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行业智造升级箭在弦上

服务机器人 2025-01-09 16:00www.robotxin.com女性服务机器人

在深圳雷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雷柏科技),一场科技的盛宴正在上演。机械手臂的优雅舞动令人瞩目。这两台配合默契的机械手臂,如熟练的工匠,流畅地完成着每一个指定动作,最终在关键时刻实现精准“对接”。

雷柏科技的工作人员亲切地称这套系统为“kiss机系统”,但背后的技术却一点也不轻松。这些机械手臂拥有六轴联动,其控制系统更是雷柏科技自主研制,技术难度极高。

在无线鼠标接收器生产车间,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他们如同工厂的战士,从生产到最后的镭射公司LOGO,一气呵成。曾经的几十个工人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两人即可轻松搞定。

作为中国键鼠市场的领头羊,雷柏科技已经实现了从原料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自动化生产。这一转变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和效率,还大大降低了成本。其键盘一体化生产线更是被工信部选为键盘一体化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在工信部的指引下,更多的电子信息企业正踏上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之路。

电子信息行业的智能制造趋势已然明朗,这不仅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企业生存的关键。正如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乔跃山所说,电子信息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创新研发模式、优化工艺流程。智能制造技术的普及和深化应用,将助力电子信息制造业重塑全球竞争新优势。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维)的机芯生产车间里,一条醒目的标语引领着自动时代的潮流:“引领自动时代,助力产业升级”。从2013年开始,创维积极应对市场挑战,启动彩电制造自动化项目,推进机器人战略。机器人已经在机芯厂、模组厂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有效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雷柏科技也自发实施了智能制造项目。面对行业竞争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挑战,雷柏科技从2010年开始应用工业机器人组装技术,打造智能车间。这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还保证了产品品质。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则提出了“智能化、网络化、协同化”的三坐标智能战略,通过智能制造、智能交易和智能研发三大平台的协同作用,实现了前后端制造的高度协同定制化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电子信息行业在智能制造中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需求方和应用方,也是提供方。这意味着电子信息行业的智能制造水平不仅关乎自身行业的发展,也对其他行业具有借鉴意义。加强电子信息技术对智能制造的技术支撑作用至关重要。下一步,我们将培育发展一批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增强行业国产重大自动化装备成套应用能力。乔跃山强调,为了推动智能制造的深入发展,研究和产业化应用关键共性重大技术至关重要。工信部即将制定《电子信息行业智能制造指导意见》,以明确该行业的发展方向、目标、主要任务及重点领域。这一举措特别聚焦于信息消费产品智能制造对电子信息行业全产业链的带动作用,旨在提升服务能力并为智能制造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目前电子信息行业的企业所应用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均源自行业内。例如,雷柏科技成功应用六轴联动机器人,这一软硬结合的一体化产品代表了电子信息行业的前沿技术。其背后的六大关键系统——PLM、ERP、MES等,实现了缩短创新周期、提高运营透明度等关键目标。这些系统的应用,展现了电子信息行业核心的工业软件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企业采用的智能制造技术源自外企。

李颋,机械工业信息化推进处的处长,指出我们必须认识到智能制造作为产业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性,以及自主提供解决方案能力在这场激烈博弈中的关键作用。他强调,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用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至关重要。国内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贴近行业、了解行业特性的优势,能够深度挖掘市场规模优势,通过业务规模扩张和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创新发展。

尽管市场需求巨大,但在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并不总是一帆风顺。雷柏科技作为一个实例,曾经尝试过非标准化自动化项目,但最终发现这不仅未能降低成本,反而导致了浪费。公司的邓邱伟指出,特殊行业如键盘鼠标行业的产品形态多样化,非标准化设备在市场需求变化时难以适应。从2010年开始,公司转向订购高端工业机器人并实现系统的标准化,大大提高了设备重复使用率。

实际上,自动化系统的标准只是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的一部分。我国电子信息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化体系亟待完善。以彩电行业为例,各企业在各环节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缺乏行业性和系统性的标准来实现设计、制造等各环节的智能链接。智能制造的本质是实现全方位集成,而标准化是确保实现这一集成的关键途径。

乔跃山表示,下一步将开展智能制造标准化体系建立工作,并依据《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在年底发布《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这一工作将充分发挥标准在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推动智能制造的标准化进程。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