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走向“智造” 我国迎来产业转型窗口

工业机器人 2019-08-16 08:01www.robotxin.com工业机器人教育
   “十三五”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以“互联网+”为重点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把握“十三五”,布局“中国智造”,不仅能走出一条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路径,还能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赢得先机,为迈向高收入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从“制造”走向“智造” 我国迎来产业转型窗口期
 
  “十三五”(2016-2020)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如何谋划好、把握好这个“窗口期”,奠定未来公平、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事关转型升级的成败与深化改革的成效。近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推出了本年度核心成果——《转型抉择》研究报告,对2015-2020年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挑战、发展趋势与应对方法做了系统探讨。本版特设“转型抉择”专栏,陆续刊登这组报告,以供参考。
 
  ■“十三五”是我国从工业化中后期走向工业化后期的关键5年,这期间我国工业将与全球“工业革命3.0”的历史发生交汇。“工业革命3.0”的本质是新能源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十三五”新能源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将为太阳能等新能源普及、逐步取代传统化石能源创造重要条件,由此将深刻改变我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并深刻改变我国的工业版图。
 

 
  ■在新能源与互联网结合的工业革命中,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将大大降低新能源利用的平均成本,从而会形成独特的市场优势。据报道,全球互联网用户预计在2015年将超越30亿大关,而2018年中国网民数量将超过7.5亿人。可以说,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独步全球。到2020年,我国有望成为全球能源互联网革命的领跑者。
 
  ■“十三五”也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以“互联网+”为重点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这就需要确立推进工业与服务业融合的基本目标,实质性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推动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化、全球化。把握“十三五”,布局“中国智造”,不仅能走出一条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路径,还能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赢得先机,为迈向高收入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十三五”是我国从工业化中后期走向工业化后期的关键5年。当前,由发达国家发轫,全球已进入“工业革命3.0”时代、“工业革命4.0”时代。值得关注的是,与过去两次工业革命有很大的不同,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和全球最大的新兴经济体,是以一个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的姿态出现的。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大机遇,加快形成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新格局,我国有望到2020年初步完成从“工业革命2.0”向“工业革命3.0”的升级,并奠定“工业革命4.0”的重要基础。
 
  把握工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
 
  “十二五”以来,以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主要支撑,我国开始呈现工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这个大趋势突出表现为三大革命能源互联网革命、制造业数字化革命、制造业服务化革命。
 
  1.能源互联网革命的大趋势
 
  (1)我国工业化中后期与全球“工业革命3.0”的历史交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欧美主要发达国家提出了“工业革命3.0”的概念,并将其作为再工业化的基础。如果说“工业革命1.0”(1760~1860年)是蒸汽机时代,“工业革命2.0”(1860~1950年)是电气化时代,“工业革命3.0”的本质则是新能源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十三五”新能源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将为太阳能等新能源普及、逐步取代传统化石能源创造重要条件,由此将深刻改变我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并深刻改变我国的工业版图。
 
  (2)我国初步形成能源互联网革命的某些比较优势。目前,我国已成为太阳能光伏第一生产大国,并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长期以来,国际上一直以新能源工业贸易竞争指数来衡量一国新能源工业的竞争力。在这项评价中,丹麦以0.83的高分排在第一位,中国(0.3)、德国(0.29)、西班牙(0.28)、瑞典(0.28)和韩国(0.22)依次排在第二至第六位。
 
  (3)2020我国有望成为全球能源互联网革命的领跑者。在新能源与互联网结合的工业革命中,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将大大降低新能源利用的平均成本,从而会形成独特的市场优势。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全球互联网用户预计在2015年将会超越30亿大关,2018年中国网民数量将超过7.5亿人。可以说,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独步全球。
 
  2.制造业数字化革命的大趋势
 
  (1)制造业数字化革命新阶段的到来。2013年4月,德国提出的“工业革命4.0”,主要特征是制造业数字化。美国与欧盟相继提出的“再工业化”战略,突出的特点是以制造业数字化为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
 
  (2)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基地和全球最具成长性的信息消费市场。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4家企业进入全球互联网公司十强。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成为美国最大的IPO项目之一,并成为全球最大移动电商公司和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十三五”我国不仅不会缺席“工业革命4.0”,还可能成为最重要的推动者。
 
  (3)我国制造业数字化潜力巨大。2011年,我国成功研制出世界上最大的3D打印机。2013年,我国以3.7万台的销售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市场。2014年前三季度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继续高速增长,达到3.36万台,同比增长32.5%,预计全年达到4.5万台。
 
  3.制造业服务化革命的大趋势
 
  (1)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需要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欧美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获得制造链上的高额利润,主要在于通过制造业的服务化占领了高附加值环节。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两个“70%”,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70%,生产性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比重的70%,主要基于制造业的服务化。
 
  (2)“工业革命3.0”依赖于生产性服务业。以太阳能光伏向家庭的普及为例。最重要的并不是太阳能光伏本身的制造环节,而在于服务环节。能否通过以高新技术服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强研发和销售,并降低交易成本,使家庭多余的发电能够及时销售出去,是太阳能光伏向家庭普及的核心难题。
 
  (3)“工业革命4.0”依赖于生产性服务业。“工业革命4.0”的实现,最重要的是发展以大数据为重点的信息服务业,形成可自律操作的智能生产系统,促进生产方式由大规模同质粗放生产向柔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精细化转变。
 
  应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时代挑战
 
  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总体来看,我国工业体系是按照“工业革命2.0”时代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在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兴起和国内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的特定背景下,我国传统的工业模式不可持续的矛盾日益凸显。
 
  1.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1)全球产业链的调整与高端制造业竞争的加剧。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的重要历史背景是发达国家的去工业化。当前,主要发达国家试图夺回制造业优势的势头非常明显。奥巴马政府明确提出要让美国经济“基业长青”,必须重振制造业。2013年,欧盟明确提出欧洲需进行“再工业化”以重振欧洲经济,并将工业占欧盟GDP的比重由15.6%提升至2020年20%的总体目标。
 
  (2)失去相对于新兴经济体的低成本优势。据《德勤中国竞争力调查报告2011》数据显示,目前大部分东南亚国家的人力成本约为中国的50%。从制造业从业人员的月平均工资来看,越南大概是1000元,印度约为600元,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已经达到2500~3000元。
 
  (3)相对于发达国家的低成本优势也在减弱。例如,2003年我国制造业产品的成本平均比美国要低22%,但到2008年底已收窄至5.5%,2008年之后更是逐渐下降。按照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调查,美国的人力与能源成本比欧洲和日本低得多,到2015年美国的制造业成本仅比我国长三角地区高5%左右。
 
  2.推进绿色转型
 
  2014年北京地区出现了多年来罕见的“APEC蓝”,这一方面说明雾霾是可以治理的,但也反映了雾霾治理的代价极大。我国能源结构仍停留在世界百年前的水平,煤炭在一次能源的比重高达67%。我国消费了全球近20%能源,生产了约12%的GDP,却排放了近27%的二氧化碳。尽管我国是太阳能产品制造大国,但80%以上太阳能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对国内绿色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不足。
 
  3.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1)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例如,在核心技术方面,我国的国外知识产权依存度至少达到90%。发达国家对国外知识产权的依赖程度一般低于30%。
 
  (2)缺乏全球知名品牌。例如,2012年我国约出口10亿部手机,但90%的利润被苹果、三星赚去,我国靠廉价劳动力只能赚得1%。在全球最大品牌咨询机构Interbrand发布的2013全球最佳百大品牌排行榜中没有我国企业身影。
 
  (3)产学研脱节现象未得到根本解决。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3》,我国研发经费长期快速增长,2012年达到10298.4亿元,居世界第3位,占全球份额由2000年的1.7%迅速提高到11.7%,但由于产学研用脱节,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
 
  4.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2014年三季度,我国产能利用率仅为78.7%,与上季度持平,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处于近4年来的较低水平。产能过剩的范围已经从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造船等传统产业扩散到战略性新兴产业。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已连续34个月下降,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PPI负增长最长的时期。在产能过剩的条件下,工业企业赢利非常微薄。例如,2014年前三季度,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累计亏损面25%,亏损额80.86亿元,销售利润率仅为0.71%。
 
  实现工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十三五”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以“互联网+”为重点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这就需要确立推进工业与服务业融合的基本目标,实质性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推动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化、全球化。
 
  1.实质性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水平
 
  把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作为“十三五”规划的约束性目标。明确把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从35%提高到55%、占GDP比重从15%提高到30%~40%作为主要的约束性目标,并以此作为衡量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标准。为有效落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目标,建议尽快制定“十三五”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专项规划,并提出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以及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重大任务。
 
  2.实现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化
 
  (1)以“互联网+”推动制造业升级。形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战略规划,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到2020年,我国制造业基本普及数字化技术,实现机械产品全面应用数控技术,总体升级为“数控一代”,初步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智能化。
 
  (2)实现制造业服务化。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结构,运用大数据提升信息、研发、设计、物流、销售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引导企业进一步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到2020年,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珠三角形成一批引导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产业园区,形成一批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旗舰企业,在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改造传统产业上取得明显突破,初步完成工业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的转变。
 
  3.推动制造业的全球化布局
 
  (1)推动制造业向新兴经济体“走出去”。充分利用新兴经济体国家的低成本优势拓展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空间,把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契机,加快推动以高铁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向东盟、中亚地区“走出去”,使中国制造业在中国与东盟、中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发挥重大作用;加快中国制造业向金砖国家“走出去”,向非洲地区“走出去”,强化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与合作。
 
  (2)推动制造业向发达国家“走出去”。支持国内先进制造业到欧美发达国家实施高水平的并购重组,通过并购获得重要品牌和技术专利,实现经营管理人才国际化,获得本土化营销网络,实质性提升我国产业技术水平和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3)建立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产业链。实施跨国公司战略,建立跨国生产和营销网络,形成我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市场整合和配置资源要素的能力,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到2020年,明显提升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使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内地企业由2014年的100家增加到150家左右。
 
  4.“十三五”完成从“工业革命2.0”向“工业革命3.0”的升级
 
  (1)把推动“工业革命3.0”作为治理雾霾的根本举措。在普及推广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加快建立环保产业体系的,实质性改变能源结构。到2020年,初步形成绿色制造的新格局,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发展目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清洁能源发电占比提高到35%。
 
  (2)形成新能源领域的高端产业链。在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形成新的国际竞争优势,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配套服务设施基本完备,形成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的规模效应,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和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的总量达到30万辆,对城市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贡献率达到20%。
 
  (3)形成新能源与互联网融合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快智能电网和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能源互联网将可再生能源、可发电建筑、储能技术和可插电交通体系联系起来,使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能够顺利接入国家电网。
 
  5.“十三五”奠定“工业革命4.0”的重要基础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金融、创新要素的有机结合,建立以企业为主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到2020年,基本形成与“工业革命3.0”相适应的自主创新体系,使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2)缩小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向高附加值的研发与设计、销售与物流延伸,形成高端产业集群,实现大规模“走出去”与高水平“引进来”相结合,到2020年,形成一批具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3)部分产业达到“工业革命4.0”的国际先进水平。充分利用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互联网用户的优势,以大数据与制造业有机结合为重点打造制造业升级版,到2020年,传统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初见成效,部分产业达到“工业革命4.0”的国际先进水平,在3D打印、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型企业,奠定“工业革命4.0”的重要基础。
 
  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任务
 
  把握好“十三五”,布局“中国智造”,不仅能够走出一条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路径,还能够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赢得先机,从而为迈向高收入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1.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改造传统产业
 
  (1)把握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商机。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改造传统工业模式作为“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并出台相关专项规划具体落实。
 
  (2)以智慧城市建设引领传统产业改造。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改造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智慧城市是最重要的一个载体。建议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十三五”城镇化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并出台国家层面的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开启以智慧城市建设引领工业转型升级的新局面。
 
  (3)支持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相互渗透。做大做强工业互联网,推动国内互联网企业与制造业企业的联合与互动;加强信息资源整合,打破传统工业企业“信息碎片化”、“信息孤岛”的局面;形成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制造业结合的新优势。
 
  2.以新能源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为重点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
 
  (1)智能电网是“工业革命3.0”的基础平台,对“工业革命3.0”具有全局性的推动作用。无论是风电还是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的发展,都需要智能电网的支撑。有了智能电网的支撑,以及新能源发电技术和大规模储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分布式电源才能大规模接入,适应供用电关系灵活转换,才能解决间歇式、不稳定电源大规模利用的问题,从而使千家万户开发利用的风能、太阳能进入市场。正是因为智能电网在“工业革命3.0”中的核心地位,欧美发达国家已将发展智能电网纳入国家战略,并将发展智能电网作为发展新兴经济最重要的支柱。
 
  (2)出台国家层面发展智能电网的规划。统筹智能电网与风光发电等新能源发展,为大型水电、大型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统筹智能电网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工业革命3.0”的基础上指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统筹智能电网与互联网、物联网建设,重点攻克微电网技术,为促成风光发电进入千家万户提供公共服务平台。
 
  3.以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布局智能制造业
 
  (1)以机器人产业为重点布局智能装备制造业。未来5~10年,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要实现增长率年均25%的目标,重头戏是机器人产业。“十二五”我国年新增工业机器人供给量将超过1.5万台,年增长速度在50%以上。随着低端劳动力的短缺开始出现,2013年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并且机器人产业需求将呈现爆发式增长,预计2015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年供应量将超过2万台,保有量将会在13万台以上。
 
  (2)尽快确立机器人产业的国产品牌。尽管我国是全球机器人最大的市场,但主要的供应商在欧美发达国家。欧洲、日本目前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供应商,、、、YASKAWA四家公司占据了我国60%~80%的市场份额。把打造机器人全产业链作为“十三五”产业发展的重点,加强基础研究,形成核心技术,推动机器人产业链的上下游一体化。
 
  (3)推动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健康产业的广泛应用。大数据与制造业的融合,突出表现在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出现。由于我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健康产业市场,因而我国可穿戴设备主打健康牌也将获得了巨大的生命力。以医疗设备为重点,我国完全有可能在智能可穿戴设备上抢占行业制高点。建议尽快组建智能可穿戴设备独立第三方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推出可穿戴设备认证标准,协助制造商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产品,推动可穿戴设备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4)布局3D打印机为重点的智能制造业发展。3D打印技术是21世纪最具有颠覆性的高科技技术。3D打印技术不仅能够适应定制化的生产,还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形成3D打印产业的发展目标和技术路线,设立3D打印产业发展基金,开展3D打印相关软件、工艺、材料、装备、应用、标准及产业化的系统性整体性攻关,推进建设3D打印制造技术与其他先进制造技术融合的新型数字化制造体系。
 
  4.以创新驱动为目标打造产业园区升级版
 
  (1)产业园区是实施创新驱动最重要的载体。2013年,国家经开区和高新区这两大类园区的GDP合计达到132127亿元,占全国GDP 的近1/4;合计工业总产值为351959亿元,超过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3;合计上缴税收为21975亿元,占全国上缴税收的近1/5;合计出口创汇为8197亿美元,超过全国出口创汇的1/3。其中,百强榜中经开区生产总值为37718.78亿元,占全国经开区比重的56.2%;百强榜中高新区工业总产值为111810.94亿元,占全国高新区比重的73.9%。
 
  (2)以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为重点推进产业园区提质升级。从国际经验看,产业园区的提质升级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无论是美国的硅谷还是我国的中关村,之所以能够成为引领工业创新的“火车头”,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们形成了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调整发展思路,重点发展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
 
  (3)使产业园区成为产业创新的孵化器。产业园区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最重要的载体,以创新驱动为目标打造产业园区升级版,不仅需要从政策层面进行调整,还涉及体制机制等软环境的塑造,更重要的是要站在“工业革命3.0”、“工业革命4.0”的战略高度对原有产业园区进行顶层设计和重新定位。为此,建议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发展规划,以引导各类产业园区提质升级。
<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