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产业超速行驶利弊关系如何权衡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产业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扩张。机器人产业作为新兴领域,其发展的势头可谓锐不可当。机器人相关企业的数量如雨后春笋般激增,市场投资热情持续高涨。这引发了广泛的热议:机器人产业真的要迎来“中国时代”吗?
在中国推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后,机器人市场如春风拂面般蓬勃发展。特别是在制造行业所需的工业机器人领域,增长趋势尤为显著。有分析预测,到202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翻一番,费用支出将达到惊人的594亿美元,占据全球机器人产业的30%以上。仅从亚太地区来看,中国的机器人产业规模将占据半壁江山。
在这一片繁荣的背后,是否意味着机器人产业的“中国时代”已经来临?是否真的正在经历一场“机器人革命”?
在政策的鼎力支持和市场的双重利好下,机器人产业规模迅猛发展。数据显示,近两年机器人企业数量从不到家迅速增至800余家,产业链相关企业超过3家。投资热度高涨的机器人产业的短板也日渐凸显。目前市场上多数机器人产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高端产品的稀缺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
以服务机器人为例,尽管在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多重挑战。服务机器人要进入家庭,必须明确其必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作业能力。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与传统家电相比,服务机器人需要在网络物联环境下工作,而物联技术本身仍面临诸多挑战。
更令人关注的是,我国机器人产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巨大的缺口。尽管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机器人研究中,但相关企业仍普遍感到“缺人”,尤其是高端人才。高校中从事机器人领域教学和研究的专家年龄分布不均,知识结构也需要更新。与此培训机构在课程设置上仍然滞后,难以满足求学者的需求。
面对中低端“魔咒”和人才缺口,中国机器人产业是否真的迎来了革命新时代?或者说,在这样的背景下,机器人产业的超速发展,究竟会为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
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既充满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只有在克服短板、加强创新、培养人才等方面取得突破,才能真正迎来机器人产业的“中国时代”。
机器人工业设计
- 中国机器人产业超速行驶利弊关系如何权衡
- 云计算与企业计算面临着同样的安全威胁
- 会员动态丨首批30台特斯联机器人运抵迪拜
- 现在有什么机器人类型?
- 在AI火爆的大背景下 机器人走向智能化势不可挡
- 百度将兴建亚洲最大云计算平台
- 埃斯顿康复机器人:Burt上肢康复机器人取得医疗
- AI新时代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大会将在深圳召开
- 用物联卡,没工资,AGV巡检机器人也能好好工作
- 科技卫士:防疫一线的消杀机器人
- 云计算加速大容量安全系统发展
- 聊天机器人正在兴起 美国人仍喜欢移动应用
- 日本产官学要联合开发课题解决型AI
- 使用智能扫地机器人有哪些误区和注意事项呢?
- 2025云计算最终将解决BYOD的各种问题
- 乐乐语音:语音技术迎接人工智能变革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