至出版了人工智能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展示了机器人的个性化表达。机器人能否被称为创造者,不能仅从功能角度去考量。机器人拥有的能力并不能证明其主体性。只有当机器人意识到自己的意志自由时,才能以创造者自居,成为真正的主体。
尽管机器人可能比我们更完美,但它们若没有选择的自由,就无法体现人性的特征。人工智能的结果虽然不可预知或完美,但如果其初始被设定为服从人的指令,那么就没有自由意志。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对隐私和数据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个话题下,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如何平衡人工智能的发展与个人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以确保技术的进展不会侵犯个人的隐私权利。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挑战,确保隐私和数据保护不被忽视,同时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潜力,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普及,美国多地已发生因隐私担忧引发的无人机纠纷,同样,在我国,关于无人机侵犯隐私的关切之声也在上海、山东、安徽、河南等地响起。
记得2017年5月23日,在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有女生向媒体反映夜晚有男生操控无人机在宿舍楼附近飞行,引发女生宿舍内的隐私担忧。虽然事后查明这只是学生对新购无人机的试飞,且男生声称并未启动摄像头,但这起事件仍然触发了关于个人隐私保护的警觉。
王利明指出,无人机技术实现了过去小说中描述的窥探隐私的设想,但受害者往往面临举证难,甚至难以确定具体行为人的困境。这促使我们需要在法律层面加强隐私权的保护,以应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的权利归属变得复杂起来。如何在保护被搜集人的个人信息权的也保护数据开发者、合法利用者的数据财产权,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些智能机器人大规模收集个人信息并将其植入程序中,这无疑对隐私等个人信息构成了重大威胁,因此从技术和法律层面规范智能机器人搜集个人信息的合法性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虽然我国民法总则对个人信息权利的保护有所规定,但在面对利用人工智能收集、利用个人信息的行为时,我们仍缺乏专门的法律规范。未来立法有必要设立相关规则,以防止人工智能应用过程中的数据非法收集、泄露、贩卖等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以适应科技发展的步伐,确保个人隐私得到充分的保护。人工智能技术在信息时代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大量的数据处理与分析。除了收集个人信息之外,还需要依赖来自各方的海量数据。数据的收集、加工与分析,已经成为人工智能进行机器学习和开发的关键手段,衍生数据的产生更是离不开这一过程。数据的占有和转移具有无形性,权属证明难以确立,如何明确数据的产权,以及如何构建权利内容和实现权利转移,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法律给出明确的答案。
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张新宝教授提出了“免费+收费”的双重模式。目前,网络服务运营者大多采用免费策略,获取最有价值的资源和用户的关注,进而转化为市场份额。在这种模式下,用户的同意往往被虚化,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常常被忽视,网络运营者的责任也相应降低。随着用户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种现状亟待改变。
网络服务运营者应提供两种文本供用户选择——免费和付费。在免费模式下,用户的信息在法律的保护下得到基本的保障,网络服务运营者可以在合法、必要、正当的范围内进行信息的收集和使用的;而在付费模式下,用户对自己的信息享有更高标准的保护,网络运营者在此种模式下需严格限制个人信息的搜集和使用,除非是与履行合同义务密切相关的必要信息。这种模式的实施不仅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还可以提高网络运营者的服务质量和社会责任感。这种模式的出现无疑为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话题三:人工智能的税务考量
在麦肯锡公司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的未来之路》这份报告中,对全球范围内的多种职业工作内容进行了深度分析。报告显示,全球有大约一半的工作内容能够通过现有的技术进行自动化改进。这一趋势引发了关于人工智能是否应该征税的讨论,特别是在其取代人工后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专家开始关注其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一些专家担忧,随着人工智能取代人工,大量低端劳动者可能会面临失业困境。对于地方来说,可能会有声音提出使用人工智能替代人工劳动力,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并从资本角度获取更大收益。的决策不能仅仅从资本角度考虑。还需要思考诸如:人们每天的生活需求、再教育的成本以及资本内在的侵略性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可能对社会的稳定产生影响。需要对资本的行为进行适当的制约。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王旭教授指出,在这种背景下,的规制性角色将被激活。我们需要从公法视角重新思考和定义资源的分配方式。仅仅从资本的角度出发,不考虑其他社会因素,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问题。需要对资本的决策进行深思熟虑,确保其决策能够平衡各方的利益。
黎建飞教授则进一步强调,如果人工智能取代人工后,大量低端劳动者失去工作并陷入困境,那么这种情况对社会将是“非常可怕”的。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是否应该被征税,以及如何对其进行合理的税务设计,以确保社会的公平和稳定。这一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公平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和决策。以快递行业为例,设想一下,如果无人机送货成为主流,替代了快递小哥的工作。在早期阶段,快递人员或许能够参与到无人机的辅助工作中,当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不再需要人力协助时,大量的快递小哥可能会面临失业的困境。
从劳动法的视角看,高科技公司平台在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收益的也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因为这些平台的收益来源于人们的劳动,所以理应在人工智能替代人力之后,保障那些因失去工作而生活无着的人们的基本生活。这一理念符合社会公平原则,未来的立法应要求这些公司承担这部分费用。
中国政法大学的徐妍副教授提出,可以通过征收机器人税来干预机器取代人工的趋势。这样做可以防止被取代的劳动者收入急剧下滑,进而防止收入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这种税的目的在于平衡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侧重保护社会的弱势群体——那些因机器人技术失业的人们。
目前各国对于机器人征税都存在争议。韩国从2017年8月开始以缩小投资工业自动化设备企业的减税优惠的方式变相征收机器人税。但要建立全面的机器人税制,还需要进一步讨论征收对象等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需要我们全面考虑社会、经济和的各个方面。
机器人技术
- 800多家中国机器人企业近半无产品
- 看看机器人在和你抢什么
- 马化腾、李彦宏等科技企业大佬们在贵阳大数据
- 机器人投入汽车产业园 探索机器人产业链
- 特斯拉 Cybertruck 电动皮卡换上黑色外衣,有望为
- 沁峰如何成为冲压机器人细分赛道国家专精特新
- 运动机器人智障了吗?
- Rivian 将投资 50 亿美元在佐治亚州建造电动汽车工
- 调查发布 - 制造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突围——
- 未来工业机器人的市场什么样的变化
- 进博会特斯拉展台最全预测 沉浸式体验智能制造
- 美国将中国电动汽车关税提高到 100%,极星 CEO 对
- DeepMind 联合创始人:交互式 AI 才会“改变人类”
- 把握发展趋势 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 AI入侵教师职业,这五类产品发展迅猛
- 他们用AI和食用植物创造“人工肉食”,你想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