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进入发射场准备阶段 有望实现四个“首
“‘胖五’就像我们的家人一样”
有这样一群航天人,为了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目标中“回”的关键一步,正在为实现嫦娥五号任务的“探月梦想”奔跑向前。这个假期,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没能和家人团聚,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
作为火箭系统的“01指挥”,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总体部的黄兵是对火箭最熟悉和了解的人之一。不管是整流罩转运还是火箭厂房测试,他总要在现场陪着这位“胖五兄弟”一起,走完每一步。
在发射场里,记者第一次见到他时,这个爱跑步的航天专家就像一名战士,不顾海南的高温和热浪,丝毫不敢落下脚步,紧跟在火箭身后,小心翼翼地守护着。
“对于执行这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而言,从立项之初就是用于将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到月球上去。”黄兵说。
“长征五号火箭就像我们的家人一样。”黄兵坦言,经历过长征五号第二次发射的失败,再到第三次发射的成功,我们整个团队对火箭的认识都在提升,整个系统也越来越成熟。通过后续的几次发射,包括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成功首飞和“天问一号”的成功发射,我们现在对“胖五”更加充满信心。
嫦娥五号有望实现四个“”
“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中国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黄兵告诉记者,不仅是用于嫦娥五号探测器的发射,长征五号作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代表型号,从诞生起就瞄准着更广阔的宇宙,它的肩上还将承担起中国航天执行更多重大任务的使命。
按照计划,嫦娥五号有望实现中国航天史上的四个“”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从月面起飞,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其中,如何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是摆在中国航天人面前的一道难题。放眼世界,美国是通过载人登月的方式,从月球表面人工采样带回地球,而中国要实现的则是在月球表面通过探测器自主完成月壤的采集。
“我们整个团队从十年前就开始预研,攻关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为的就是能把月壤成功带回来。”此时此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五号探测器钻取子系统技术负责人王国欣和同事们仍在坚守,一次又一次地面试验,为的都是能够最终通过月球上的考验。
“干航天就得有跑长跑的劲儿”
这个假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嫦娥五号探测器副总指挥张玉花依旧很忙。她是嫦娥五号探测器研制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也是正在月背探索的“玉兔二号”月球车的主要负责人,更是我国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的副总指挥,常常要奔波往返于北京、上海、文昌等多地。
“整个嫦娥五号任务预计持续23天左右,要把月面采样、月表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这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像一部太空大片一样一气呵成,背后的难度和挑战可想而知。”张玉花说。
“航天是人类不断向外探索的领域,我们要去的往往是原来还没到过的远方,所以代表了一种探索精神、创新精神,也代表着英雄情结。”张玉花说,自己此生能有幸从事航天,每一次仰望星空都能看到自己的付出和心血,这种经历无与伦比。
在张玉花眼中,深空探测和月球探测本身就十分有价值,探索的过程就意味着人类好奇心的驱动和科技的进步。她说“干航天就得有跑长跑的劲儿,这个周期很长,每一秒都得咬着牙不能停。”
对张玉花和嫦娥五号探测器试验队队员们以及所有为中国探月事业而坚守奉献的航天人来说,新的长跑正在开始,嫦娥五号蓄势待发。
据新华社
机器人技术
- 工业机器人与数控机床融合应用简析
- 人工智能起风了 中小企业如何在运营中用好它
- 1500字大学生通用工业机器人职业规划书 有哪些要
- 制造型企业应如何开展生产现场数据分析
- 回顾 复亚智能无人机自动机场高低温测试及结露
- 中国机器人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 中联重科 补齐短板与 拉长短腿的创新实践
- 清洁机器人路径规划
- 我国海上第一深井正式投产 钻井深度 9508 米、每
- 将推进机器人产业向高端发展 防止行业无序竞争
- 日本排名前三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美女 真的很美
- 最早出现的机器人是什么 历史追溯与分析
- 哪来的机器人啊英文
- 怎么挑选服务机器人英语
- 数控深孔钻JHD1817 JHD2180JHD1660
- 电饭煲跟扫地机器人之后 小米又开始卖冰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