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快速成长的强力催化剂是消

工业机器人 2020-03-09 08:25www.robotxin.com工业机器人教育

随着《中国制造2025》十年行动纲领和《中国智能制造绿皮书(2017)》的发表,工业机器人这个一直不被资本所重视的行业也逐渐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在此情况下,北极光创投发布了《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白皮书》。作者黄河深耕工业自动化行业十余年,对于撰文的初衷,他说,“我们的意图并不是创建一本大而全的市场研究报告,而是试图通过近十年来在整个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各类观察和投资行为中所发现的一些现象和规律,阐述我们对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理解,以及对该行业未来趋势的预测和展望”。

本文是白皮书第一期,从行业现状、市场特点入手,与大家做分享交流

1、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呈现出明显的“长尾特征”

中国虽然已经连续几年成为工业机器人消费第一大国,并且保持持续快速成长,但和日本、德国等传统工业机器人强国相比,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及市场都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

,日本、德国等国家业已完成国内工业自动化升级换代,经历了机器人大规模应用的迅猛成长期,国内市场呈现饱和,主要工业机器人厂商以出口为主。而中国2016年每万名产业工人拥有工业机器人数量约为68台,尚未达到国际平均水平的74台,相比领先的韩国(631台)、新加坡(488台)、德国(309台)、日本(303台)等国而言,更是远远落后。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90%以上产品依然是以满足本国市场需求为主,这同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技术水平仍然较低也有很大关系。

,从市场角度,中国国内市场特征也和其他国家有较大不同。汽车产业作为工业机器人最先规模化使用的头部市场,对机器人本体和集成要求都较高,一直以来均被国外“四大家”所占据。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在汽车产业虽然也有少量应用,但毕竟是极小部分非主流应用;国内汽车市场的机器人渗透率已经很高,虽然整体市场规模较大,但增量有限,中国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均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长尾特征”,除3C等快速崛起市场占据一定份额外,其他应用市场均存在客户规模小、资金实力差、应用水平低、地理分布极其分散、整体数量巨大等特点。以往此类“长尾市场”(如图1)几乎不可能成为传统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客户,由于资金实力差,之前“四大家”机器人高企的价格完全超出其可承受范围;由于自身应用水平低,而本体厂商并不提供一站式服务,所以对集成商依赖度高;由于部署规模小,对于集成商而言属于“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随着近年来中国本土机器人本体和零部件厂商的崛起,价格快速下降,标准化工艺应用大幅降低应用门槛和对集成商依赖,以上提到的这些问题在短短两年内得到一定程度解决,从而使得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呈现出快速爆发性成长的态势。

2.人口红利的消失和快速下降的机器人应用成本之间剪刀差是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快速成长的强力催化剂

如前所述,由于市场主体以一般工业/小型制造业为主,客户方承受能力有限,其部署机器人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提升制造效率或水平,二是节约人力成本,解决越来越突出的招工难问题,也就是机器代人的需求。

从历史上看,第二方面的需求比第一方面强烈,而第一方面的需求多来自大中型企业。通常而言,小型企业主对于资产型投入会以两年作为一个临界判断点,即该项投入能否在两年或者更短时间完全回收成本。在2012年前后,以珠三角为例,一个没有特殊技能的普通工人的基本工资在3500元/月左右,加上工厂承担的其他成本,总成本不超过4500元/月。假如引进一台机器人替代2名工人,2名工人全年的成本约在10万元人民币上下,两年节约的人力成本则在20万元人民币左右。假如机器人和被替代的工人生产效率相当,则意味着一台机器人的临界回收点是20万元,如果超过这个数字,那么对于业主方而言,会是一个比较艰难的决定。事实上,当时大部分小型制造商对此并没有太大热情。以一台普通进口焊接机器人为例,当年的部署成本(包括本体和集成商)仍然是高于20万元。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人整体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出生率下降,用人成本也在快速上升,中国制造赖以为生的“人口红利”正在快速消失。2013年,中国劳动人口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

在2017年,一台性能相仿的焊接机器人的部署成本已经下降到7万元以内,而两名工人一年的成本则上涨到15万元左右,从五年前的两年多回收成本,变成了半年回收成本,这使得客户对于引入机器人的热情大增,更何况机器人任劳任怨,不会迟到早退,也不会闹脾气,工作质量稳定等诸多优点更是令人青睐。尤其重要的是,新一代年轻人,“九零后”甚至“零零后”更加追求个性自由,自我价值实现,对于重复性的单调劳动十分反感,加之家庭条件许可,不再像“七零后”、“八零后”那样为了生存无从选择,所以招聘工人的难度大幅提高,用工稳定性大幅降低,很多制造业并不仅仅是为了节约人工成本,而是在所谓“用工荒”的倒逼下,被迫开始踏上了机器人代人之路。

在中国这样的特色市场下,中低端高性价比机器人市场才是众多机器人厂家的必争之地。

技术专区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