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中国科幻片的硬核时代来了

工业机器人 2021-05-31 12:59www.robotxin.com工业机器人教育
《流浪地球》从暑期档改档而来,在这个春节档终于要开启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最初这部电影算是春节档中比较不受待见的,一方面两个半小时时长在春节这个时期对影院来说不算友好,对观众来说,国产科幻,还跳票改期,很难在一开始就让人抱有期待。

而随着上映前一段时间几轮点映看片的口碑发酵,几乎可以预见,这是一部可能先期会输在排片,但终究会靠口碑发酵拉长放映期限实现大逆袭的电影。春节来临,虽然合家欢喜剧片画风更应景,但《流浪地球》却是一部无论摆在哪个档期,都值得走进电影院看的片子。

说中国科幻这次终于“硬了”,这个说法是立得住的。比起大部分时候,国产片包装着一个未来世界的高概念讲一个通俗的英雄拯救玛丽苏的爱情故事套路,《流浪地球》真正做到基于物理科学构建了一套世界观。团队用了八个月构建世界观,写了100年编年史,连电影里1秒闪过的道具教科书都编了。在特效画面上也真正做到一部科幻片应有的体量和质量。

建议可以在看电影之前先去看一下原著小说,两万字的中篇不长,但对于理解整个故事的世界观和这一群人所处的时代有巨大的帮助。且因为电影几乎只是借助世界观而剧情完全是全新的创作,所以也不用怕被剧透。

《流浪地球》的小说是一部编年史,几乎是十分均衡地描绘整个流浪地球计划的前半段。铺就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段落,就仿佛拉开了人和当下所处时代的距离,带着一种陌生的审视感。

电影并没有在最初着重笔墨去讲述这一背景,而是很快将观众带入生活的场景。科幻片里的未来世界大多清冷,是那种素得人冒凉气的未来工业感,尤其刘慈欣的原著也有这种冷峻。而在北京地下城一切如常,舞龙舞狮的春节传统依然继续,人们耍着贫嘴的生活充满了接地气的元素,这样的设定反而让人觉得“科幻”。电影中还设置了许多笑点,包括北京看不到星星疑惑北京交通委的语音提示。

和原著小说跨越了三代人的故事相比。电影仅选取了其中的三天,还刚好是春节,抛开影片的市场考虑,其实这不是一个高明的设定,但无伤大雅。在漫长的100代人类的接力中,电影只截取了宇航员吴京,即将结束自己的任务返回地球的那三天,飞船上和地球上发生的事。原著小说中,主角父亲归来的途中也是要牺牲的,但他是驾驶飞船与陨石碎片作斗争时牺牲,而当时地球上的人则安然无恙。电影的改编将整个危机更多地设置在地球,受木星引力的影响,地球上,上千座发动机出现瘫痪,全球人类共同开展了救援行动。绝大部分的篇幅着眼于地球,让影片呈现出更偏向“灾难片”这一类型的面貌。

穿越时间看到当下,一切追逐都变得没有意义,它并不是一个传统的,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价值取向,从一开始,抽签进入地下城的设置就意味着,绝大多数人类被放弃了,在这个时代里,人的牺牲是常态的,生命在自然面前脆弱如粉尘,以今天的价值观看,放弃一半人口等同于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大屠杀”简直是一件太可怕的事,但放在太阳要爆炸这样的背景下,也不过只是人类自救过程中的一个小步骤了。

这样残酷的设定,从一开始就为整个故事埋下悲壮的种子。在春节档这样一个仿佛快乐是真理的节点,从一开始就知道主角要领便当,并不是一件让人愉快的观影体验。

《流浪地球》虽然是一个高度集中地不断推进升级矛盾的类型化叙事影片,但它也不止于讲述一个灾难性的事件和突破灾难解决危机的过程,其中也包含了刘慈欣小说中惯有的哲学思考。

不断的毁灭和牺牲,依然吸引着人类前赴后继。所有的牺牲,却要被证明是徒劳的。而即便是徒劳,人们依然会前赴后继,到未必是真的为了拯救地球,只是一种支撑生存的本能,需要一些信念,在漫长的时间里对抗绝望。

除去宏大的背景,即便把事件浓缩到三天中的运送火石小分队,死亡也不是什么大事,有些人死的时候赢得特写,有些人壮烈牺牲只是镜头里的背景。而“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这句话,在刘慈欣的原著小说中尚不具备题眼的分量。影片则几乎是围绕这样的一句话展开的,从一开始中学生对其嗤之以鼻,到这句话成为女主召唤全人类共同拯救自身的魔法口诀。虽然这种刻意感也不是影片的加分项,“傻白甜”拯救世界的煽情虽然在剧作层面非常符合好莱坞套路,但毕竟显得过于简单粗暴和理想化。

致敬《2001太空漫游》的红眼机器人设定,在最初的时候会让人觉得有过于刻意的“设计感”,而之后则将机器人的叛逃拉回为人类更高层级面对理性的终极抉择。机器执行的依然是人的命令,而人类要面临的则是极致的残酷是选择拼尽一丝希望保护眼下35亿人口的地球,还是以更大的成功率,确保人类文明火种的延续。机器说,“让人类保持理智,果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如果电影的落点在于此,则可能让电影的“科幻”意味更浓些,也让这段“流浪旅程”走得更远。而吴京做出的选择,则让电影更加“太空版战狼”了。

但毫无疑问,集中三天和一家人的视角看这2500年的“流浪地球”的计划无疑是管中窥豹。仅仅三天,就如此恢弘震动人心的情节铺垫,整个时代的宏大感和其肩负的悲壮感在片尾原著叙事以旁白的形式响起时得到了飞跃性的提升。不知道这部影片是否还会有续集,毕竟在流浪的一百代人中,故事应该是层出不穷的,它提供了一个相当好的商业框架,每经过一个时段,能够发生的故事或者事故都足以展现出一幅震撼人心的画卷。前文说导演没有一开始交代整个世界观和流浪地球计划的背景是十分明智的,先给观众直观的三天,再讲述整个背景,那种壮烈感,又是刘慈欣原汁原味的文字叙述,真的是会让人起鸡皮疙瘩。

至于特效,看的过程中没有违和感,等片尾字幕的时候特意留下看完所有的演职人员名单,百分之七十的特效都出自中国团队,则更有一分电影之外的感慨。不管电影最终票房和评价几何,可以预见的是,这部电影真正培养了一个团队,能够真正负担符合比肩全球的视觉效果呈现。这种经验甚至是比电影本身更为宝贵的。

作为科幻片,《流浪地球》尚有许多并不让人满意的地方,比如过于满溢的情节让许多危机的发生和解决都过于潦草,比如一把火烧掉一个摄像头实体就等于关闭了人工智能的操作,确实有点太过于偷懒。人物的脸谱化以及整个电影最终走向的简单粗暴和家庭情感煽动,让影片从格局、从内核上来说是有悖于刘慈欣小说原著方向的。但以一部电影的观感来说,视觉上的、感官刺激上的、情感共鸣上的,《流浪地球》都做到了高分,说这样的电影开启“国产科幻元年”,已经足够让人信服和为之燃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