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世间好物,似乎总是如同彩云般短暂而绚烂,又如琉璃般脆弱而易碎。这一感慨,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简简吟》。在这首诗中,白居易借少女苏简简的早逝,道出了美好事物常常短暂而脆弱的哀叹。
一、诗句的深层解读
白居易的诗句“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透过生动比喻,表达了美好事物往往短暂而脆弱的哲理。在这句诗中,“彩云”象征着美好而短暂的意象,而“琉璃”则代表着精致却易碎的器物。这种结合自然物象与人事的描绘方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象征,进一步突出了诗句的哀婉之美。
二、诗句的哲理延伸
白居易的诗句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除了被用于表达生命无常的慨叹之外,这一诗句还被用于映照理想与现实。例如,在杨绛的作品中,她在丈夫和女儿相继离世后,以“世间好物不坚牢”自勉,既接受了命运的无常,又以坚韧的态度扛起责任,为诗句赋予了超越悲观的积极意义。后世还衍生出了“从来好事不坚牢”的俗语版本,进一步拓展了诗句的意涵,使其成为对圆满事物难以持久的普遍性总结。
三、当代启示与思考
在当代社会,这一诗句仍然具有深刻的美学意义和处世启示。从美学角度来看,诗句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因为美好的事物往往短暂而珍贵。从处世态度来看,面对失去和变故,我们可以从白居易的怅然喟叹中汲取力量,也可以从杨绛的行动中理解“脆弱中的力量”。这一诗句作为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载体,从古典诗词到现代文学,都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影响力。
“世间好物不坚牢”这一诗句既是对自然规律的生动表达也是对无常命运的感慨。它让人们思考生命的短暂与脆弱从而更加珍惜当下同时也鼓励人们在面对失去和变故时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无论是作为文学创作的灵感源泉还是作为人生哲理的启示这一诗句都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与深刻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