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2万小时MTBF认证背后的硬核品质
在全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如何提升全球市场综合竞争力,特别是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机器人产业来说,更是如此。
我国的机器人产业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应用场景不断扩展,国际化步伐逐步加快。在这一背景下,市场对机器人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已成为推动机器人行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准则之一。
从我国多个工业制造行业的全球化成功经验来看,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可靠性评价指标,是企业证明自身实力、展示国际市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依据。其中,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MTBF)作为一个重要的可靠性指标,在军工、航天等行业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
近日,上海节卡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获得了2万小时MTBF认证,成为目前协作机器人行业首家通过该项测试并获得认证的厂商。这一成就背后,反映了节卡机器人在产品研发、生产过程中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为此,机器人大讲堂采访了节卡机器人CTO许雄博士和机器人专家邵工,深入了解节卡机器人获得MTBF认证的更多细节。
MTBF认证到底难在哪里?MTBF反映了产品的时间质量,是体现产品在规定时间内保持功能的一种能力。据邵工介绍,MTBF认证不仅关乎机器人产品正常运作多长时间才会出现一次故障,更是对企业工艺水平、生产质量管理水平等的综合认可。要想达到高水平的可靠性,企业需要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整体考量。
节卡机器人在产品研发阶段就选择了更为合理的总体架构,定义了各个模块之间清晰明确的接口,并在设计验证阶段采用了更为严格的验证标准。在实际生产情况下,节卡机器人对产线的工艺装备精确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对生产来料、生产过程进行了更严苛的管控。这些措施保证了产品出厂的MTBF达到较高值,即保证产品批量化后的可靠性。
为什么节卡机器人会选择做MTBF认证?许雄表示,节卡机器人愿意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正如其公司名字“JAKA”所代表的永葆卓越之意,节卡机器人在行业中一直敢为人先。在与一些头部客户的接触和合作中,节卡机器人发现可靠性是客户选择的最重要依据之一。节卡机器人希望通过MTBF认证来证明自身可靠性,打破客户对国际品牌的盲目信赖。这一举措也反映了节卡机器人为提升国产机器人品质所做的努力。通过提高MTBF值降低意外故障发生率和维护成本,这将为企业客户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指标,引领行业向好的发展方向发展。这也是节卡机器人不断取得客户认同的重要原因之一。章节三:节卡机器人,从两万小时走向未来
近日,节卡机器人荣获由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颁发的MTBF 2万小时可靠性认证证书。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上海市机器人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及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的实施载体,一直致力于推动机器人产业的标准化和高质量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研究院现已具备为各类机器人提供包括机械、电气、电磁安全在内的多项检测服务能力。
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董事长郑军奇表示,随着客户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强,企业和产品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必须重视工艺、寿命和质量。他强调,节卡机器人在此次通过MTBF 2万小时测试后,不仅对未来解决更多应用场景问题有重要意义,更为整个行业树立了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据了解,研究院的可靠性评定方案是在一系列国家标准和指南的基础上,结合可靠性平台建设、国家标准制定、实施方案的研究,形成的MTBF测试与评定能力。这一能力参考标准具有较强的通用性,为机器人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许雄透露,研究院的MTBF 2万小时认证方法难度较高,借鉴了军工制造和航空航天的可靠性测试加速实验方法。在测试过程中,机器人会在高温高湿等极端工况下连续运行,考验各硬件环路的可靠性和软件整体的鲁棒性。目前,能达到这一标准的国内机器人企业为数不多。
值得一提的是,节卡机器人正在挑战MTBF 3万小时可靠性认证。许雄对此充满信心,他相信节卡机器人在持续的创新和研发努力下,将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为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这一认证的成功,将进一步验证节卡机器人的可靠性和耐用性,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