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行业保持增速,新产业需求提升
随着央视新闻中机器人频繁亮相,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揭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趋势。在最近的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统计中,机器人的生产表现尤为亮眼。据官方数据显示,本月机器人的生产绝对量达到了惊人的29006套,同比增长近19.5%,今年前九个月的生产总量更是攀升至268694套,同比增长高达57.8%。显然,工业制造领域仍然热度不减,行业增长趋势迅猛。
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复苏势头强劲。据央视财经报道,面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疫情冲击的局面,中国制造业迅速复工复产,制造业的需求拉动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积极反应。近期,工业母机和相关制造企业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订单爆满,机器需求旺盛。
某企业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自今年初以来,随着订单量的激增,他们不得不扩大产能以应对市场需求。尽管工人们三班倒满负荷生产,仍然不能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目前,他们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3月份之后。为了应对这一局面,企业正积极引入机器人等先进工业设备进行紧急扩产,以应对市场的迫切需求。这样的景象不仅展示了中国制造业的活力与韧性,也预示着机器人及相关领域未来的巨大潜力。新需求持续推动行业景气度攀升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复苏势头强劲。海外疫情的爆发,促使制造业加速回流中国。面临劳动力人口不断减少和人工成本持续上升的挑战,企业被迫进行自动化改造。这一趋势直接拉动了机床、机器人等工业制造设备的需求增长,进一步提升了行业的景气度。
在当前的制造业格局中,中国正处于利润空间较小、附加值较低的发展阶段。作为推动中国实现大国崛起的关键领域,制造业的升级趋势已显无疑。从低端向高端的转型是必由之路。近期热门的工业母机以及其他行业题材,如新能源、工业互联网等,都在推动制造业的升级,并且孕育着丰富的发展投资机会。这些机会不仅存在于专用和通用设备领域,还延伸至仪器仪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机器人相关企业的未来。
随着产业升级的时代趋势和真实需求的推动,工业制造业中的新能源、工业母机、机器换人三大主线持续火热。特别是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工业互联网这一概念备受瞩目,其应用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至各个工业制造领域。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充满无限可能,对于专用、通用设备,仪器仪表以及机器人相关领域的投资和研发都将具有巨大的价值和潜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大型制造业企业还是初创科技公司,都将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把握产业升级的大方向,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潜力与机遇:从渗透率提升看中国高端制造的转型之路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深入应用,其对于生产效率的提升、产能过剩的化解、资源能源及环境压力的缓解,正助力中国工业向高端制造转型升级。但根据最新的《全球工业互联网应用案例分析报告》揭示,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机械行业,占比达到36%,其次是能源行业和轻工行业,分别占比22%和11%。除了这些行业外,其他行业的工业互联网渗透率普遍偏低。
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在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依赖于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的普及。从长远来看,由于工业互联网的巨大潜力,工业机器人市场将迎来强烈的市场增长需求。市场增量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从制造业整体数据出发,高技术制造业无疑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柱。近年来,高技术制造业的利润呈现出持续较快的增长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全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3%,比7月份加快了2.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2.8%,这一增速比整体制造业更高。高技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的需求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这一现象预示着高技术制造业将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时代脉搏:新行业的崛起与全新需求的涌现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的行业如工业机器人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正如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已经连续八年稳坐全球头把交椅。这不仅彰显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卓越成就,也反映了全球对工业机器人技术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从行业规模来看,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正在经历一场空前的繁荣。自2015年至202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从25.4万台跃升到39.7万台,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9.3%。在这个繁荣的浪潮中,中国的贡献不可忽视。国内工业机器人在全球销量占比逐年攀升,从27%稳步提升到42.8%,装机量占全球的44%。
更让人瞩目的是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增长。从2016年至2020年,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量从最初的7.2万套飞速增长到惊人的21.2万套,年均增长率高达31%。这一飞跃不仅反映了我国制造业的强劲增长,也预示着工业机器人行业未来的巨大潜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工业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发挥关键作用,催生更多的全新需求。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新行业的诞生正在改变世界,而我们正身处其中。
工业机器人位于产业链的中游,其景气度与下游制造业的复苏情况紧密相连。在我国,制造业的规模庞大,工业门类齐全,尽管由于部分行业的工艺技术尚未成熟,工业机器人的普及领域相对有限,市场容量尚未充分释放。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推进和新产业的拉动,这一问题将很快得到解决。
在汽车与3C两大支柱产业的持续驱动下,工业机器人领域展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态势。汽车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却在不断提升。与此3C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多年来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今年前七个月累计增速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5.4%。
行业内的专家预测,明年以3C、新能源等为代表的相关行业对机器人的需求仍将保持旺盛。尤其是3C行业,作为创新的大年,预计将进入一个火爆的发展周期。这两大支柱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机器人行业的高景气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仅如此,新兴行业的崛起也为机器人行业带来了无限的机遇。随着国家新能源战略的深入推进,光伏和锂电行业的持续景气,对自动化需求日益旺盛。这些新兴产业链的发展,将带动工业机器人需求的进一步增长,推动整个机器人行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新行业的需求带动机器人行业的蓬勃发展,未来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天地。随着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机器人行业的需求日益旺盛,尤其是中高端机器人领域更是火爆异常。与此机器人上游的数控系统和减速机也处于极度紧缺的状态。据部分券商的调研报告显示,这些关键零部件的龙头企业订单已经排至明年2、3月份,供不应求的现象十分突出。
标准化制定在此起到了筑牢行业根基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高端核心零部件的瓶颈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机器人企业,使得中高端产品利润难以提升,企业品牌也难以跻身高端领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行业内不断加强标准化的制定和实施,以期打破技术壁垒,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深秋之际,党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一场关于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的协同进步行动正式拉开帷幕。这份《纲要》不仅致力于推动产业标准化水平的提升,而且特别聚焦核心零部件的问题。显然,我们正在努力打破技术壁垒,向着更高层次的发展目标迈进。
这份充满策略深度的《纲要》强调,我们要在关键技术领域设立标准化研究的新里程碑。特别是在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我们需要加快制定关键技术的标准,以推动产业的深度变革。与此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以及产业技术基础标准的建设也被提上日程。我们要加大基础通用标准的研发和应用力度,以此来稳固产业发展的根基。
无疑,这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发展的关键一跃。对于提高关键零部件的质量,增强高端产品的成本优势和提升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来说,这一举措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期待着在标准化的推动下,我国的产业能够迈向更高的发展阶段,为全球科技进步贡献更多的力量。为了响应国家发展中小企业,解决中小型创新型企业融资问题,保证创新企业的产品研发和生产周期的需求,北京证券交易所应运而生,它在2021年9月3日正式成立。此前的几个月中,我国在多个政策层面已经提出了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并于同年首次在国家层面正式推动这一战略。
随着中央财政在“十四五”期间的鼎力支持,通过安排高达百亿的奖补资金,该政策的目标是培育更多优质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进一步扩大优质企业培育库的范围。这不仅是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持续发展的鼎力支持,也将进一步推动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积极筹备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预示着我国资本市场将注入更多的活力与创新元素,也意味着创新型中小企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随着更多优质企业的涌现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北京证券交易所不仅是一个交易平台,更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繁荣和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经过深入研究,近5000家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已浮出水面(涵盖3批4762家企业及5批596家单项冠军)。令人瞩目的是,超过九成的这些企业深耕于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以及先进基础工艺等“四基”领域,展现了它们在产业技术基础中的重要地位。
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小巨人”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高达6.4%,且平均拥有近12项发明专利。这些企业长期专注于细分市场,凭借强大的创新能力、高市场占有率以及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处于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它们不仅是补链强链的重要支撑,更是解决“卡脖子”难题的得力助手,对整个产业的安全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小巨人”企业不仅是行业中的佼佼者,更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它们的存在与发展,为我们国家的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随着国家“强基”工程的深入推进,一批关键零部件在技术和规模应用上将迎来重大突破,这预示着在《纲要》的指引下,我们即将见证一场行业变革。特别是在机器人行业,那些困扰我们的核心零部件问题将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机器人制造技术等智能制造业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这无疑为行业龙头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
在这股浪潮中,不仅龙头企业会受到积极影响,更将催生一大批在机器人制造细分领域崭露头角的企业。这些新兴企业将以创新为动力,积极研发,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于那些未能跟上步伐,不积极进取的企业,他们将会面临来自后来者更大范围的竞争冲击。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市场的广阔前景,使得智能机器人领域成为了投资的热土。更多的企业将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竞争也将愈发激烈。这也将推动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智能化、自动化进程,进一步推动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这是一场智能制造的盛宴,我们期待着更多的企业能够抓住机遇,共同推动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为国家的智能制造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专利问题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专利是产品标准化和技术精细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过去的十年里,机器人产量的快速增长让我们看到了技术和商业化的潜力,但同时也揭示了研发、专利申请和商业化之间可能存在的滞后性。这个问题在中国的机器人产业迅猛发展的几年间,虽然有所重视,但程度仍然不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专利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专利不仅保护了创新者的权益,更是推动技术发展和产品升级的关键。对于机器人行业而言,专利的保护和申请直接关系到技术的领先和商业化的进程。我们必须对专利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专利的申请和保护工作,推动机器人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商业化的进程。
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成为全球机器人市场的重要力量。在快速发展的我们也应该看到专利问题的重要性,加强专利意识的普及和专利申请的工作,以保护我们的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推动机器人产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的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在过去的十年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增长趋势。从2010年到2019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逐年攀升,然而到了2020年,这一数字出现了轻微的回落,但仍然保持在高位,其中专利申请量为42438项,授权量为85431项。尽管如此,从长期来看,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的专利申请人数量和专利申请量仍然呈现出增长的态势。这表明,尽管经历了一些波动,但工业机器人技术作为一个整体仍然在成长阶段。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技术领导者。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的48.84%,显著领先于其他国家。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其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的20.21%。
进一步深入,我们可以看到全球有355320项工业机器人专利处于“有效”状态,这占到了专利总量的71%。在这些有效的专利中,发明专利占据了绝大多数,达到了93.15%。相比之下,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分别占据了6.57%和0.27%。这一结构显示,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创新主要集中在发明型的核心技术上。
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技术发展势头强劲,而中国已经在这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力量。中国机器人专利的两大观察:实用与创新的博弈,以及申请主体的变迁
在专利的世界里,中国机器人在实用新型与发明专利之间展开了一场博大的竞赛。你会发现,大部分的专利集中在实用新型领域,而发明专利的比例相较于其他机器人专利申请国家稍显薄弱。这并非是说我们的专利不优秀,只是在专利的海洋中,“多而不精”的现象确实存在。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努力与探索,只是在专利的积累与突破之间,我们仍在寻找最佳的平衡点。
以往,专利的荣光大多由公司摘得,但近年来,大学的身影逐渐在机器人专利领域崭露头角。过去,大多数机器人专利申请实体主要是大学,而公司仅占据一小部分。但这一数据正在发生变化。例如,格力的专利申请数量大幅增长,显示出公司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创新活力正在逐渐释放。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为我们揭示了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的专利申请状况。你会发现,全球工业机器人的专利申请顶尖企业包括发那科株式会社、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而在中国的企业中,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也位列其中,显示出其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深厚实力与大胆创新。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佳能株式会社等企业也在榜单上占据一席之地。而在这些顶尖企业中,不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这样的技术巨头,其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贡献不容忽视。细美事有限公司等公司在专利申请方面也表现出色。这些企业的努力与创新为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科技领域,发那科株式会社、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格力等公司的工业机器人专利申请数量引人注目。发那科的专利申请数量为2016项,应用材料公司为1946项,格力则以1691项专利申请展现了其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实力与决心。这些数字背后,是对技术创新的尊重与追求。
而在全球范围内,机器人专利授权量最多的技术类别主要涵盖物理机械部件、控制系统和工业机器人。从2013年至2019年,人工智能专利的增长尤为引人注目。在中国,语音处理、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专利增长速度快于其他机器人领域,凸显了人工智能在中国专利竞争中的重要地位。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中国在专利领域的重要战略。专利不仅代表了技术的创新,更是未来机器人企业战略布局的关键参考方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专利的重要性将愈发凸显,不仅关乎企业的竞争力,更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在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科技大地上,各大企业正通过不断创新与积累,争夺着未来的领先地位。结语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如破壳之翼,正展翅高飞。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崭新行业的蓬勃兴起,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一变革不仅在国内掀起热潮,也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全球工业体系正经历智能化的深刻变革。正如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所言,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机器人产业带来了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面对这一不可多得的历史性窗口,我国正积极从机器人应用大国向智能制造创新大国转变。我们致力于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努力成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策源地、集聚地和集成应用的新高地。国家政策的推动将加速这一进程,让我们期待更多创新与突破,共同迎接智能制造的美好未来。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