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出台,明确提出“推动中德两国在沈阳共建高端装备制造业园区”。而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方案》。在中国的众多经济开发区和对外合作的园区当中,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简称中德装备园)成为中央政府批复的第一个以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合作为主题的战略平台,也是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战略对接合作的重要载体。国务院对于中德装备园建设方案的批复,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的重视。中德装备园也将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中起到全新战略作用。
基础雄厚时机成熟
沈阳市是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和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国家重要工业基地,机械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等优势产业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
数据显示,2014年沈阳市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790亿元,约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50%。沈阳市科教优势比较突出,人力资源非常丰富,拥有47所高校和114所职业技术学校,每年毕业生20万人以上;拥有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和重点(工程)实验室56个,两院院士25人;全市共有近百万高素质产业技术工人。
中德装备园所在的铁西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是沈阳市装备制造业发展核心区和未来高端产业发展的重点规划区域。,沈阳市在与发达国家特别是对德合作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2014年与德国进出口总额达50.2亿美元,在同沈阳有贸易往来的179个国家和地区中居第1位。目前,已有132家德资企业落户沈阳,宝马、巴斯夫、西门子、贺利氏等8家德国世界500强企业先后投资了14个项目。其中,沈阳市与宝马公司的成功合作,已成为中德合作的样板和典范。,中德装备园及周边区域集中了一批汽车、机械制造、电子、化工医药等德资企业,为其加快发展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0年6月,华晨宝马沈阳铁西工厂在现在的中德装备园区域内奠基,这是宝马集团打造的全球示范性工厂,包括投资15亿欧元、占地207万平方米的整车工厂,投资8亿欧元、占地90万平方米的发动机工厂,以及投资1.5亿欧元、占地45.8万平方米的研发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截至2015年11月末,华晨宝马铁西工厂整车产能达到40万辆,已累计生产宝马3系、X1系等车型40.3万辆,累计实现总产值1051.3亿元。发动机工厂产能80万台,一期将于2016年1月投产。华晨宝马研发中心是宝马集团在德国本土之外唯一的研发中心,从事在华新车型的研发,目前已有研发人员500多人。
华晨宝马铁西工厂本身的大手笔投入及其带动的配套企业投入已经形成气候,采埃孚、本特勒、慕贝尔等宝马配套商已经达到37家。围绕华晨宝马铁西工厂,已形成了一个总投资30亿欧元的汽车产业集群,并正在影响和带动除汽车产业之外的制造业领域。中德装备园及周边区域已集中了一批汽车、机械制造、电子、化工、医药等领域的德资企业。
高层关切地方重视
2015年10月2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时明确表示,欢迎德方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10月3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默克尔共同见证了沈阳市政府与德国西门子公司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以中德装备园作为战略合作平台,开展多领域合作。,早在2015年3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访德期间,就与德方达成合作共识,将中德装备园列为两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除了中德两国领导人给予高度关切之外,国家各部委和辽宁省加大对中德装备园的扶持力度。据介绍,国家发改委发挥综合指导协调作用,牵头修订完善中德装备园建设方案,就推进中德装备园建立合作机制与德国经济和能源部多次对接,在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签订的合作协议中,将中德装备园纳入其中;外交部帮助与德方沟通项目事项,驻德国大使史明德来沈考察园区并帮助在德推介;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战略合作,在“2015智能制造国际会议”上,提出支持沈阳建设中德装备园;商务部支持沈阳市铁西区中德装备园的建设工作,于2012年授予其“中德企业合作基地”称号,吸纳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入了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其它各相关部委也在生产要素保障等方面对园区建设给予支持。
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一环,辽宁省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2015年8月,辽宁省省委书记李希实地考察园区建设情况,对建设进展表示肯定。9月,辽宁省省长陈求发出访德国并拜会德国副总理加布里尔,推动中德装备园列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德国经济和能源部合作的框架内容。
规划合理定位明确
为了拉动沈阳市转型发展的新引擎,以及打造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战略合作试验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区、国际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引领区,中德装备园的建设将围绕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服务业跃升发展、完善园区软硬条件、打造绿色智慧园区、创新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模式五方面主要任务,按照“一轴、两片、多组团”空间布局,重点发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汽车制造业、工业服务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产业组团,落实鼓励体制机制创新、支持先行先试有关创新创业政策、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向园区集聚、加大金融投资政策支持力度等政策措施,力争到2025年,建成集研发、设计、生产、服务于一体的国际级制造业集聚区,在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人才培养、园区管理等方面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据悉,中德装备园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核心区20平方公里,东至沈阳市中央大街,西至浑河26街西侧,南至浑河,北至沈辽路。在功能分区上,园区按照“组团城市、产城融合、智慧城市、生态城市”的规划理念,构建“一轴、两片、多组团”格局。
所谓“一轴”,即沿细河规划带状公园,构建连续的公共开敞空间,并串联起商业、教育、科研等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东西贯穿的公共服务轴;“两片”则指沈阳四环路以西的生产功能片区,四环路以东的服务功能片区。而“多组团”指的是两个功能区内多个功能组团。生产功能片区主要打造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汽车制造业、工业服务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组团;服务功能片区主要打造总部基地、教育培训、居住配套、国际商务等组团。核心区则以中德大街为轴线,形成富有德国元素、具有德国特色、汇聚德国企业的产业走廊,重点布局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汽车制造、工业服务等产业组团。
在产业规划上,中德装备园确定聚焦发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汽车制造、工业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制造领域重点发展及智能装备、增材制造、智能硬件产业、智能信息技术、智能工厂技术等产业;高端装备领域重点发展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装备、特种用途机械、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电子元器件及器材等产业;汽车制造领域则充分利用外商扩大投资等机遇,以智能化、轻量化为重点,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推进整车、发动机及配套零部件等产业高水平发展;工业服务领域则积极引进德国工业服务商,大力发展金融服务、科技研发、工业设计、对外贸易、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产业,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互支撑、互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也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组团为主体,重点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工业软件等新一代信息产业,围绕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增材制造等领域,发展新型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充分结合德国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的优势,在相关技术研发方面积极开展合作。
推进稳健成果喜人
从2014年8月以来,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指导支持下,辽宁省和沈阳市成立了中德装备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启动了园区规划编制、宣传推介、招商引资、配套建设等各项工作。组建了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管理委员会,负责具体推进园区规划建设。
截至目前,园区已在中德两国举行推介活动13次,接待国内外来访团组50多个,其中德国团组30多个,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德国商会、德国中小企业联合会、德勤公司等商会协会及中介机构建立合作联系,重点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2015年7月,园区随沈阳市政府代表团出访德国,在慕尼黑得到了100多家德国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企业关注,并在法兰克福设立了中德装备园驻德代表处。8月,园区在上海举办“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投资说明会”,吸引了上海及其周边地区98家内外资企业。9月,园区随省政府代表团赴欧洲招商。10月,园区承办“中德投资并购论坛暨中德企业交流会”活动,中国并购公会与德国联邦并购协会签署《中国-德国企业并购合作沈阳宣言》,支持双方企业参与中德装备园建设。10月底,德国西门子公司与沈阳市政府在北京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把中德装备园作为战略合作重点平台,开展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的多领域合作,并与本地优秀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拓海内外市场。11月,园区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工业博览会、在北京召开的全球机器人大会,与等机器人巨头企业进行了接触洽谈。通过这些活动,园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项目建设和引进也取得初步成果。数据指出,目前园区已建成各类企业(项目)35个,其中德资企业(项目)14个;在建及完成注册项目15个,其中德资项目5个;签约项目7个,其中德资项目4个;在谈项目40余个,其中德资项目18个。在智能制造方面,正在推进德国工程示范中心、德国纽卡特行星等项目;在高端装备方面,推进西门子互联交通研发中心、直流电控柜、信号系统等项目;在汽车制造方面,推进富士康精密铸造工厂、美国江森自控乘用车蓄电池、德国劳士领汽车注塑等上下游配套项目;在工业服务方面,推进中德企业创新中心、德国中心、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