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工业机器人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语音、图像识别、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新材料的发展,全球机器人市场从最早的工业机器人,到现在各种先进自动化机器人在各行业的生产流程中得到大规模使用。例如3C制造、医疗健康、零售、军事等领域。还涌现出了诸多和虚拟机器人的产品形式,如幼儿教育机器人、等。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至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分别为36560台、57096台、66000台,全球占比分别达20.52%、24.9%、26.66%。其中,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分别为9597台、17000台和22257台,全国销量占比分别为26%、30%和34%,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市场已逐步打开。
,目前中国还处于工业智能化的初期发展阶段,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3C制造业密度仅11台/万人,比起欧美发达国家来说未来仍有几倍以上的提升空间。但就产业链来说,目前国内机器人企业多集中在下游系统集成环节,随着国产机器人厂家在控制器、伺服系统和减速器上自主研发生产逐步实现,预计未来核心零部件进口替代速度会加快,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机器人产业未来将面临的问题
目前,虽然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兴建机器人产业园,但这些园区布局缺乏差异化。目前,我国大部分机器人产业园内的企业数量较少、规模不大,大多数企业是初次投资,产业发展雷同,产品同质化严重,在全球差异化竞争中处于劣势,容易错失发展的良机。
除此之外,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还面临诸如顶层设计、技术攻克、人才建设等挑战。业内预计2020年需要30万机器人人才,每年需要培养6万名应用人才,人才缺口关系到行业未来发展的前景。
近年来,国内部分数控设备厂家研发机器人专用运动控制产品,并逐步走向成熟和产业化。随着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未来几年机器人控制器国产化进程将提速。这对于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是个利好消息,说明我国控制器与国外产品差距较小,未来有望率先实现进口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