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制造业转型升级 中国机器人需眼尖手快

服务机器人 2025-01-21 14:11www.robotxin.com女性服务机器人

近日,我国机器人产业再添新军。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工业机器人制造巨头安川电机宣布成立两家机器人合资公司。其中,工业机器人合资公司计划在一年内量产一款六轴机器人产品。

不只是美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制造业企业开始启动“机器换人”项目,积极布局机器人产业。这一趋势已不仅是应对劳动力供应下降等挑战的被动选择,更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动出击。

据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专家组组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介绍,我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当务之急。发展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技术将成为必然趋势。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27%,其中亚洲销量占三分之二。而中国市场的销量同比增长了5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万名产业工人所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仍然较低。预计到2020年,我国需增加机器人装机量130万台,到2030年则需增加250万台。

我国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和制造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多项科技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在工业机器人技术攻关和设计水平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内众多研究机构和大学在机构、驱动和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为机器人产业的创新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我国也积极支持机器人产业化基地的建设,一批企业在工业机器人生产制造和系统集成方面不断发展壮大。在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化无人工厂”里,工程师只需输入指令,机器人就能完成各种生产任务。

我国工业机器人自主品牌的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国外机器人巨头正在抢占我国产业发展制高点,而国内则存在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创新成果转化率不高的问题。全球各地都在加速布局工业机器人产业,国外机器人企业已将中国市场视为“决胜未来的战场”,这无疑进一步压缩了我国工业机器人自主品牌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新增工业机器人中超过70%依赖进口,高端机器人应用领域几乎被国外品牌垄断。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正视并努力克服。只有不断加速技术攻关,积极支持机器人产业化发展,加强自主创新,才能在全球机器人产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根据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专家韩建达的研究指出,高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和伺服驱动被视为机器人的核心关键部件,这些部件的成本占据了机器人总造价的一半以上。这些核心部件目前主要依赖从日本、美国和欧洲进口,其在我国市场的售价往往超过原产地价格两倍以上,甚至在某些高性能领域,这些产品遭到禁售。如果无法解决对高性能器件的进口依赖问题,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将面临长期的制约。

国产机器人面临的不仅仅是外部挑战。当前,国内已有超过四百家的机器人相关企业以及三十余家产业园区。但是在这大量的企业背后,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和风险,导致产能过剩以及恶性竞争,阻碍了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企业的进程。我国工业机器人从基础研究成果到实际应用的转化断层严重,许多宝贵的研究成果并未得到实际应用,这也限制了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创新型人才的短缺也阻碍了机器人产业的创新步伐。

面对这样的挑战和差距,我国机器人产业必须寻求新的发展路径。整合资源和技术成为了当下的重中之重。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曲道奎总裁强调,现在的挑战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技术层面,更多的是系统的综合实力差距。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机器人企业不能再仅仅依靠自身积累发展,而是需要更广泛地整合资源和技术。这需要、企业、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

部门需要从顶层设计出发,做好系统策划,推动机器人技术与大数据、移动通信等技术的融合发展。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提升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水平。还需要加强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支持力度,包括智能控制、导航定位、移动通讯、大数据、人机交互等领域。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强化区域特色,培育产业集群。应该调动行业和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行业和区域的产业特色,合理布局机器人产业项目。还要推动科技政策与经济、金融政策的衔接,鼓励使用国产机器人并给予适当补贴。

东莞市的积极探索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整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根据《东莞市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到2020年,该市计划实现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达到700亿元,打造成为具有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和智能制造示范城市。这一举措展示了我国工业机器人整合发展的巨大潜力。中国机器人创新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