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几大难关考验厦门智能制造

工业机器人 2019-08-15 19:40www.robotxin.com工业机器人教育

▲集美超市里一个会说话、会走路、会跳舞的机器人

◆厦门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会长孙启民

台海网4月2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孙春燕/文 吴晓平/图)正是受益“以机器换人”产业升级的不断推进,进口也水涨船高。今年第一季度,厦门关区进口工业机器人72台,比增3.2倍。

,用了机器人就是智能制造?显然不是。

厦门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会长孙启民说,智能制造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从自动化到智能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当下,技术壁垒高、人才稀缺、产业体系不完整、规模化程度低等问题,还制约着机器向机器人的“进化”。

深思 发展前沿技术需要匠心

不可置疑,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的工业机器人,乘着“智能制造2025”的“东风”,正在进入“黄金时代”。

,用了机器人就是智能化吗?显然不是,目前很多工业机器人充其量是自动化的表现,距离智能制造还颇有距离。

攸信市场经理吴志平认为,智能制造的核心,是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软件搭起的互联网平台,它的载体——工业机器人,不仅要有现在的干劲,还应该拥有大数据分析、工业数据储备和追溯的“头脑”。

孙启民也说,智能制造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从自动化到智能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这个过程中,越是前沿的技术,越需要一颗匠心去经营和坚持。

为了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两年前,我国提出“智能制造2025”;但两年后的今天,工业机器人依然遭遇着技术壁垒高、人才稀缺、产业体系不完整、规模化程度低等问题,还制约着机器向机器人的“进化”。

挑战 技术还是最大的壁垒

孙启民直言,不论工业机器人,还是智能制造,最大的障碍还是技术。

导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工业机器人配套企业的加工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质量、产品系列和批量化供给能力都与国际知名企业差距不小,特别是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和高精密减速器研发能力落后,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70%以上依赖进口,进口成本已占总成本的40%以上。

技术对行业的制约,还有一组数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建成和在建的机器人产业园区几十个,机器人企业上千家,但其中真正能自己生产零部件或机器人产品的不到一成。

障碍 产业规模效应不足

在工业机器人行业,有这样一句话,“100台起步、500台持平、1000台盈利”,反映的就是规模化对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尚未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运营模式,高端工业机器人仍依赖进口,国产工业机器人主要以中低档产品为主。

而规模效应的缺陷,让工业机器人的价格居高不下,更深层的是,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工业机器人的买方利益。

导报记者了解到,厦门一家大型机械公司,由于对产能变化的预估不足,流水线上投入上千万的工业机器人如今成了摆设,而这次投资的“失败”,让公司负责人对花大价钱购进工业机器人的决定颇为后悔。

缺口 人才储备远远不够

而对吴志平来说,机械、智能化人才的缺口,常常令他很苦恼;盈趣内部人员也坦言,他们常年在招聘资深工程师,并期待高校设置更加对口的专业。“工业机器人强国都很重视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标准和人才等产业体系的完善。”业内人士徐先生说,目前工业机器人行业品类繁多,但标准缺失,导致业内鱼龙混杂,期待国标、行标出台,提升整个行业的水平。

相关新闻

力促智能制造厦门投入加码

据了解,厦门还将进一步增强智能制造能力,壮大智能制造实力。力争到2020年形成5家骨干智能装备企业和若干重点工业软件企业。,大力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到2020年累计实施“机器换人”2000台(套)以上,重点领域生产装备数控化率达到70%。

政府层面的不断加码,为企业的不断投入打了一剂“强心针”,一定程度上,也为企业智能制造加速助力。“引进自动化生产设备后,我们的生产工艺时效由原来的76小时提升到48小时,产能由原先的6万平方米/月提升到现在10万平方米/月。”厦门强力巨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相关人员透露,自2009年引入自动化设备以来,强力巨彩已经建成自动化生产线超80条,累计投入数亿元。

航天则致力于技术,共有200多名研发工程师为不同的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至今已累计制造3000多套自动化装备,中联重机、厦工、长城汽车、通用五菱等知名企业都是他们的合作客户,“挖掘机结构件数字化焊接车间”、“加热炉及分离器数字化生产车间”等都是思尔特的“杰作”。

攸信技术为盈趣的全资子公司,刚刚结束的2018工博会,攸信展示了世界首台工业互联网多轴平台,通过这个“机器人”,企业可以将点胶、焊接、锁螺丝等工序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除了硬件上的创新,这台机器人最大优势是有一个互联网大脑,三维立体建模,通过编程可以精准地找到坐标,完成点胶等工序。”攸信市场经理吴志平说,今年工博会一经推广,立刻受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的青睐,几天时间就和50多个客户建立了采购意向。

而受益“以机器换人”产业升级的不断推进,工业机器人进口也水涨船高。今年第一季度,厦门关区进口工业机器人72台,同比增长3.2倍。仅仅3月份当月,进口就达到48台,猛增15倍,创2015年7月份以来月进口量新高。

<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