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无处不在

工业机器人 2020-03-01 08:51www.robotxin.com工业机器人教育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首要不同就是人使用工具。从最简单的石器到大机器,工具在不断升级,那么它的未来在哪?硅谷预言帝凯文·凯利认为,在生命。在形成真正的自反馈机制之日起,机器便具有了某种有机性。机器的有机性将随着其对自身控制程度的提高而提高,机器将具备生命的形态——包括智能。

人造物正表现得越来越像一个生命体,越来越不只存在于科幻作品中。上周在天津举办的第一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各种暗黑科技让我们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热度,不亚于这炎热的夏天。无人驾驶、、……悄然出现在身边。谷歌、微软、BAT争先恐后涌入,谁都不愿意在这场最重要的技术变革中当配角,资本追逐着每一个人工智能的热点,因为说不定下一个Facebook就诞生在其中。

虽然大戏才刚刚开始,却已经有人担心起了结局,人类是否能控制人工智能?当人工智能失控,人类又该何去何从,英国剑桥大学物理学教授霍金已经不止一次地就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出警告了,人工智能的崛起可能是人类遇到的最好的事情,也可能是最坏的事情,不管怎么样,它还是来了。

智能驾驶 需全领域配套

6月26日下午,一场世界级的驾驶挑战赛在天津东丽中汽中心举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场比赛现场却没有看到全副武装的赛车手,因为这是一场无人驾驶的比赛,真正的主角是智能驾驶技术。

用科学术语来解释,无人驾驶属于室外轮式移动的一种,主要依靠人工智能、传感器、定位系统和导航系统等技术,是智能汽车发展的最高形式和智能驾驶追求的目标。

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智能驾驶已经开始步入大众视线。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荣辉以智能手机和自行车行业发展轨迹为借鉴,甚至做出了未来十年将会有大量传统汽车品牌消亡,无人驾驶大行其道的推断。

相比之下,美国ITS计划主任冉斌的观点则显得更为理性,他认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应是自动网联车与智能网联道路系统共同组成的智能网联交通系统,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汽车、交通、IT行业的三维推进。但现实中三大行业对交通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同,真正实现无人驾驶的商用化仍需要未来数十年的漫长推进。

智能驾驶基于智能网联交通系统将大幅节约系统建设的费用成本和时间成本,,建设智能网联交通系统管理中心能有效整合互联网科技公司及汽车企业管理下的智能网联系统信息和数据,从更高的全局系统角度出发,为不同出行方式和技术层次的出行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出行信息服务和路线优化方案。在这一领域,中美两国几乎进入技术无人区。

在《中国制造2025》中,对智能汽车、汽车智能化发展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提到了两个方面的目标,一是到2020年,要掌握智能辅助驾驶的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要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及生产配套体系。二是到2025年,要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为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

,新技术、新业态将会催生出自动网联汽车与智能网联道路相关的新产业链,会形成新的产业变革。比如,为了使无人驾驶汽车能够“看清”道路,其核心就是图像识别技术,而这离不开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分支学科技术及产业的协同配合。

智能制造 可“顶天”可“立地”

作为智能经济的一部分,智能制造被视为支撑起工业4.0时代的中流砥柱。根据埃森哲和前沿经济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如何提高行业利润和创新》报告显示,预计到2035年,人工智能将把整个行业的平均盈利能力提高38%,劳动生产率将提高40%以上。

这听起来是一组美妙的数字,尤其是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迫切需要借助人工智能实现弯道超车,摆脱国人纷纷跑到日本买马桶的尴尬。根据美银美林的报告,2014年中国每万名工人拥有机器人数量是35台,日本和德国分别是300和385台。优质高效低耗工艺普及率不足10%,数控机床、精密设备不足5%。

打赏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