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企业未来比拼的是产品智能化和产业理解深度
当前,中国工业对自动化和智能化需求的汹涌澎湃,正如二十年前信息化浪潮初起时的激动人心。这一趋势的引领者之一,蓝驰创投董事总经理曹巍,敏锐洞察到机器人底层技术的持续进步与核心元件的逐渐成熟,正在为机器人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IT桔子平台上搜索“机器人”,我们能发现整个产业链中已有2955家相关企业,且这些企业的累积融资额已逾千亿人民币。这一数字足以证明,机器人市场正步入一个全新的黄金时代。
蓝驰创投在机器人领域的一系列投资项目,如高仙机器人、蓝芯科技、优艾智合等,均聚焦于不同场景的应用,展示了机器人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巨大潜力。
服务机器人作为一个细分领域,正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通过单款产品服务爆款场景的切入方式,服务机器人在满足用户需求的也推动了整个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无论是物流、医疗、教育还是其他领域,服务机器人都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那么,为何机器人赛道如此火爆?答案很简单,因为这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将越来越广泛,市场需求也将持续增长。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黄金赛道,也是投资者争相布局的热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随着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的下降、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深,经济结构和科技发展正在逐步适应这一人口结构变化。在这一背景下,机器人作为可以24小时替代人工劳动力的技术,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它们不仅能够弥补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还能应对高成本、高风险的工作环境。
机器人的性能不断提升和价格成本的下降,为购买方创造了更高的投资回报率(ROI)。传统的ROI计算主要关注人力节省的成本,但广义的ROI模型则考虑更多变量因素,包括特殊环境下对人体的危害带来的工作环境补偿成本。例如,高温、高湿、高噪音和辐射的环境通常需要支付额外的补贴。
自2015年起,蓝驰创投团队就开始接触机器人相关项目,并对行业进行了全面的扫描。在这个过程中,曹巍发现,考虑到技术实现的阶段性能力,机器人要想在产业侧落地生根,应该先从付费能力较强但相对场景简单的细分市场入手。这意味着初期的市场定位需要精准,打造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并显著提升技术能力后,企业才能逐步拓展到付费意愿强、技术要求高的领域。这样的策略不仅有助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也有助于推动机器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蓝驰创投在投资机器人领域时,更倾向于选择任务标准化、客户需求明确,并且商业闭环已被验证的服务型机器人项目。在2016年,他们接触到了高仙机器人团队,专注于开发清洁机器人,并在那时参与了A轮融资。当时的高仙公司仅有一台样机。
蓝驰创投之所以投资这家尚未实现商业化落地的公司,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商业清洁场景的巨大潜力。这一场景具有三个关键因素:
商业清洁任务有明确的标准和具体需求,使得机器人能够针对性地完成任务。
商业清洁场景信息化程度较低,这意味着机器人无需与其他系统进行繁琐的对接,能够更专注于完成任务本身。
清洁需求强烈且市场体量巨大。当机器人能够满足商业场景的需求时,付费方自然愿意支付费用,从而推动商业闭环的滚动发展。
蓝驰创投看准了这一趋势,并成功从高仙机器人的投资中看到了潜力。他们深知,只有深入理解并满足客户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清洁工作劳动力迅速老龄化,年轻人对这类工作的兴趣减弱,推动了人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对此,无人清洁机器人的需求愈发迫切。成本分析显示,激光雷达的成本占比较高,但我们相信随着国内厂商的发展,其成本将会有大幅下降,进一步促进清洁机器人的普及。”曹巍分享了他的看法。
近日,备受瞩目的高仙机器人公司宣布完成了亿级美元的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蓝驰创投、美团、腾讯及中信建投等知名机构。
高仙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正在迅猛扩大。至今,其已经在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成功落地了超过1000个项目。在物业地产领域,其市场占有率高达80%,并已经获得了多家地产和零售行业的头部客户的青睐和复购。这些中不乏如SOHO中国、龙湖、万科等国内知名企业以及新加坡樟宜机场、顺丰速运等国际巨头,同时大润发、物美及太古汇等也在其中。
焦点聚焦:单款产品智能化引领潮流
工业机器人领域爆款场景崭露头角
除了服务型机器人备受瞩目外,工业机器人同样是曹巍心中的另一大热门品类。中国工业对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渴求,正如二十年前信息化浪潮汹涌而至。那时的卫宁、东软、用友和金蝶等细分领域工具崭露头角,如今,在工业场景更加多元化的背景下,机器人初创企业迎来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这个时代的机器人初创企业,恰似乘风破浪的航行者,面对万亿机器人市场,他们有机会开辟自己的航道。与简单的服务场景不同,工业场景的应用落地更具挑战性。如同精密的工业生产线需要精准无误的机器人技术与之匹配,这无疑为机器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工业机器人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自动化到智能化,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愈发广泛,从生产线到仓储物流,再到质量检测等各个环节,工业机器人正在逐步替代人工,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这个元年,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爆款场景不断涌现,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的创新与突破。工业机器人与工业工厂:软硬融合的智能系统背后的挑战与机遇
曹巍指出,现今的机器人企业所面临的任务,更像是在为特定场景提供软件外包服务,充满了定制化的元素。这些定制化的需求,如同春雨滋润,为工业的各个细分赛道都带来了机器人应用解决方案的生机。
历经数年的技术磨练,工业机器人的能力已经大幅提升。它们不仅在复杂的场景中自如移动,还能基于场景的语义理解和视觉引导,完成高精度的复杂操作。更令人欣喜的是,它们具备了快速响应场景需求变化的柔性控制能力。
2020年,被誉为工业机器人的爆发元年。这一年,机器人开始深度满足工业场景客户的需求,订单额、交付质量以及复购率都实现了良性的增长。
当前,工业机器人企业正处于围绕核心产品落地产业侧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和对产业侧的理解深度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例如,木蚁机器人聚焦于物流产业,他们强调机器人的超大集群高速协作模式;优艾智合则深耕电力和半导体产业,他们的优势在于精细化系统控制和行业场景认知的积累;蓝芯科技则基于自研的视觉传感器,在3C、光伏及包装等离散制造业中展现出独特优势。
每一个企业都在为工业机器人的未来描绘出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对特定场景的深度理解和定制化服务的提供。工业机器人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让我们期待更多的创新和突破。以蓝芯科技为例,该公司已构建了全面的产品矩阵,覆盖了从视觉传感器、视觉系统、机器人整机到行业解决方案的全链条。在软件方面,蓝芯科技也拥有从机器人定位算法、避障算法、运动规划算法到机器人调度管理系统的全栈式技术能力。
面对离散场景的工厂主,蓝芯科技凭借全栈式、全链条的技术能力和产品矩阵,能够针对客户需求和场景进行技术和产品的灵活组合。蓝芯科技的产品已在华为、东芝、富士康等行业龙头企业得到广泛应用。
聚焦广东德邦快递枢纽,木蚁机器人带来的“人机混场”智能叉车革新已经悄然来临。近百台机器人精准协作,不仅将人力成本减半,更将运营成本降低了近四成。这一变革不仅优化了效率,更彰显了科技的力量。
华南、华东、华中地区的多个快递枢纽,如今已遍布木蚁机器人的身影。短短一年间,其在十大枢纽外场的布局已经全面展开,业绩更是实现了惊人的四倍增长。显然,木蚁机器人在快递物流领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提及木蚁机器人的优势所在,其投懂场景与核心技术两大优势无疑是最值得关注的。其产品导向团队不断创新,“迭代”速度之快令人瞩目。团队深入场景需求,研发出精准适应各种场景的智能机器人,无论是物流、工业还是医疗等领域,都能见到其技术的广泛应用。
曹巍指出,未来机器人市场的两大关键变量在于机器人能力的进步速度和产品迭代的速率。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呈现出非线性的增长趋势,同时不断有新的竞争者涌现。对于初创团队来说,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迅速抓住大型B端客户,他们不仅拥有稳定的付费能力,还能为初创企业的产品技术提供强有力的背书。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已经有许多巨头企业在其中角逐。对于初创机器人企业来说,如果无法展现出独特的差异化产品能力,他们将直接面临来自这些巨头的竞争压力。这种情况对创业团队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在与曹巍的对话中,他分享了自己在投资机器人初创团队时的经验。他认为,优秀的机器人团队应具备以下三种核心能力:
团队需要深度理解产业的需求,并能够基于当前的技术,精准地研发出热门产品,实现产品的完整闭环。
团队需要持续挖掘产业的需求,打造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产品矩阵。
基于已有的商业闭环,团队需要迅速构建一个覆盖整个产业的销售网络。
这些核心能力是初创机器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足的关键。只有拥有这些能力的团队,才能在机器人市场中脱颖而出,赢得投资者的青睐。曹巍指出,创业或创新项目的推进,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重点在于需求与技术能力的匹配。在这一阶段,团队需要深入理解用户需求,并将其与技术能力相结合,创造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第二层次的挑战在于产业认知深度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力。在这一阶段,团队需要对所在产业有深入的理解和洞察,还需要创新和优化商业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而第三层次则考验了团队的执行力。在这一阶段,团队需要将已经验证过的商业模式快速复制,将业务推向新的高度。这不仅需要团队具备强大的执行力,还需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应变能力。每一个层次都是对团队能力的不同考验,也是推动项目不断前进的重要步骤。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