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机器人虚胖
在机器的轰鸣声中,东莞的工厂正在经历一场变革。曾经整齐划一的流水线工人如今已被机器人取代,它们持续工作,无需休息。这是嘉辉塑胶五金有限公司技术部主管唐平所见证的变化。
唐平每天的工作是监督流水线的运作情况,今年他不再需要叮嘱小徒弟们注意事项,因为取而代之的是一百多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人。这一转变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整个制造业面临的困境。廉价劳动力的消耗殆尽,用工成本的上升以及环保压力的增大,迫使企业不得不寻求新的解决方案,“机器换人”成为了一个被广泛讨论的话题。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据国际机器人协会的数据,2013年和2014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销售量分别增长了41%和55%,占全球销量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面对市场的繁荣,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却面临“大而不强”的困境。
统计数据显示,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投资于机器人和智能自动化项目,但是大部分企业集中在中低端领域,缺乏核心技术。尤其是精密减速机等核心零部件,大部分依赖进口,成本占据了整体生产成本的70%以上。这使得国内企业在高端机器人市场上无法与国外品牌竞争。行业巨头如abb、fanuc、安川和库卡占据了国内机器人市场的一半以上份额。
面对这些问题,行业主管部门已经开始采取行动。官方提出了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包括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提高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以及增加机器人密度等。希望通过这些措施,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的自主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在这一变革中,不仅是东莞的代工厂,整个制造业都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机器人的普及和应用,将使得制造业更加智能化、高效化,也将为未来的工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