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安到滴滴 中国自动驾驶为什么能走在前面

工业机器人 2021-06-01 09:03www.robotxin.com工业机器人教育
6月27日,滴滴联合央视在上海面向社会开放服务,用户线上申请通过后,就可在测试路段试乘车辆。作为又一个尝鲜的企业,滴滴服务的上线,也不由让人联想到以长安汽车为代表的中国企业近年来在领域的发展成果。

中国的水平到底如何?

作为汽车产业的未来方向,近年来吸引了科技、互联网、共享出行、传统车企等众多角色的参与和角逐。事实上,在这场涉及多方的竞争中,滴滴并不是国内L4级的先行者——国内L4级用户开放体验需要追溯至2018年,在当年的首届智博会上,长安汽车成为了国内首个成功面向公众开放L4级商用示范体验的企业。

到了2019年7月,位于重庆仙桃谷的国内首个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启用。作为入驻平台的首家企业,长安汽车在国内率先推出了开放道路场景下的L4级示范运营。

2020年,基于CS55EV研发的全新一代车辆已经开启试运行。当前的运行环境更加复杂,最高车速可达70km/h。用户通过手机APP一键预约长安L4级车辆,即可畅享。体验过程中,无论是接送乘客,还是行车中的会车、跟车、变道、转弯、掉头、避撞、绕障、过红绿灯等一系列操作,均由长安L4级车辆自主完成。

据了解,自2018年以来,已有累计上万名用户体验了长安的L4级技术。

相比滴滴出行,在领域起步更早、经验更丰富的长安汽车,其感知融合、环境认知、决策规划、整车控制层面具有明显优势。直播中,滴滴L4级车辆测试中的时速基本低于40km/h,而长安车辆在开放道路下最高时速可达70km/h。且长安L4级车辆所处的运营道路场景环境更为复杂,其带给用户的也是真实开放路况下的体验。

可以说,在长安汽车等创新力量的努力推动下,中国企业在领域,与外国同行不仅在同一起跑线上,在部分技术应用方面更毋庸置疑的处于领先位置。

领域 中国凭什么是领先者?

在象征未来技术高地的领域,中国企业能够实现对外国同行的领先,其背后离不开前瞻的战略布局、不懈的研发坚持与巨额的研发投入。

以长安汽车为例,这家拥有“六国九地”全球研发体系的汽车企业,将每年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当中,“十一五”至今已累计投入近千亿元。早在2018年,长安汽车就率先发布了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计划”,通过知音伙伴、合作共创、智能体验、智能联盟和千人千亿“4+1”行动计划,加快了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转型速度。

随着“北斗天枢计划”的深入推进,目前长安汽车已掌握了200余项智能化技术,并率先实现了集成式自适应巡航IACC、全自动泊车系统APA4.0、遥控代客泊车系统APA5.0等PA级技术的量产,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智能驾驶体验。

2020年3月,长安汽车更进一步完成了国内首个L3级量产体验。在全球观众的目击下,长安UNI-T在公开道路上实时展示了完全解放双手双脚双眼的L3级技术,意味着部分驾驶责任由人转向系统,标志着中国汽车行业进入了新时代。

在加强自身技术突破的,长安汽车还构建了智能化产业生态圈——“北斗天枢联盟”,与、华为、百度等跨界伙伴开展深度合作,汇聚中国创新力量,共同推动中国汽车智能化的向上发展。

而根据“北斗天枢计划”的战略规划,长安汽车将进一步整合全球研发资源,到2025年,企业将打造一支5000人规模的开发团队,在建成L4级智能开放平台的,完成L4级产品的上市工作。相信届时的中国技术,也将迈上一个全新的台阶。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