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来了 人往哪走?
陈学飞,一位28岁的机修工,毅然决定辞去了月薪5000元的稳定工作。尽管他的老板再三挽留,但他仍然坚定不移,因为他深感与日俱增的危机压力。他所工作的唯美陶瓷是东莞最早实施机器换人的企业之一。
陈学飞的决定并非空穴来风。随着机器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厂里,一线工人的数量逐渐减少,转型成为迫在眉睫的需求。据报告显示,唯美陶瓷已经成功节约用工2200人,每月减少人工成本支出达660万元。陈学飞深有体会地说,原本需要六人一组的打包生产线,如今只需两人就能轻松应对。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劳动力数量的短缺,东莞的许多企业开始采取机器换人的战略。从2013年起,当地更是每年投入2亿元鼓励企业采用机器换人技术。如今,首家无人工厂已在东莞诞生。
辞职后的陈学飞选择自费进入电气工程师培训学校学习,希望从机器换人的浪潮中寻找到新的机会,成为控制机器的人。他深知自己的转型是幸运的,因为有原本作为机修工的技术基础。对于许多没有技能的同事来说,转型之路却是困难重重。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在机器换人的大背景下,东莞的劳动力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制造业企业中大量的一线工人被机器人所取代,尤其是那些低技能、高风险的岗位更是面临消亡的危机。与此对调试、维护和控制机器人的技术性岗位需求却在持续增长,企业甚至难以找到高薪聘请的人才。
回想起陈学飞刚进入唯美集团的时候,那时的生产线还是人声鼎沸,一片繁忙景象。随着工厂大规模引进机器设备,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瓷砖的生产流程已经高度自动化,从出炉到打包,几乎无需人工参与。陈学飞对此深感忧虑的是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未来可能只需要几个人就能完成整个生产流程。此前的一次意大利之行更是让他意识到自动化生产的趋势不可逆转。
机器换人的做法正在东莞的传统制造业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特别是在工作环境恶劣、存在安全隐患的岗位,机器换人的做法更是受到企业的广泛认可。在一项金属精密元件的制造过程中,抛光工艺一直是技术含量的关键环节。以前需要经验丰富的师傅手工操作,但良品率难以保证。而现在,机器人的引入使得抛光过程更加精确高效,大大提高了良品率。一家大型手机配件生产企业的数据显示,引入机器人后,车间的人力大幅减少,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同样的变革也发生在东莞万德电子制品有限公司。该公司通过机器换人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总经理白毅松算了算发现机器虽然初期投资较大但使用寿命长且生产效率高能够为企业节省大量成本。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潮流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开始尝试并逐步推广机器换人战略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劳动力挑战和成本压力的挑战。陈学飞的转型只是这个浪潮中的一个小小缩影更多的人将需要像他一样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才能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中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