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中下游市场分析
中商情报网报道,“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的引领以及人口问题的日益凸显,推动了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的正增长区间,自动化改造的意愿也在逐渐增强。随着新能源行业的持续扩张,工业机器人应用的需求呈现高速增长趋势。
一、产业链概述
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产业链上游主要为核心零部件,这些零部件是机器人运行的基础。中游则涵盖了本体机器人和集成系统,它们是机器人的主要组成部分。下游则是机器人的应用领域,这些领域涵盖了各种不同的工业领域,包括制造、物流、医疗等。
随着工业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日趋完善。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领域的需求不断增长,也推动了产业链的快速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图片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二、上游分析——控制器篇
作为工业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控制器受益于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发展,产业链日趋成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在机器人控制器软硬件方面的开发实力日益增强。工业机器人用控制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2017年的10.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8.78%。预计在未来几年中,市场规模还将持续增长,到2023年有望达到17.1亿元。这一领域的市场前景广阔,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关注和投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市场的不断拓展,工业机器人控制器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近年来,伺服电机市场在中国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这一趋势的背后,是下游工业机器人、电子制造设备等产业的迅猛扩张所带来的积极影响。随着新兴产业应用的不断拓展,伺服电机在中国市场中的应用规模也在持续增长。
这一繁荣景象,源于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深入整理和细致分析。伺服电机作为重要的动力控制元件,其市场需求与应用领域紧密相连。在中国市场,伺服电机的应用领域广泛,尤其在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电子设备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国伺服电机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16亿元,到2021年已经增长至169亿元,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预计在未来几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拓展,中国伺服电机市场规模还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197亿元。
这一增长趋势,不仅展示了中国伺服电机市场的巨大潜力,也反映了中国制造业和电子设备产业的快速发展。伺服电机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工业领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进程,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中国伺服电机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未来的增长潜力巨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拓展,伺服电机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遇。数据来源:工控网与中商产业研究院联合整理
(2)竞争格局概述
中国伺服电机行业呈现高度集中的市场格局,市场份额前五的品牌合计占比超过半数。在激烈的竞争中,国产伺服电机品牌崭露头角。
随着数据来源 MIR DATABANK 及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深入研究,我们看到了工业机器人行业的一个显著趋势:需求迅猛增长。与此存量替换的需求也在同步提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减速器厂商们纷纷迎来了业绩的显著增长。
聚焦到“减速器”这一核心话题,它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工业机器人行业的繁荣,减速器的需求量也随之水涨船高。据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减速器总需求量高达93.11万台,同比增长了惊人的78.06%。
数字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机器换人”的趋势日益明显。这一变革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使得许多传统人工操作的工作被机器人所替代。在这样的趋势下,减速器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增长。预计未来几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拓展,减速器的市场总需求量将达到120万台。
这一市场的繁荣,无疑为减速器厂商带来了巨大的机遇。随着需求的不断增长,减速器的种类和功能也将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提升。从某种程度上说,减速器的技术进步也将推动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两者之间的关联度极高。减速器的市场前景广阔,值得我们期待。数据来源:GGII、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标题:传感器行业的蓬勃发展:全球市场的繁荣景象
在社会的持续进步和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传感器行业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在互联网的赋能之下,传感器的产业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相关扶持政策的不断出台,传感器行业市场的前景更是值得期待。
全球传感器市场正在经历一个繁荣的阶段。根据最新的数据,截至2021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737.5亿美元。相较于上一年,这一数字增加了131.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8.17%。预计在未来几年中,这一行业将继续保持其强劲的增长势头。到2023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惊人的1936亿美元。
这一行业的增长得益于多个因素。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传感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随着智能制造、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传感器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宽。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传感器行业的快速增长。
在全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传感器行业的繁荣不仅仅意味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也意味着更多的创新和机会。各大企业纷纷加大在传感器领域的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这进一步推动了传感器市场的繁荣和行业的发展。
传感器行业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在全球市场的推动下,这一行业的前景可谓一片光明。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持续发展,传感器行业将会迎来更加繁荣的未来。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中国工业经济展现出应对复杂严峻局面的强大韧性和活力,工业机器人也逆势而上,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据统计,2022年11月,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了惊人的4.01万套,同比增长了0.3%。而在2022年的前11个月,全国工业机器人的产量更是达到了40.26万套,虽然同比下降了2.6%,但整体增长的态势依然十分明显。
这一喜人的趋势,不仅凸显了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反映出中国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的实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将在未来持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和中商产业研究院联合整理。
在销售额方面,中国已经连续八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随着中国在疫情期间迅速恢复生产,并在疫情控制后展现出强大的经济活力,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增长显著。特别是在2020年下半年,随着多个行业的井喷式增长,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反响热烈。据数据表明,当年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了惊人的422.5亿元,同比增长幅度高达18.9%。预测显示,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前景更为乐观,预计到了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更高的水平,达到惊人的445.7亿元。进一步展望至未来,我们预计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将在未来几年内持续增长,特别是在当前科技创新热潮和制造业数字化升级的大背景下,到2023年销售额有望达到新的高点,即531亿元。这一趋势不仅展示了中国经济的活力与潜力,也凸显了工业机器人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关键角色和价值。数据来源:IFR与中商产业研究院联合整理的数据揭示了关于企业注册量的重要信息。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其在电子、物流、化工等各个工业领域中的身影愈发显著,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增强了工作安全性并推动了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工业机器人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这也催生了大量相关企业的涌现。
在工业机器人行业的繁荣背景下,企业注册量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令人瞩目的是,2021年工业机器人的注册量呈现出大幅度的增长,相关企业注册量首次突破6万家,达到了惊人的6.52万家。这一数字不仅反映了工业机器人的市场热度,也揭示了该行业的巨大潜力。
进一步观察2022年的数据,1-9月新增注册企业数量近4万余家,展现出工业机器人的持续热门趋势。更令人惊喜的是,1-9月新增注册企业的月平均增速达到了惊人的33.5%,这一增长速度令人震惊,并预示着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持续繁荣和巨大发展空间。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持续扩大,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前景无可限量。无论是从生产效率、安全性还是智能化水平来看,工业机器人都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可以预见,未来工业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并推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一行业的繁荣不仅将带动经济的增长,还将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数据来源:天眼查、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呈现的数据揭示出,关于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投融资情况有着引人注目的变化。
自2018年以来,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投融资事件经历了不小的波动。初期,资本市场对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投资展现出极大的热情,但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和理性的回归,融资开始更多地集中在一些具有显著优势的企业。到了2021年,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投融资出现回暖迹象,这一年共发生投融资事件99起,总金额达到222.55亿元。这一数字在2022年依然保持稳定,共发生投融资事件92起,投融资金额达到190.77亿元。
一、数据来源:经过IT桔子与中商产业研究院的精心整理,我们获得了最新的数据。
二、企业热力分布图解析:这张图为我们揭示了企业的热力分布状况,引领我们进一步了解企业布局及发展趋势。
三、重点企业分析:中商产业研究院深入剖析了行业内的重点企业,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行业洞察。
四、下游分析:工业机器人已经深度融入到汽车生产线中,为汽车的制造过程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这些机器人不仅能够完成上千汽车零部件的焊接及装配工作,还能在生产线中搭配多种机器人,如焊接机器人、码垛机器人、装配机器人、喷涂机器人和搬运机器人等,满足汽车生产线对智能化生产的需求。它们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为汽车制造业带来了更高的质量和精度。
以上内容,既保持了原文的风格特点,又使文章更加生动、流畅,同时深入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汽车市场报告解读与洞察
随着秋风渐远,冬日的寒风携带着最新一期汽车市场的报告来到了我们面前。在刚过去的2022年11月,汽车的生产和销售数字经历了一番微妙的波动。据报告显示,当月汽车生产完成了约238.6万辆,销售则完成了约232.8万辆。与上月相比,产销分别下滑了8.2%和7.1%。而相较于去年同期,这个数字下滑了7.9%,似乎预示着市场正在经历某种变化或挑战。若我们将目光放远至整个年度的前11个月,情况便会有所不同。在这段期间,汽车的生产和销售总量分别达到约2462.8万辆和约2430.2万辆,同比增长了6.1%和3.3%。累计增速却呈现出放缓的趋势,相较于前十月分别收窄了1.8和1.3个百分点。这些数字背后,或许代表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或是消费者需求的微妙转变。这些变化不仅仅发生在国内市场,同样也影响了全球的汽车行业格局。对此数据做出精确解读与深入剖析对于我们更好地预测未来的汽车市场走势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份报告的数据来源权威可靠,是由中汽协和中商产业研究院共同整理发布的。这无疑为我们后续的讨论提供了一个坚实的起点。也为汽车产业的相关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未来的路如何走?或许这份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线索和方向。但我们仍需要继续深入探究和思考其背后的真正意义和市场逻辑。而这背后的一切都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市场的最新动态以及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变化。让我们共同期待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吧!
接下来让我们转向另一个领域——电子制造业中的工业机器人应用情况。随着电子产业的飞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在电子生产领域的应用愈发普及。特别是在IC和贴片元器件的生产中,工业机器人凭借其高度自动化和精准化的特点,正逐步成为这一领域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根据电子生产行业的特殊需求所定制的工业机器人,具有小型化、简单化的特性,这使得它们在进行电子组装时能够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生产。随着电子组装加工设备日益精细化,工业机器人的作用愈发凸显。它们不仅能够满足精细化的生产需求,更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电子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工业机器人与电子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标志着工业自动化时代的到来和工业智能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近年来,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智能手机的出货量逐渐呈现下滑趋势,市场已经接近饱和状态,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需求逐渐趋于平稳。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在2022年11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达到了2323.8万部,相较于去年同期下降了34.1%。而在2022年的前11个月里,国内市场的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为2.44亿部,同比下降了23.2%。这表明,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逐渐饱和,消费者对于新机型的需求增长逐渐放缓,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
在这个背景下,手机厂商需要更多地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推出更具创新性和个性化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也需要关注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加强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消费者对于智能手机的依赖程度却并未因此减弱。相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应用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机厂商也需要继续推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智能应用,提升用户体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来推动市场的发展。
(专题报告:平板电脑领域)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平板电脑凭借其易于携带、屏幕清晰、操作简便等特点,逐渐从单纯的娱乐工具转变为集学习、商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设备,应用领域愈发广泛。
在过去的几年里,平板电脑市场展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特别是在中国,平板电脑市场的动态引人关注。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约达729万台,虽然同比下降了约4.5%,但消费市场却呈现出勃勃生机,同比增长了6.3%。商用市场则出现了下滑,同比下降了56.7%。
这一变化反映了平板电脑市场的多元发展趋势。消费者对于平板电脑的需求不再仅限于娱乐,而是逐渐向学习、办公等领域扩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深度开发,平板电脑的适用场景将愈发丰富。未来,平板电脑市场有望继续增长,并带来更多新的可能性。这一领域的发展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