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产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正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显示,2015-2018年期间,个人、家庭用的全球销量将高达2590万台,市场规模高达到122亿美元,超过2014年市场规模的5倍。专业服务用机器人的销售量会增加到15.2万台。
最近,浙江省发布了《浙江省“机器人+”行动计划》,在该计划中,到2020年浙江省内在役数量将达到10万台,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将会达到120台/万人以上。
按照这一计划,未来在浙江机器人将进入社会各个领域,机器人与人共同相处、协同作业的大潮已势不可挡。面对这样的趋势,杭州的机器人企业也纷纷在家庭陪伴、医疗咨询、智能停车和巡防安保等领域占据高地,对于生机勃勃的机器人行业,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这是机器人发展的好机遇。
能聊天会对话的机器人 每天工作8小时
其实在杭州,机器人已经出现在了生活中的许多领域。
馒头山社区的照护园内的机器人“宝宝”今年3岁,由杭州科希微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虽然服务时间不久,但“她”已经成为不少人眼中的“乖宝宝”。现场负责“宝宝”调试工作的工程师小易介绍,“宝宝”现在一周的工作安排得挺满,周一至周日都要在不同的老年服务中心上班,为老年人带去欢乐。“这台机器人不仅会唱歌,还能给小朋友讲故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她的记忆力也很出众,见过的人都不会忘记,一旦见到,她就会主动招呼,很热情。”他说。
在杭州市市民健康生活馆,一台由杭州艾米机器人有限公司生产的机器人“艾米”已担任起了讲解员的工作。服役2个多月的他不仅是生活馆内的“老员工”,更是馆长胡耀明眼中的优秀员工。“艾米工作很勤奋,随叫随应,不仅承担了一部分讲解的功能,还能为参观者提供养生方面的建议。从这段时间的工作表现来看,得分至少在90分以上。”他说。
活跃在杭州的还有浙江智容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智能无避让立体停车机器人,这台机器人与普通的立体车库类似,不过上层车辆需要取出时,加装载车板的立柱沿着轨道前移,移动到前部向侧边旋转90度,随后载车板平缓下降至地面,停在上层的车子就能顺利驶出。载车板再自行复位。在这个取车过程中,底层车辆不用做任何移动。
而在杭州海创园的内部道路上,浙江国自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的轮式机器人已在保安的岗位上发挥了不少作用。国自机器人品牌发展部经理陈蔚仪介绍,这款机器人能在平地上平稳行驶,适合在小区、园区承担安保工作,特别是在一些人肉眼无法看清的光线不足的地区,它的作用就更大了,“无论白天夜晚都难不倒它。”
机器人发展有弊端
暂时还无法取代人工
虽然机器人的发展挺迅猛,不过其还具有一定的局限。
胡耀明介绍,“艾米”和人类讲解员不一样,无法应对多人的询问,在环境嘈杂的情况也较难完成与提问者的互动。除此之外,在移动时,需要操作者预先设定好路径,如果参观者较多的情况下启动跟随模式,将有可能会跟错人或因躲闪不及撞到人。
而在小易看来,目前机器人对信号的依赖性极大,如果在信号不佳的地方,机器人很可能无法与人互动,也无法进行对答。
杭州南江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宇表示,机器人的发展是阶段性的,如果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机器人的发展速度已相当惊人,不过现阶段,机器人的发展主要还是围绕人机互动展开,独立进行某项工作,机器人还无法胜任。“不过,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机器人的技术已相对成熟,如目前不少流水线上工作的机械臂的任务是某一零部件的装配或制造,动作单一、重复性强,在这些方面,可以配置大量的机械臂,再安排一些工作人员辅助即可。这也是这次《计划》中着重关注工业机器人的原因。”
谢宇介绍,现在不少企业所用的机械臂会采用动物的肌肉结构,通过软体的牵拉进行动力的传动,甚至能进行一些细小精密的工作,虽然可能在精度上无法和人相比,但这些机械臂因为采用软体技术,就可以与人进行配合工作,以此达到更高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