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2019工业机器人领域将面临更大挑战

工业机器人 2020-02-29 08:53www.robotxin.com工业机器人教育

导语 在智能制造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工业已成为被大众熟知的热门领域。近两年,不论是从销量还是市场规模来看,工业机器人可谓是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2018年,我国机器人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展望2019年,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有制造业提质增效、换档升级的紧迫需求为机器人行业提供了全新动能,也有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核心技术亟待提升、国际不稳定因素增加等不利因素。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我国机器人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应用领域持续拓展,新产品不断涌现。

        根据IFR的数据统计,国内机器人销量从2015年的6.8万台,猛增至2017年的13.8万台,并且预计在2020年国内机器人销量将超过20万台。《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过去6年我国机器人市场平均增长率接近30%。2018年国内机器人市场规模达87.4亿美元,约占全球1/3。

        虽然,我国连续五年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最多的国家,但70%以上市场份额被外资机器人占据。在国内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背景下,2017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却比上一年缩水5.9%。

        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产商面临诸多问题,如下

        缺乏自研能力,核心依赖进口

        一方面,国内产商大多进口国外的核心零部件。另一方面,因为国内工业机器人的研究起步较晚,缺乏相关基础研究和技术积累,短期也难以超越国外的产品。目前国产电机仅能满足部分中低端机器人的需求;控制器方面,国产厂商已经解决有无问题,但在稳定性、响应速度、易用性等方面与国际主流品牌存在较大差距。

        中高端市场大多被国外产品垄断

        据工信部初步统计,我国涉及生产机器人的企业超过了800多家。其中超过200家是制造企业,大部分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业集中度很低。

        软件系统研发能力弱

        国内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在软件系统的研发上面相对较弱,很多自主研发的软件系统都难有重大的创新。在工业机器人越来越智能化的趋势下,软件系统的落后也将成为拉开国内外机器人企业差距的重要因素。机器人产业有着多层次的人才需求,根据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到2020年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人才缺口将达到300万;到2025年,人才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到450万。虽然我国企业和科研机构不断加大机器人技术研究与本体研制方向的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但现场调试、维护操作与运行管理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依然有所欠缺。

        “要加快我们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这个产业发展当中核心的是工业机器人。”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朱森第说,工业机器人是最重要的智能制造装备,制造当中各个环节都要用到机器人。可以说,没有机器人,智能制造的系统是难以实现的。

        机器人应该为智能制造提供强大的支撑,机器人技术本身面临很大的挑战。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丁汉认为这种挑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二是大数据技术,一个就是人工智能技术。如果没有核心传感器技术,没有核心软件技术,机器人发展很可能原地踏步。

        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一是在资金、税收、产品销售补贴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提高国产工业机器人使用率。落实生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扩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以促进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二是研究制定行业应用指导政策。例如,对于一些有毒、有害、存在危险的工作岗位,必须以机器人代替人工;对于高温、高噪声等环境恶劣的工作岗位,鼓励以机器人代替人工。三是鼓励金融资本、风险投资及民间资本参与机器人产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海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加快技术研发,突破重大标志性产品,加强对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技术和质量的攻关,提升高精度减速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和等关键零部件的质量稳定性及批量生产能力。二是针对市场需求,重点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国防军工、化工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医疗健康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研发医疗机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防爆机器人等,推动产品升级。三是建设人工智能、感知、识别、驱动和控制等下一代技术研发平台,关注没有被现有机器人技术体系所纳入的如能源、大数据、安全和材料等领域的技术创新。

        (三)完善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切实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依托中科院等知名研究机构,通过实施大型合作项目,联合企业培养出从研发、生产、维护到的多层次技术人才。二是运用职业培训、职业资格制度,通过实际项目锻炼来培育人才。三是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

        (四)加强行业规范管理

        一是按照《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部署,加快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规范条件》、《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管理实施办法》等产业政策落实,组织开展行业规范管理实施工作。二是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对符合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进行公告,引导各类鼓励政策向公告企业集聚。推动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精益管理能力建设,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推动机器人产业理性健康发展。三是增加服务机器人制造相关统计口径,可先从几种代表性产品入手,开展产值、收入、利润等方面的统计,为产业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五)拓宽投融资渠道

        一是提升财政对于机器人产业的支持,鼓励各类银行、基金在业务范围内,支持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机器人项目,推广机器人租赁模式。二是建立国家级产业引导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从国家层面进行战略引导和统筹规划,加强企业的主体地位,优化资金配置方向。三是引导地方设立基于本地优势和政策特点的专项配套资金,促进机器人企业与地方政府、园区互动合作。

        如此看来,工业机器人未来发展面临更大挑战,也带来了更多机遇,企业应调整好方向,紧跟市场步伐,时刻保持迎战的实力。2019已过去一个多月,咬坚牙关,继续拼搏!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