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风口是智能制造 工业自动化有望爆发增长

机器人技术 2024-12-12 10:50www.robotxin.com机器人技术

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第二日,互联网技术与智能制造的结合成为了瞩目的焦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林念修副主任,在智能制造分论坛上着重强调:“‘互联网+’已经成为构建产业新体系的战略要求。”他提出将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优化供给结构以刺激消费需求,推动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的革新,深化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

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主任、浙江省省长李强则指出,新的工业革命已经来临,它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以“互联网+”制造为显著趋势。他认为中国制造要摆脱面临的“双向挤压”,智能制造是关键。智能制造不仅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更是中国工业经济实现“弯道超车”的契机。

面对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和全球制造业的升级竞争,中国正面临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的双重挑战。李强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规划显得尤为重要。该规划强调智能制造的重要性,并将其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构建出具有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算、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

支撑智能制造实施的关键在于工业互联网。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陈肇雄副部长表示,经济发展的现实压力与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并存,工业互联网是实现智能制造的核心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可以理解为一个“网络+数据+安全”的综合体,它通过连接与协同,基于数据分析,为整个工业体系提供智能决策和动态优化的支持。

海通证券的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表示,虽然中国直接进入工业4.0存在挑战,但推进工业3.X的各个环节,包括机器人、自动化系统集成、传感器等是实现智能生产的关键。尤其是机器人智造和系统集成,在政策支持下有望实现爆发式增长。

数据显示,全球工业机器人从2010年开始呈现爆发性增长态势。中国机器人行业同样迎来了黄金发展期,随着人工成本上升、劳动人口下降及制造升级的影响,近五年的销量复合增速高达60%。在机器人的应用基础上,智慧工厂的推进有望提速,其中系统集成受益最为明显。

汽车行业是自动化集成最成熟的领域之一。未来三到四年内,汽车机器人集成行业有望实现进口替代。相较于汽车行业,3C及家电行业的自动化率较低,尚处于机器替代人工的初期阶段,有望成为自动化应用的下一个爆发点。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指出智能互联汽车的三大技术——车联网、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将引发一系列变革。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IT通讯技术、基础设施等都将发生深刻变化。

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智能制造与转型升级”已经成为热议的话题。中国信息通信院的曹淑敏院长惊喜地发现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越来越多的IT和工业界人士开始用共同的语言进行交流,共同探索智能制造的未来。这一切预示着智能制造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引领全球产业的新一轮飞速发展。智能浪潮席卷全球,制造业的未来已然明确指向智能制造。无论是吉利集团打造的智能互联汽车,还是三一集团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平台的智能产品、智能制造及智能服务,亦或是中控集团提供的全自动智能制造生产线,无一不在积极布局智能制造领域。在这个赛道上,各国企业都在竞相追逐,目标一致,那就是智能制造的未来。

随着发达国家推动制造业回归,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快工业化进程,中国面临双向挤压的挑战。但智能制造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蕴藏着新型产业的巨大机遇。网络是基础,数据是核心,安全是保障,智能制造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无限的机遇。顶层设计背后的新技术、新标准和新的产业形态等问题,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探索空间。正如贺东东所言:“下一个风口在哪里?一定来自智能制造!”

机遇与挑战并存。互联网和制造业的融合需要跨界思考和深度合作。德国互联网创始人维纳·措恩教授提醒我们,需要的不是改变体系,而是找到价值创造的潜在点,从数据分析开始,创造出价值。与此跨业发展也隐藏着风险,如工业企业对ICT技术和产业了解不足,互联网企业缺乏对工业的了解。这些风险需要我们共同面对和克服。

智能制造政策有望加码。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智能制造现场经验交流会上透露,正在积极研究制定支持智能制造项目的政策措施,并计划从智能工厂、智能硬件、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等多个方面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预计到2018年,高端智能装备国产化率将明显提升,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也将涌现。

装备制造是制造业的核心和支柱,智能制造是提升我国装备制造竞争力的关键途径。随着试点示范的不断深入,将会涌现出更多的智能制造新模式。未来的工作部署将加强统筹规划,建设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积极研究制定支持智能制造项目的政策措施。还将研究建立产融对接新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支持智能制造发展的产品和服务方式。

在这一波智能制造的浪潮中,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都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只有不断创新,深度融合,才能在这场智能制造的竞赛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智能制造的未来已经来临,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创新和突破,共同开创智能制造的新时代。随着工业机器人市场的蓬勃发展,多家上市公司纷纷抢滩入局。数据显示,国产机器人销售在2015年上半年便实现了同比增长76.8%,销量达到惊人的11275台。根据详尽的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预计将达15万台,保有量将超过80万台,这意味着未来五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惊人的32.28%。显然,这一产业正在成为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

这一繁荣景象并非偶然,而是与中国制造业的新要求紧密相连。无论是宏观经济层面的转型升级,还是微观经济层面的生产成本、安全、效率、技术的发展,都在推动制造业向更高层次迈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被明确写入十三五规划,作为提升国家经济质量和竞争力的核心策略。机器人产业作为这一战略的重要支柱,承载着巨大的期望和重任。

机器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仅作为可编程的实验装置存在。日本在劳动力紧缺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迅速崛起为“机器人王国”。虽然德国起步稍晚,但在的大力支持下,也已经成为机器人制造大国。发达国家的机器人产业不仅起步早,技术领先,而且战略规划长远。美国提出的“再工业化”战略和德国提出的工业4.0都凸显了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性。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机器人产业显得尤为重要。机器人已经渗透到众多产业中,无论是医疗手术还是深海探索都离不开机器人的身影。广阔的应用领域为机器人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各国对机器人的重视更是加速了产业的发展速度。这一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难得的投资机会。

深入探讨机器人产业的现状、资本市场表现以及相关的A股上市公司,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领域。机器人产业的空间广阔,不仅表现在国际比较上,中国机器人的密度相对较低,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更表现在国内的应用领域上,无论是工业机器人还是服务机器人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机器人产业主要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两大类。在中国面临老龄化和人口成本增长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领域具有巨大的替代空间。服务机器人在中国的应用率虽然正在逐步提高,但在中、西部城市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例如,沿海城市的扫地机器人渗透率虽然较高,但内地城市的渗透率却很低,未来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从数据上看,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无论是国产机器人的销量增速,还是整个产业的复合增长率,都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充分证明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广阔市场空间和巨大潜力。

无论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中国机器人产业都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面对这样的机遇,投资者们应该深入研究、理性分析、审慎决策。根据《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在未来5到10年内将保持迅猛的发展态势。预计至“十三五”规划结束,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需求量将达到惊人的15万台,保有量更是超过80万台。从2014年的工业机器人销量5.6万台跃进到2020年的目标销量15万台,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2.28%。若想在2020年实现机器人密度达到每千台一百的目标,销售增长率需稳定在30%以上。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关键的转型升级阶段,面临多方面的内在驱动力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这对制造业带来了压力。尽管全面二孩政策即将实施,但这并不能完全解决未来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发展机器人产业成为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机器人产业提供了更廉价的产品和技术支持。

国家对于机器人产业的重视和支持也不容忽视。从2013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成立,到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再到“十三五规划纲要”将《中国制造2025》纳入发展战略和国家战略,显示了中国对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坚定决心。习近平主席更是通过致信世界机器人大会表达了对这一领域的重视和支持。种种举措预示着,中国机器人产业将在政策、市场和技术三大驱动力的共同推动下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中国的机器人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未来的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中国机器人产业将在全球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