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新风口,江苏如何抓住人工智能未来主攻方向
科技热潮涌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江苏的蓬勃发展与应用场景创新
随着科技部在8月15日发布《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技术,人工智能正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江苏的人工智能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江苏,拥有超过千家的AI核心企业,这些企业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量卓越,已经带动产值超过千亿元。站在新一轮发展的风口上,江苏人工智能产业正努力实现突破式发展。
在江苏的各大城市中,南京和苏州的人工智能发展尤为突出,它们分别位列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的第四名和第六名。目前,江苏人工智能产业已经形成了以苏南城市群为重点、以南京和苏州为核心的“一带两核”发展格局。
苏州工业园区内聚集了近千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其人工智能产业产值超过600亿元,企业累计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20余个,展现出明显的集群化发展态势。南京以图像识别、智能传感见长,苏州则锚定智能制造、语音识别,无锡在物联网、超级计算领域大放异彩,常州的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机受业界公认。
江苏的核心AI企业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这些企业主要从事基础和技术层产业领域,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基础设施和核心技术。它们的业务范围涵盖了计算机视觉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跨媒体分析推理技术等八大人工智能核心技术。
江苏的科教优势为其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省内首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思必驰、构建智慧城市AI中枢的小视科技等企业,都是江苏人工智能产业的杰出代表。
尽管江苏的人工智能产业在国内整体上处于第一梯队,但在深水区仍面临场景单一的瓶颈。人工智能已步入产业深水区,亟需突破场景单一的限制。为此,企业需深耕细作、稳扎稳打,找到刚性需求场景,才能实现产业化突破。
目前,江苏的人工智能企业已经开始探索各种应用场景,如无人驾驶、智慧工厂、智能港口、远程医疗等。企业的规模虽不大,但韧性强、活力足。南京土星视界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公司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电网领域,成功开发出全国第一款机载声纹局放检测设备,与三大电网公司都有合作。
展望未来,江苏的人工智能产业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在推动城市智能化的过程中,小视科技致力于构建智慧城市的“眼睛”,通过视频数据和芯片算力,让摄像头具备提取画面中人员、物品、行为、事件等全部要素的能力,对视频流进行深入智能化、标签化的分析。段伟芝形象地告诉记者,“我们正在为摄像头培养大脑。”
面对城市内涝等复杂场景,一般的算法模型往往难以应对。但小视科技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探索出了针对碎片化需求的独特算法模型。这些模型能够在少量样本的基础上构建预测模型,以较小的成本达到与传统大量样本同样的效果。目前,小视科技的“城市AI中枢”已在全国4个省市成功落地。在华北地区的某市,该中枢与城市大脑数据中台对接,汇聚了文旅、城管、环保、交通等多维度数据,对数十万路视频进行统一分析挖掘,打造了AI智能化的城市巡检。
南京樯图数据研究院的王帆主任认为,未来的重要趋势是通过高价值场景的落地赋能实体经济,实现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的深度融合。公司自主研发的“炬图平台”可以模仿人类专家,自主阅读海量资料文献,为决策者提供俯视全行业、实时交互的产业链智能图谱。随着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从图像、声音和语言信息中抽取高价值的全息情报。目前,人工智能产业的延伸已从生活场景的智能化转向更为精细和复杂的产业智能化,特别是在智能制造、交通等领域。
江苏制造业发达,智能制造需要大量的AI技术支撑。但在工业等领域,由于细分场景众多,需要不同的样本和设计不同的网络结构。顶尖人才是实现技术突破的关键。目前,江苏的核心企业中,能自主研发并称为领军人工智能企业的还不多。要成为领军企业,必须依靠算法、数据、算力、认知的协同进步。
在视觉感知和车辆规划控制方面,知行汽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已经拥有核心算法,具备全场景多目标的识别能力。公司创始人兼CEO宋阳表示,自动驾驶技术的产业化受芯片算力的限制。在极端天气和极端场景下,自动驾驶相关公司需要付出更多精力进行研究。多传感器融合的技术解决方案虽然先进,但传感器硬件成本过高,难以在实际应用中带来商业价值。
人工智能产业化的选择维度并不在于能否做到大而全,而在于是否足够深入。一项AI技术走向产业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工程,需要企业在面对尚未有AI方案的应用难题时,选择更为高效、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学术界也在不断探索新的算法和技术,以降低试错成本和次数,提高决策效率。
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术界,都需要在深度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挑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持续发展,实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领域正在蓄势待发,犹如晨曦初露,尽管尚处于发展初期,但人工智能产业的人才储备已然在为新时代的浪潮打磨锋利。教育部自2018年起,已批准首批35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四年间,全国范围内已有345所高校响应号召,紧跟时代步伐。
近日,南大的首批AI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毕业典礼刚刚落下帷幕。令人瞩目的是,这些学生尚未走出校门,一线企业便已纷纷伸出橄榄枝,人工智能企业的求贤若渴可见一斑。据了解,该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去向颇为亮眼,四成学生成功签约全球百强企业或独角兽企业,平均年薪高达30.38万元。硕士生的表现更是令人赞叹,九成三人被百强企业或独角兽企业招揽,手握的薪资待遇平均达48.21万元。
人工智能的未来离不开顶尖人才的支撑。“人工智能人才是未来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和迭代的根基。”宋阳表示,知行科技与东南大学苏州校区已携手合作,共同探索人工智能的未知领域。目前,公司员工中研发技术人员占比高达八成,且大部分拥有硕博学历。
对于人工智能产业人才的培养,张华副院长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认为,除了设立专门的人工智能学院外,更应在工科专业中普及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江苏作为智能制造与科技的强省,拥有众多智能软硬件企业及集成应用商,为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张华建议,江苏的高校应与当地企业携手,共同开发新的应用场景,打造和完善人工智能生态圈,加速技术落地产业。如此,人工智能的无限潜力将被进一步挖掘和释放。
家用机器人
- 站上新风口,江苏如何抓住人工智能未来主攻方
- 成都市成华区:聚焦产业提质,全方位服务企业
- 争抢机器人
- 中国机器人创业项目投融资路演大赛今日隆重上
- 立足大湾区,相约宝博会!
-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就业方向有哪些?
-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拥抱发展新机遇
- 让机器人帮你穿衣服!MIT 研发新算法,速度快还
- AI成服贸会最大亮点之一 百度携多款产品亮相
- 亚洲顶级电子综合展CITE2017圆满闭幕!
- 你的生活可能会被硅谷的这群机器人改变
- 以“大数据+AI”为标志的数据驱动,已成为材料
- WEC 2024世界算力博览会:前瞻行业未来的国际盛会
- 云译科技:人工智能教学实训室助力高校外语类
- 狮山制造谋求工业转型突围新路径
- 我国工业机器人应用现状调研报告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