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破题在即 人形机器人超预期演进
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新篇章:技术前沿与商业化的双轮驱动
科大讯飞人形机器人总负责人季超向证券时报记者揭示了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全新布局。2024年,他们将以人形机器人与场景应用的共同推进为重心。在技术层面,人形机器人已经初步具备任务理解规划、开放场景目标识别等基础能力,接下来将聚焦于如何让机器人与具体场景结合,实现特定任务,同时根据实际需求推动技术研究。
随着一些企业加码技术研发,也有企业大规模投资于固定资产,以推动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标志性事件之一便是特斯拉汽车配套供应商的拓普集团和三花智控公布的总规模逾百亿元的机器人生产基地投资计划。这两大公司的投资行动被业界解读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临近的重要信号。
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人工智能的新明星——人形机器人吸引了众多重磅玩家的入场。小米、字节跳动等巨头也加入了这一领域的竞争。在2024年的开端,人形机器人新蓝海已经掀起巨浪,成为通往下一个科技时代的热门赛道。
大模型技术的助力下的新拐点
在特斯拉的A股产业链上,出现了两笔同时现身的重磅投资,总规模超过百亿元。拓普集团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了协议,计划投资50亿元建设机器人核心部件生产基地,旨在实现机器人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商业化、规模化生产。
此前一日,热管理龙头三花智控及其控股子公司也与杭州钱塘新区管委会签订投资协议书,计划总投资不低于50亿元。这一系列动作表明,人形机器人领域正迎来一个新的拐点,大模型技术的助力将推动这一领域实现突破性的进展。
公司决定在钱塘区投资建设机器人机电执行器和域控制器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额高达至少38亿元。尽管目前尚未明确是否涉及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投资,但两家公司作为特斯拉在华的配套供应商,其投资规模引人关注。业界普遍认为,这样的投资规模可能不仅仅局限于工业机器人领域,或许更广泛地涵盖了人形机器人领域。
两大公司的布局决策,反映出市场对于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高度期待。今年,人形机器人领域可能迎来关键性的突破。特斯拉发布的二代擎天柱Optimus机器人视频已经为市场带来了初步判断:相较于Atlas百万美元的造价,Optimus有望实现大规模量产,其造价可能降至数万美元以内。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热潮以及量产预期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AI大模型的爆发。AI大模型底层能力的突破推动了“具身智能”这一前沿技术的发展,与人形机器人技术相结合,打开了更多可能性的大门。这一趋势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目光,其中就包括科大讯飞。
科大讯飞的季超团队在2022年就已经看到了大模型在通用AI方面的巨大潜力,并开始探索机器人在通用AI底层能力的突破上可能发生的变化。季超认为,大模型的高阶能力如语言理解、逻辑推理、多模态等,为机器人赋予了更聪明的“大脑”,使其具备了理解和规划的“脑力”。而人形机器人由于其移动和操作的基本功能以及适应以人为中心的环境的优越形态,具有极好的通用属性,被视为通用AI的理想载体之一。科大讯飞在2022年决定研发人形机器人,以期在这一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这一决策的背后,反映了科大讯飞对未来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坚定信心与前瞻性布局。去年十月,科大讯飞推出了一款全新的人形机器人,这款机器人与众不同,因为它是业内首款集成了全自主国产星火认知大模型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它的复杂任务拆解准确率高达95%,而且在开放场景中的物体识别成功率也达到了85%。科大讯飞还公布了一个长期目标,那就是以这款人形机器人为引领,推动“视觉-语言-动作”多模态具身智能大模型的发展。
产业化的步伐似乎比我们预想的要快。按照相关部门的规划,到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将初步建立,整机产品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行业正在努力提升人形机器人的人-机-环境共融交互能力,以支持全场景的落地应用。
对于2024年的人形机器人市场,之前市场普遍认为技术层面还处于初级阶段,行业整体处于发展初期,商业化进程面临多重考验。从拓普集团、三花智控等诸多公司的动作来看,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及产业化落地,可能会超出我们的预期。
就在2023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优必选成功登陆港交所。在上市仪式上,人形机器人优悠走上舞台,为公司董事会主席递交锣锤,这是人形机器人在仪式上的首次亮相。另外一款人形机器人Walker S也手持锣锤,共同敲响了开市锣,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由人形机器人参与敲锣的上市仪式。
最近的诸多迹象显示,部分公司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已经完成了场景验证,这意味着它们已经准备好迎接更广泛的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成熟,人形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阔。中国电科21所人形机器人:智慧物流中的新星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在智慧物流领域的应用逐渐崭露头角。中国电科21所研制的人形机器人预计在今年一季度投入智慧物流生产场景中进行应用验证。智元机器人的高管透露,公司商业化落地的首站瞄准的是智能制造场景,尤其是汽车制造行业。清洁行业和家庭智慧养老也是人形机器人探索的新领域。
产业分析师们纷纷看好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前景,认为智能制造或将成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路径上的重要领域。更有预测指出,到2024年,人形机器人将迎来规模商业化的元年,其中家庭服务场景将是潜力最大的应用领域之一。
未来新终端: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超预期演进
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进程超出了市场的预期,众多公司纷纷投身其中。超捷股份在今年首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虽然主要聚焦汽车行业,但也透露出人形机器人成为投资者关心的焦点。当被问及未来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优势时,公司表示其、技术积累、品控能力和产能供应都是其优势所在。公司还表示将人形机器人领域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并凭借中小尺寸精密紧固件和连接件的技术优势,在这一领域寻求突破。
德昌股份、博威合金、固高科技等公司也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有所布局。制造业巨头如小米和字节跳动,以及互联网巨头如亚马逊、OpenAI和三星等也都涉足这一领域,人形机器人全球产业发展呈现出一片竞争与合作的繁荣景象。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制造、家庭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我们期待人形机器人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乐趣。小米正在积极推进仿人机器人在自有制造系统中的落地实施,这不仅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制造流程的必经之路。小米的规划分为三个步骤:在短期内,聚焦于特定场景,实现多功能产品的技术验证;中期目标则是将机器人融入智能制造等场景,进行产业验证;长远来看,小米期望拓展机器人在更多场景的应用,实现价值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小米希望通过建立一个“黄金法则”,即70%的工作由自动化设备完成,20%由仿人机器人完成,剩余的10%由人类完成。
众多大厂和A股龙头纷纷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这得益于人形机器人在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与传统机器人相比,人形机器人不仅能与物理世界交互,还具备感知和理解能力。这是AI技术发展的成果,“感知”让AI能够学习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而“生成”则赋予了AI自主决策的能力。这些构成了人形机器人的基础。
人形机器人需要与真实的物理世界进行交互,这需要大量的真实世界参数训练。由于涉及到硬件产品的大规模量产,这也触及到了制造业的痛点。硬件稳定性是执行到位的关键,如何拆解和规划一系列复杂任务,大模型和具身智能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两个方面同等重要,共同决定了人形机器人的性能表现。
人形机器人是通用机器人的终极形态,最终会朝着“跟人一样”的方向发展。短期内,人形机器人将以实际应用场景为牵引,各行业会针对不同的任务推出不同型号的机器人产品。随着通用AI的“奇点”降临和机器人硬件成本的降低,人形机器人有望在各行各业得到充分打磨,本体上下游产业链和任务数据积累也会日益完善。未来,人形机器人有望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