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可救灾、考古的蛇形机器人,还能钻进病人
随着仿生学与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蛇形机器人已然成为现代科技的一大研究热点。它们如同蛇一般瘦长的身躯,采用分段式设计,巧妙模仿了蛇类的驱动和运动方式。这些头顶摄像头的蛇形机器人,拥有极大的行动自由度,能在各种狭窄、复杂甚至险恶的环境中自如穿行、伸展,甚至爬杆。
在卡内基梅隆大学(CMU)的科研团队手中,蛇形机器人成为了前沿科技的代表。早在十几年前,他们就开始了对蛇形机器人的研发工作,并一直走在全球前列。在2017年墨西哥城发生的7.1级地震中,他们的蛇形机器人凭借独特的优势,被派遣到灾区进行搜救任务。穿行于各种复杂空间中,它们通过麦克风、扬声器等设备,为救援工作带来了希望。
近期,卡内基梅隆大学又推出了一款的蛇形机器人。这款机器人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模块化设计,如同乐高玩具一般,可以任意拼接组合。模块化设计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根据需求,任意增加、减少或互换组件,从而改变机器人的长度,适应不同的工作场景。这种创新的设计方式,使得蛇形机器人的功能更为强大和灵活。
与之前需要预先编程的蛇形机器人相比,新款机器人有了巨大的突破。在各个关节部位安装的压力传感器,使其能够感知力度,并自主判断移动路径。这意味着在缠绕住物体后,机器人可以紧贴向上移动,无需重新编程。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大大简化了操作过程。
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蛇怪”机器人。虽然它沿用了蛇形机器人的头部和腿部设计,但改变了组合方式,更像多足爬行类动物。其更加灵活的关节,使得“蛇怪”可以更快地适应各种表面环境,甚至可以根据直觉转变重心前行,无需探测地形和编程规划。这种独特的运动方式,为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工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蛇形机器人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为我们展示了机器人技术的无限潜力。从灾难现场的搜救到医疗领域的微创手术,从考古研究到下水道作业,蛇形机器人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蛇形机器人在未来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