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 工业机器人技术助力制造向智造

服务机器人 2025-02-06 09:37www.robotxin.com女性服务机器人

中国制造业的革新之路:从产能扩张到智能升级

Baxer机器人精准无误地盖下印章,迅速地将一张张薄纸名片整理堆叠。这款由美国创业公司Rethink Robots研发的机器人,成为了达沃斯会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工程师陈瑞斌向参观者介绍,这款工业机器人能够通过模拟人类手臂运动的方式,在药品包装、电路板组装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鲜明的对比在展区中显现:机器人展区中的九件展品,无一产自中国。会场外的每一辆接驳大巴上,“中国‘智’造”的标语却引人注目。这似乎预示着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曾经以产能扩张为核心的中国制造业时代,正逐渐退去。今年8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仅为49.7%,创下了自2012年8月以来的新低。这一数据反映了制造业所面临的下行压力。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应对策略是鼓励发展新兴技术。在达沃斯论坛开幕致辞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重申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旨在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突破。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阶段,制造业需要从粗放增长到集约增长的升级发展。

与会者普遍认为,使用能够与人类安全共事的机器工人,是降低制造业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的有效途径。Baxer机器人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与此康奈尔大学正在建设的Robobrain知识库,将使这类机器人具备感知环境的能力,并快速适应新工作。

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人工成本的持续上升成为了困扰其发展的难题。机器工人不仅能应对劳动力成本过快上涨的问题,还能提高工作的准确度和效率。实际上,早在几年前的达沃斯论坛中,“制造业的战略转变”议题就已涉及到机器工人问题。

尽管有质疑声音认为机器工人可能导致就业形势恶化,但高通中国研究院软件部门负责人张亮认为,高级技术工人,特别是能够驾驭机器的工人的需求将会增加。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东部城市安贝格的西门子工厂已实现了75%的自动化运作,但并未大幅减少雇员数量。

除了机器工人这样的智能硬件之外,提高生产效率的软件路径同样重要。通过与互联网连接,是实现中国“智”造的关键。李克强在致辞中提到的那家仅有10名员工的创客公司,正是这一趋势的生动体现。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这家公司构建的网络平台上聚集了28万名注册工程师。借助信息传感设备,他们成功搜集了东北地区约3万台机床的运行数据,仿佛打开了通往智能改造的大门。他们运用先进的分析软件,为机床的性能提升量身定制方案,预示着制造业即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全球范围内,这种基于数据搜集与分析的商业模式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网络解决方案领域的巨头思科公司透露,短短三年内,传感器的发货量已从2012年的42亿个飙升到2014年的惊人的236亿个,增幅超过五倍。制造业的国际巨头们正站在时代的前沿,利用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极大地提升了运营效率。通用电气最新生产的机车上装配了平均250个传感器,每分钟可以测量高达15万个数据点。电梯生产巨头ThyssenKrupp AG则将传感器巧妙地融入预测性维护系统,显著减少了电梯意外停运的时间和维修人员不必要的奔波。

在与达沃斯论坛的企业高管对话中,一位名叫Peter Lacy的专家表示,78%的商业领袖坚信产业互联网将带来颠覆性的变化,不同于渐进式的科技创新。他们预测,这一变革将在未来五年内席卷全球。埃森哲公司在达沃斯前夕发布的报告《物联网:推动中国产业转型》预测,到2030年,产业互联网将为中国带来高达万亿美元的新增GDP。

在国际舞台上,制造业的技术进步与转型升级已经受到了政策的积极推动。早在德国“高科技战略行动计划”框架下提出的工业4.0战略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德国致力于实现智能设备交互和生产系统的相互融合。除此之外,美国的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法国的“新工业法国计划”、韩国的“新增动力战略”以及日本的制造业再兴战略都早于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落地实施。

在向智能制造转型的过程中,中国面临着诸多商业环境的挑战。埃森哲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主席李纲指出,制造业智能化的核心步骤是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上传到云端。“中国互联网的成本高、速度慢”,并且与国际数据库的联通存在瓶颈。Peter Lacy警告说,“如果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中国可能会与美国、德国等成熟市场之间出现巨大的数字分界。”

尽管面临挑战,《中国制造2025》的助推已经激发了企业的智能化转型热情,产业前景依然充满希望与机遇。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