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打造超级发展引擎——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5年观察
时速飞驰的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之旅
时速160公里的地铁在隧道中飞驰,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和广州大学城等创新平台如同璀璨的明珠串联成串。而在更广阔的天空,“澳门科学一号”空间科学卫星已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蓝图中的一幕生动场景。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这片区域科创实力和吸引力日益增强。粤港澳三地数据、资金、人才等科技要素流动加速,共同打造中国科创高地和经济发展超级引擎。
站在深圳一座观景台上,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片土地的地理优势。深圳河穿流而过,北侧是深圳,南侧是香港,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就坐落在这两地接壤处。这里是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活力的缩影,一批高素质人才、研发平台、产业化基地在这里形成聚合效应。超过6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区域内蓬勃发展,多所全球排名前50位的大学为这里输送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
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实质推进和已落地的高端科研项目超过150个,这只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这里不仅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还是人才和创新的热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这里明确提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如今,“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已经连续4年位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名,显示出大湾区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强大实力和影响力。
在这片热土上,每一天都在上演着科技与创新的生动故事。从机器人产业基地到空间科学卫星的成功发射,从高端科研项目的落地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正以其独特的协同创新优势,在全球科技舞台上崭露头角,成为引领未来的超级引擎。广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龚国平强调,粤港澳大湾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推进创新,并已成为全球顶尖的科技创新集群。这一成就的背后,是持续完善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和不断优化的区域创新体系。随着深港河套、珠海横琴“两点”以及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两廊”的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空间布局已经逐渐成形。
这种创新环境的乘数效应正在加速显现。在深圳湃诺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刘彦燊看来,香港拥有雄厚的科研能力,而深圳、广州等大湾区的内地城市则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他认为,粤港澳的科创优势互补,可以整合资源共同构建一个世界级的科创生态。
湃诺瓦是一家专注于神经外科高性能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的高新企业,该公司充分利用粤港澳的协同优势,推动科创成果在湾区加速转化。最近,该公司与深圳市人民医院联合申报的“新一代AI辅助颅内多参数监护系统”研发项目获得了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的200万元人民币激励基金支持。
广东省科技厅正积极与香港创新科技署、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组织合作,实施科技创新联合资助计划。这一消息让刘彦燊备受鼓舞,他表示将继续努力,通过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革新赋能传统器械。接下来,他们计划联合团队开发神经外科微创手术机器人,将创新技术应用于更广泛的医疗领域。
粤港澳,共建科研力量,共创辉煌篇章。五年间,资金的支持与合作只是冰山一角,科研基因的深度融合才是这片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联合实验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量已达惊人的三十一家。广州超算中心更是打通了超级算力直达香港的网络专线,为港澳地区近三百家用户提供了高效服务。湾区内的大型科研设备,现在可以通过24小时预约的方式,享受“即报即放、到厂检验”的通关便利。这些突破性的进展,不仅扫清了一项项体制机制障碍,更让创新要素流动更加畅通无阻。粤港澳三地,正从初步合作迈向深度融合,这种融合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科技领域的合作与创新。
这片热土,科创的空间更为广阔。科创的第一资源——人才,是粤港澳大湾区打造高水平科创高地的不竭动力。人才在选择发展地点时,考虑的因素愈发综合:既看重现在,也关注未来;既看重工作,也关注生活。深圳市坪山区,这个曾经对湾区创新人才吸引力有限的地方,如今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业、养老、消费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日新月异,让包括港青在内的湾区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澳门大学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麦沛然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在吸引人才方面做得尤为出色。除了营造“宜居湾区”的环境外,更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他和团队在珠海横琴设立了实验室分部,并牵头成立澳门大学集成电路微电子研究院,专注于芯片领域的研究。这里,不仅是人才的聚集地,更是创新思想的摇篮。在这片热土上,每一个有志于科创的人才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深植于科创沃土的大湾区,科研工作者们对这片土地的未来科创发展满怀信心与期待。麦沛然便是其中之一,他坚信自己热爱的技术研发能够在大湾区突破地域局限,实现从“0到100”的跨越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正成为人才汇聚的“最强大脑”,形成一条澎湃的“创新轴”。这条轴不断传输着大湾区的“知识动能”,助力湾区加速迈向全球顶级的科创湾区。
展望未来,预计到2030年,大湾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级别。独角兽企业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量将超过100家。“专精特新”企业的数量也将突破千家大关。这些企业将以其在细分市场中的卓越表现、强大的创新能力、高市场占有率、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作用,不断为世界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风起潮涌的大湾区,科创之舟正扬帆起航,向着更加辉煌的未来驶去。
家用机器人
- 科技创新,打造超级发展引擎——粤港澳大湾区
- 服务机器人检测
- 机器人展设计效果图出炉,速来围观!
- 角逐智能座舱新变革,本土Tier 1势头正猛
- 隔离不隔爱,旺龙人机无感通行方案助力隔离酒
- 华为汪涛:加快推进四项关键工作,加速迈向超
- 单价动辄2000万,国产“达芬奇”们竞速IPO
- 工业机器人参与铸造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实践
- 京东送货机器人上路送快递?真当交通安全是空
- 发那科机器人创造“自动化智造”奇迹——上海
- 无人经济风口再起,2025年如何把握无人技术的核
- 机器人能否成为志愿者?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解决
- 机器人产业步入新高地 未来或需“双向发力”
- HFCE 2019上海国际氢燃料电池展 八大亮点不容错过
- 想说分手不容易!人们为什么与清洁机器人难舍
- 5G工业互联网应用步步升级,卡奥斯抢占世界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