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上午,松灵联手北京理工大学(下称“北理工”)无人平台与动力学生创新基地设立的“地面无人车辆智能感知与控制实验室”正式揭牌。双方将在移动机器人、无人驾驶、人工智能领域,就机器人在复杂环境情况下的多传感器融合、感知定位、导航决策等关键领域展开合作,并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为产界和学界的连接创造合作范例。
松灵机器人CEO魏基栋、华北大区经理周真真,北理工机械与车辆学院副书记、副院长孙硕,机械与车辆学院副院长黄彪,车辆系党总支书记邹渊,车辆工程专业责任教授林程 ,电动汽车研究所副所长陈潇凯,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副研究员、无人平台及动力学生创新基地指导教师张旭东等嘉宾出席了活动。
校企合作,拓展机器人底盘技术应用场景
作为国内领先的移动机器人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松灵机器人推出的全能型底盘产品SCOUT因良好的越野性能和极强的通用性、开源性,为许多学校和实验室所用。今年3月,SCOUT2.0版本发布,在结构设计上取得了跨越式提升,拓展了机器人底盘产品在巡逻安防、建筑行业,农业、物流等领域的施展空间。
除此之外,松灵机器人还开发了HUNTER、BUNKER、TRACER等不同系列的产品,能够搭载各类上装设备走出室内,在田野、厂区、隧道、灾害现场等各类恶劣、有害作业环境中作业。4年来,松灵机器人获得了包括清华、哈工大、阿里巴巴、卡内基梅隆等众多海内外机构的高度认可,成为全球范围内质量高、口碑好、技术创新的机器人底盘品牌。
作为“学界”代表,北理工机械与车辆学院是我国知名的机械类专业学院,也是我国车辆发展史上多个关键技术的创造者,在移动驾驶技术研究上硕果累累。院内的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也是国内最早从事电动车辆研究的单位之一,在电动车辆科研、产业化和示范运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此次,松灵机器人和北理工联手设立的地面无人车辆智能感知与控制实验室,是业内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强强联手,将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全面促进智能移动技术应用落地。通过建设联合实验室,双方将一同把智能移动领域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有场景的实际应用,以推动这项技术发展成为能够服务社会和家庭的新型经济产业。
立足技术,共赴智能移动产业风口
伴随着疫情的爆发、5G的普及、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移动技术有了更多的应用需求和场景,进入了技术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球范围内的专家和企业不再停留于学习、了解和研究这项技术,已逐步就这项技术展开应用,目标是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赋予这项前沿技术更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但在此过程中,智能移动技术本身仍然有诸多难题待解。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应用是众多技术的整合,并且需要有硬件上的突破、算法上的创新、系统上的融合、各类IT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社会规则和文化的支持。
实际上,松灵机器人的产品和技术目前已经在多个行业中实现应用,包括消毒防疫机器车、云棚内“熊猫”穿梭机器人、荒漠挖沙机器人等。松灵机器人CEO魏基栋在揭牌仪式上说,“一方面,我们正处在行业趋势的风口,我们推广智能移动技术的速度可能会更快。另一方面,商业化市场依然存在一定的空白地带,特别是和特种机器人市场,还有很大的可拓展空间,我们获得技术领先和商业领先的机会也会很大。”
产业风口已至,松灵机器人这样的技术先行企业率先积累了宝贵的应用经验。在业内看来,松灵机器人此次与北理工联合设立实验室,有望将产业经验与学术研究成果充分融合,发挥出“1+1>2”的协同力量,进而推动智能移动技术的全面、快速落地。
除此之外,魏基栋还表示,地面无人车辆智能感知与控制实验室不仅是产学研结合和成果转化的一个平台,也将会是未来智能移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将吸纳和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投身智能移动技术行业,使智能移动技术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让大众拥有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