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产业的集聚区,红岛经济区已有60多家企业,甚至机器人四大家族也落户,这里的企业到底有哪些机器人呢?2月26日,记者探访红岛经济区了解到 ,常说的智能、特种机器人、,在红岛经济区都能找到。有的机器人能够看家护院 ,让您随时掌握家里状况;有的机器人能够陪读陪说话;有的机器人还能参与打捞救援……
都有些啥样的机器人
能看家、扫地、陪伴
去年12月,中国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召开,大量机器人在会场展示,而智能服务型机器人颇吸引人。当时,会场门口摆放着迎宾机器人,负责向经过身边的参会者打招呼。2月26日,记者来到高新区一探机器人产业。
记者进入高新区之后看到,高新区内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大量研究院的落户说明,这里正在进行科技产业的提升。在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促进局的耿凯副局长的桌上,摆放着几款机器人的模型,他说,这些机器人在园区的企业都有生产。智能服务型机器人是产业中的一环,今年的1月份,一款由海尔旗下公司研发生产的家庭管家式机器人,已经小批量推向了市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是得到了认可的。
说起这款机器人的功能 ,耿凯告诉记者,它能够和人简单地对话,主人不在家时还可以帮着巡视,比如,房门没有完全关闭,室内的灯光没有及时关闭,屋内是否进入了小偷等,都可以通过这款机器人来监控。通过手机上的APP或电脑终端,房主可以操控机器人来完成动作,成为市民家的智能化管家,帮着看家护院。
记者了解到,智能化的机器人已有不少,如、陪伴型机器人,产品甚至在超市、网上都有销售。“能帮打扫家里的卫生,能帮着陪伴家里的老人,机器人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有的机器人加上教育功能,完全可现实孩子的早教。
能潜五六百米水下作业
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记者见到研发中心的李庆林,他的项目涉及水下机器人的研发。从外形上看,这款机器人是一条鱼,可作用不可小觑。在配备相应设备基础上,机器鱼就成了水下能手,能从事水下探测、水下打捞、水下救援等。他们正与青岛一家机构合作,希望这项技术在水下打捞等方面得到。
“机器人能完成人力不能及的工作,比如海洋垃圾可能卡在一些极小的缝隙内,单纯依靠人力无法将其取出来。”这时候,水下机器人就派上了用场,“我们可以操控机器人游动过去,将垃圾一口吞入到机器人体内,然后带回到水面之上。”
青岛本身就是靠海的城市,高新区瞄准了本土的特色,将水下机器人作为发展方向之一。耿凯告诉记者,水下机器人属特种机器人,马航事件的打捞工作就有机器人参与。目前,高新区有四五家从事水下机器人研发的企业。根据需求的不同,水下机器人可具备不同的功能 ,这也就决定了,水下机器人尚未规模化生产,基本处于订单式生产的状态,有的机器人可以深潜五六百米。李庆林说,水下机器人的下潜能力,也得根据水下情况来确定,需要良好的密闭性,初级设计只能下潜几十米。
安检时自动分析危险品
王迅是机器人行业的一名创业者,他所关注的领域是行李安检。暂时由10人组成的公司,在去年落户到高新区里。在他的实验室地面上,摆放着大量常见的饮品。他说,超市里能够买到的饮品,他基本都购买回了实验室,作为安检设备效果的测试品。
1980年出生的他是一名留英博士,在他看来,目前的安检设备通过毫米波、微波,仅仅能分析出包裹内有物品,却不能详细地分析物品成分,这就为安全留下了一定隐患。王迅说,他们融入X射线等技术,不仅仅可以显示行李内物品,还可以分析物品的构成成分。如此这般,能够确定物品的安全度。“避免别有用心的人更换瓶子装入危险物品。”目前的行李安检设备,通过两台才能测试清楚,而他们的设备将二合一,费用也得到大幅度的缩减。
目前,王迅的项目已进入测试阶段,被他称为自动分析检测机器人,可以分析的液体种类达到70种,半固体的数量达到40种左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危险品,基本都能通过设备检测出来。他说,已经跟地铁运营部门等进行沟通,希望能够使得设备得到试用。
◎产业现状
高新区落户60余家,大半工业型
说起青岛的机器人产业,耿凯告诉记者,青岛机器人企业75%以上在高新区。从目前的情况看,高新区已经落户机器人项目60余个,总投资达到126.5亿元。
耿凯说,在这60多家企业中,有40多家主营工业机器人,有码垛、配送和锻压机器人,同样,也有日益普及的无人机项目。他告诉记者,无人机主要瞄准专业领域,价格远高于家用机,售价在十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的刘好胜,就是从事无人机项目研发的工程师,他们的项目主要定位在水质监测上。据他介绍,深圳的大疆无人机颇为知名,市场的认可度较高,而在青岛的他们瞄准细分化市场,希望将无人机投入到水质监测等领域。他说,无人机在消防、农业等专业领域,都可以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
耿凯说,青岛发展的多是工业机器人。机器人在工业生产领域的运营,可以将简单生产劳动中的人力解放出来,为企业解决用工荒的问题。而且,机器人生产的质量更加稳定,尤其是生产空间较为恶劣的环境,机器人生产可以避免给人体带来伤害。
主打水下、服务机器人
耿凯介绍,在时下机器人产业热的背景下,他们也在摸索机器人产业的方向。在他看来,青岛作为一座海洋城市,水下机器人的成长空间较大。高新区将大力发展水下特种机器人,建设中国水下机器人之都。,青岛具有成型的家电电子产业,他们将面对智能服务机器人市场,发展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建设中国智能服务机器人基地,海尔旗下公司已有多个成型的产品。
记者从高新区了解到,高新区在先进装备制造区内先期规划1000亩土地,建立青岛国际机器人产业园,重点吸引国内外优秀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以及配套企业入驻,现已获批“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青岛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园区”“青岛市高新区高端智能装备集聚区”,在未来将打造成为国家机器人产业创新基地、北方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中国水下机器人之都、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基地。
按照高新区的发展目标,至2020年,园区内企业数量突破150家,产值规模达到190亿元,机器人产业链基本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区域内重点企业产值规模全市领先,技术水平进入国内先进行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市场份额大幅提高,在机器人本体、集成应用、服务机器人等重点领域成为全国重要的研发制造基地。
国际机器人中心今年启用
对于高新区的机器人产业,耿凯介绍,高新区引进装备制造业,好的产业均可落户到高新区内。从2012年开始,高新区调整了方向,2013年确定发展机器人产业。而后规划国际机器人产业园,招商编制产业规划和制定支持政策。经过近两年的发展,机器人产业产值以翻倍的增速增长。
高新区规划建设青岛国际机器人中心,记者当天在高新区智力岛看到,占地面积约32亩的机器人中心,中心建设基本完成。耿凯说,中心的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算得上国内一流的主题综合服务平台。可为企业提供展示平台,创客孵化平台、研发办公平台、产品发布平台等。中心还建有机器人科普区将用于机器人知识的科普推广。
目前,中心办公场所正在装修,展示场所布置基本完成,办公区域的装修也接近尾声了,预计今年就可以投入使用。耿凯说,纯粹服务机器人产业的中心,在国内看来还不是太多。
◎延伸阅读 “四大家族”齐聚高新区
说起机器人产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备受关注,记者从高新区了解到,该区引进了龙头型项目,引进5家世界排名前十的机器人企业,包括德国、瑞典、日本安川 、日本在内的世界机器人“四大家族”已齐聚高新区。
按照青岛“十三五”规划,青岛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谋划从青岛制造向青岛智造的提升。记者在产业园区采访了解到,这些机器人相关企业也是求贤若渴。王迅告诉记者,如同他们这样的创业型公司,迫切需要人才的支持。从去年7月至今,他每天都在招聘合适的人才,可都是事与愿违,大家似乎更热衷于互联网行业。无奈之下,王迅只好把部分业务外包,或者通过国外朋友帮忙。
耿凯说,他们也注意到企业对人才的渴求。高新区对接国家“千人计划”和“长江学者”等专家团队,引进了国内外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山东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山东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山东省智慧机器人研究所、青岛市智能机器人工程技术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10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先后落户青岛,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持。
耿凯告诉记者,他们也在积极准备招聘会,免费提供人才招聘的平台,希望为企业解决人才缺少造成的掣肘。2月29日,高新区组织了19家高新技术企业,参加在青岛市人才市场(海尔路178号)举办的专场招聘会。 记者 刘金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