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数机器人/和氏工业/利迅达在抛光打磨“秀

工业机器人 2021-05-27 13:30www.robotxin.com工业机器人教育
在传统制造行业,作为最基础加工工序流程的抛光打磨,其所需成本占到总成本的20%左右。由于生产质量、生产效率和人工劳动条件等因素,促使我国打磨行业开始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型升级。

有了“换人需求”的带动,以及企业和政府的青睐,近年来,我国打磨抛光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呈向上发展态势。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发布的《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调研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抛光打磨机器人销量0.44万台,同比增长25.35%,系统集成市场规模27.2亿元,同比增长13.79%,系为数不多在2019年获得增长的细分领域之一。

此外,GGII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抛光打磨机器人销量年均增速在20%左右,到2023年抛光打磨机器人销量有望达到接近万台,市场规模接近50亿元。

对此,为鼓励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品牌价值,【节卡机器人总冠名】2020高工金球奖评选现已进入专家评审阶段。

在工业机器人类的“年度智能制造技术奖(评审类)”奖项中,华数机器人、和氏工业、利迅达机器人 3家企业参与了“打磨抛光”奖项评选,谁将获得最终的2020高工金球奖?(以下资料为企业提供/企业排名不分先后)

华数机器人

申报奖项:工业机器人类之年度智能制造技术奖(评审类-打磨抛光)

参评案例:餐厨具锅类自动化柔性打磨产线项目

佛山华数机器人针对餐厨具锅类产品研发的自动化打磨产线系统,产线涵盖直径130mm到360mm,高度40mm到240mm的铝锅类工件,工件重量小于3KG,具体由客户指定两款型号工件进行生产和验收。主要解决了多品种的餐厨锅具类生产中,传统生产中由于锅具放的太密和不整齐,经常会发生漏锅、取料不准等问题。

与现有技术比,华数机器人的自动化柔性打磨产线有以下优点:

1、设备利用率高,一套机床组成柔性生产线后,从开机到进入打磨过程中,不用再操作机器人,只需要在主控中选择对应产品型号即可,4分钟之内可以进入生产。其次,切换产品过程也不用操作机器人,切换产品的整个过程不超过10分钟。

2、工件打磨质量相对较高,打磨方式较为灵活。

3、操作敏感性高,在柔性生产中,可以屏蔽发生故障的机器,不影响产线的正常运行。

4、产品的反应更加迅速,系统布局合理,可快速更换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满足市场需求。

和氏工业

申报奖项:工业机器人类之年度智能制造技术奖(评审类-打磨抛光)

参评案例:智能精密装配线

和氏工业的智能装备线设备主要由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单元、柔性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线、柔性检测系统、柔性装配线、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组成。目前已在汽车工业、家用电器、消费电子、轨道交通、新能源等领域应用。

该智能精密装配线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1、视觉自动检测:研究并开发了具有通用性的视觉平台,提供统一的视觉检测平台,并为不同的视觉需求提供常用算法,如:几何边缘的提取、Blob、定位和搜索等具有检测、引导和识别等功能的智能视觉系统。

2、传感器动态标定:通过FFT实现NVH检测的快速计算判断,运用PGI实现传感器的静态或者动态标定。

3、机器人自动上下料及装配:全线采用六轴机器人与视觉组合完成工件的定位与上下料、智能自动化连线完成各个设备之间的联机运行、非标设备的定制研发优化工序,协调完成全工厂的无人化操作。

4、智能制造管理:通过HS MES智能制造系统调配管理生产车间中的CNC、AGV小车、机器视觉、RFID识别技术、智能仓储等系统的配合,通过模块化的设计,提高设备的兼容性,从而体现了装配线智能及柔性的特点。

5、质量在线追溯:各类产品均搭配在线检测系统进行实施追踪与反馈,产品数据均具备可追溯性、提供实时数据,确保产品质量。

利迅达机器人

申报奖项:工业机器人类之年度智能制造技术奖(评审类-打磨抛光)

参评案例:机器人多工位打磨系统

利迅达机器人的机器人多工位高效去毛刺系统由六轴机器人、柔性力控去毛刺工具、上料系统、精定位系统、PLC电气控制系统及机器人夹具等组成。通过六轴机器人结合多工位柔性工具进行去毛刺,依托机器人的高精度轨迹进度和柔性工具可以确保打磨的毛刺余量统一,品质稳定,生产效率提升3倍以上。

据悉,该机器人多工位去毛刺系统采用机器人抓取多个产品,配合多工位柔性去毛刺工具,实现产品表面的毛刺打磨效果。整套系统须满足对铝铸件表面披风毛刺的打磨要求、打磨后的尺寸要求以及披锋余量要求等。

大奖花落谁家?谁会成为行业榜样?

12月21日-23日,由高工机器人主办,【利元亨总冠名】高工机器人&高工移动机器人年会将在深圳机场凯悦酒店举行,届时【节卡机器人冠名】第七届高工金球奖颁奖典礼将为业界揭晓答案!向榜样看齐、向使命聚焦!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