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政府2016年一号文力推“机器人智造”计划50条
今年的市“一号文件”聚焦机器人产业
在今日(一月二十六日)的发布会上,东莞市正式发布了今年的“一号文件”,该文件的核心议题是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由副市长贺宇向新闻媒体详细解读了相关情况。
这份文件旗帜鲜明地提出,将以全面实施“机器人智造”计划为主导,推动机器人产业的高速发展。这不仅体现了东莞市以“机器换人”策略提升现有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实现产业存量的优化升级,更预示着东莞未来将着重发展智能化先进制造业,努力将产业增量做优做强。
今年的市府“一号文件”具有四大显著特点:
一、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双轮驱动
在需求侧,积极推广“机器换人”,扩大机器人应用示范市场,推动东莞制造向智能化改造迈进,加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在供给侧,依托庞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大力引进机器人智能装备企业,攻坚机器人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培育发展东莞自身的机器人产业。
二、工业机器人与服务机器人的同步发展
不仅关注制造业升级需求,优先发展适用于3C制造、焊接、搬运、加工等领域的工业机器人,还注重发展智能代步、安防监控、家政服务等服务机器人,以及无人机、无人艇、空间机器人等特种机器人。积极布局下一代机器人,如柔性机器人、微纳机器人等,抢占未来机器人产业的制高点。
三、全产业链的突破与全要素的支持
围绕机器人的上、中、下游产业精准布局,系统谋划机器人产业链的一体化的发展。提出实现工作母机企业、本体企业、关键零部件企业、系统集成商、服务提供商、公共服务平台等全面发展,力求机器人产业全链条的突破。从应用、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全要素保障。
四、指导意见与实施方案的同步实施
“一号文件”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指导,是目前国内最全面、最系统的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为确保文件的执行落实,还制定了配套的实施方案。
在推动“机器人智造”计划方面,文件中提出了六类共50条具体措施:
一、突出应用先行,积极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包括深入实施“机器换人”计划、鼓励重点行业机器人应用示范、构建工业4.0智能制造模式、实施3C产业智能制造示范工程以及强化融资租赁促进“机器换人”。
其中,“机器换人”计划是未来五年的重点,市财政每年将安排不低于2亿元的专项资金,采取多种方式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鼓励企业在电子、机械等重点行业开展“机器换人”,建立行业机器人的应用标准模型和规范,力争在五年内完成大量的“机器换人”项目,带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新一轮技术改造。
东莞市通过“一号文件”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绘制了蓝图,展现了其在机器人产业领域的决心和远见。为推动机器人产业的持续繁荣与发展,东莞市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旨在鼓励企业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产业链协同,进一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高地。
一、在莞开展信贷改革,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实施“双零”信贷计划,即零首付、零门槛技术改造信贷计划,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针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资金难题,采取设备金额80%由国家开发银行发放贷款支持,剩余部分由融资租赁公司承担的方式,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二、鼓励企业采用莞产机器人。对购买莞产智能装备实施“机器换人”的企业,资助标准提高到设备和技术投入总额的25%,并设立最高奖励限额为500万元。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莞产机器人产品和技术服务。此举旨在提高莞产机器人的市场接受度及市场竞争力。
三、实行莞产机器人试用计划。为推动莞产机器人在市场中的验证与推广,市财政给予试用企业租金、电费等资金支持。同时搭建机器人展示推广平台,定期发布“东莞智造精品”目录,以促进莞产机器人批量应用。此举旨在为莞产机器人提供更多市场应用机会和市场宣传渠道。
四、紧贴需求,培育壮大机器人产业。优先发展适应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3C制造业机器人,重点开发智能制造示范工程所需的关键设备。同时加快低成本、高可靠性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提高工业机器人在生产流程中的集成应用水平。大力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和增材制造装备,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
五、针对生活服务领域推广应用服务机器人。鼓励将机器人应用拓展至交通、家居等领域,推广应用养老助残等新型服务机器人,打造全方位生活应用场景的示范区。此举旨在提升东莞市在生活服务领域的智能化水平和生活品质。
六、注重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前瞻布局。在特种机器人领域寻求差异化发展,鼓励开展前沿基础技术研究。同时积极布局发展下一代机器人,如柔性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发展研究与应用实践,为未来的智能制造产业变革抢占制高点。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东莞市实现机器人在各行业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和发展壮大机器人的产业集群。(三)加速完善机器人产业配套体系,实现全链布局
18. 扶持工作母机类制造企业的崛起。参照省对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的支持方式,我们采用股权投资、贷款贴息及首台(套)奖励等手段,对工作母机类制造企业进行全方位支持,推动其自主研发与创新,加快转变“买装备造产品”的传统生产制造模式。
19. 助力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的壮大。我们致力于优化机器人本体设计技术,提升其控制性能、人机交互性能、可靠性及环境适应性。鼓励企业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扩大生产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引导这些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变,直接为客户提供智能工厂一体化解决方案。
20. 提升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制造水平。我们特别关注机器人减速器、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控制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支持相关企业做专做精。通过加大研发力度,提升关键零部件的性能可靠性和批量生产能力,打破对进口的依赖。
21. 培育系统集成服务商,延长产业价值链。我们引导集成应用领域的优质企业提升系统集成能力,从单纯的设备提供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和整体智能工厂解决方案转变。在电子、机械、食品、纺织、服装、家具等重点领域,我们将培育一批专业化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22. 建设机器人检测认证平台。我们将整合高校院所和专业检测认证机构的检测能力,打造一流的机器人检测认证平台,提供一站式的综合检验检测服务。依托东莞理工学院科技创新研究院和东莞市质检中心,建设机器人性能与质量检测中心及智能机器产品检验站。
23. 发展机器人第三方服务机构。我们加强政策扶持,鼓励发展机器人产业技术服务、教育培训、融资担保、设备租赁、知识产权等第三方服务机构。这些机构将为企业提供从改造设计、设备选型、融资担保到财政补贴申请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确保机器人应用的顺畅实施。
(四)技术引领,提高机器人技术自给率
24. 打造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该研究院将服务全省乃至全国,建设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与检测中心、产业孵化与投资服务中心等,构建机器人核心技术专利池、高端人才聚集地和技术创新高地。
25. 建设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该研究院将重点发展新一代工业机器人和服务、家庭、医疗及消费机器人,突破核心技术,累积知识产权,研制高端新产品,并引进高端创业团队。
26. 实施机器人重大科技专项。我们积极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支持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研发,每年重点支持一批科研项目,单项最高支持达1000万元,以加速突破机器人关键技术。
27. 构建机器人协同创新体系。我们鼓励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平台,建立产学研用联盟,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28. 发挥高校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的作用。我们投入巨资推动东莞理工学院的科研发展,并搭建与本地机器人企业的合作平台,加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力度。
29. 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我们推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研发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和自动执行功能的机器人,提升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
30. 加速发展机器人企业孵化器。我们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吸纳机器人项目入驻,提供全方位的孵化服务,包括孵化空间、创业辅导等,以支持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和创业。推动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打造东莞成为国际机器人技术创新高地
一、加速孵化器建设,促进创新平台蓬勃发展
为支持机器人技术创新,我们正在积极推进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加快制定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平台的扶持政策,为各类创新活动提供奖励补贴。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与大连机床集团的联合打造的国家级智能机器人众创空间正在加速成型。我们积极建设机器人科技众包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汇集智能解决方案,为机器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二、积极参与技术标准制定,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我们鼓励并开展行业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及重点应用标准的研究推广,争取国家级、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户东莞。通过建立机器人智能装备相关产业标准联盟,加强机器人标准的宣贯、培训和应用,确保东莞在机器人智能装备领域走在行业前列。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励装备首台(套)研发
对于经过认定的机器人智能装备首台(套),我们提供单台奖励销售价格的15%—20%,年度最高奖励达1000万元。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给予企业和研发者最大的支持。
四、深化国际技术交流合作,汇聚全球智慧
我们发挥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高层次人才活动周等平台作用,深化机器人企业与全球优势企业、高端研发机构的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智能制造高端人才和技术,推动东莞机器人技术的持续创新。
五、聚焦集群发展,打造千亿机器人产业基地
为构建“一核一环、组团发展”的产业空间布局,我们推进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的协同发展。加大国内外先进机器人企业的招引力度,力争引进若干家龙头企业。高标准建设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发挥其优势,打造成为产业规模优势明显、创新活跃的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集聚中心。我们还鼓励机器人企业兼并重组,支持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重点扶持与鼓励:机器人中小企业专精特化发展及品牌塑造>
一、推动机器人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转变
为了推动机器人产业进步,我们积极鼓励并扶持从事配套件和零部件生产的机器人中小企业走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道路。我们会在融资担保、科技奖励、科技计划立项、技术改造立项以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方面给予这些企业全方位的支持。
二、加快培育机器人自主品牌
品牌是产品品质和企业信誉的象征,因此我们鼓励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企业创建自主知名品牌,推动其申请注册商标、驰名商标以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实施发明专利倍增计划和专利导航工程,鼓励企业进行专利创新,为机器人产业的自主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突出要素支撑,打造机器人产业最佳生态环境>
三、人才引进与培养
我们重视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引进,特别是对于机器人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对于入选中央“千人计划”、“国家特支计划”的人才以及广东省的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我们将给予优惠扶持,如配套资助、启动经费以及教育入户等,希望通过高端人才的集聚带动机器人产业的突破。我们也依托各类教育机构,推动机器人专业学科建设,加快培养机器人行业人才。
四、产业资金支持与创新投入方式
我们鼓励发展机器人产业基金,发挥市产业升级转型及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引导各类投资基金投资机器人产业。我们也将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探索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模式,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投资。
五、金融服务与普惠支持
为满足机器人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我们发展普惠金融,引导民营资本投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及新型经济金融组织。我们也积极推动互联网金融的稳步发展,扩大金融服务对机器人企业的覆盖率和满意度。
六、展会与行业组织作用
我们致力于把智博会办成最专业的机器人展会,吸引国内外知名自动化装备企业参展。我们也重视机器人行业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行业服务组织,为机器人企业提供信息共享、展览交易、人才培训、交流合作等综合服务。希望通过这些举措,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营造最佳生态环境。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