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数据,关于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情况引人注目。去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产量达到了44.3万套,这个数字虽然看似庞大,但却呈现出一种微妙的态势。相较于前年,产量有所下滑,同比下降了4.8%。要知道,上一次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出现年度负增长还是在2019年,那时的下滑幅度更是超过了6个百分点。
回溯至2020年和2021年,国内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景象,分别以19%和45%的增幅实现了显著增长。美好的增长趋势并未持续下去,去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的企业业绩普遍出现了亏损。
对于这一现象,机器人企业的解释相当一致。他们指出,去年二季度新冠病毒疫情的反弹以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共同导致工业机器人的毛利率受到冲击。供应链紧张引发的项目延期也是产量下滑的重要因素。
尽管上半年业绩出现亏损,但在行业内部人士看来,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续优化,一旦供应链问题得到缓解,企业产量将迅速反弹。事实上,无论是为了满足工厂生产需求的传统工业机器人,还是旨在服务普通民众、尤其是老年人的服务机器人,其市场需求都将保持旺盛态势。这也成为行业对未来前景普遍持乐观态度的关键原因。
可以说,工业机器人产业虽然面临短期挑战,但其长期发展趋势仍然坚如磐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这个行业的未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