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道总融资金额超30亿,手术机器人拐点已至?

服务机器人 2024-12-05 11:08www.robotxin.com女性服务机器人

自“千禧年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上市以来,直觉外科的股价犹如一匹脱缰野马,扶摇直上,累积涨幅高达惊人的115倍。作为手术机器人领域的探路先锋,直觉外科无疑掀起了全球手术机器人的发展狂潮。

在辉煌的背后,手术机器人产业经历了近二十年的漫长过渡期。直到2018年,随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首批专利保护逐渐到期,这一领域终于迎来了众多企业的竞相布局。这其中,不乏诸如强生、史赛克、微创医疗、西门子医疗等医疗器械行业的巨头,行业态势焕然一新。

行业巨头的引领与政策红利的加持,共同为国产手术机器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良机,众多优秀企业纷纷崭露头角。未来道路上仍有许多挑战等待企业去应对,如配套耗材、法规专利、临床案例积累、生态构建以及大规模商业化等,这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和解决。

在与多家手术机器人企业及投资机构深入交流后,动脉网发现手术机器人赛道面临盈亏不平衡、趋势研判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无论是在技术研发、企业发展还是投资方面,都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前置思考。

探索手术机器人技术,广州经验显辉煌

全球产业的发展,无不依赖于拥有产业集群优势及深度协同能力的区域及平台。手术机器人技术,这一前沿领域,在广州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广州的高新科控,作为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及广州开发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开控股)的科技战略持股平台,自1998年成立以来,规模迅速扩张。目前,总资产规模已达177亿元,运营物业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累计投资超过120亿元,控股、参股企业达20家。其主要聚焦生物医药及光电显示领域的投资布局,积极推动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

在相关的沙龙活动中,广州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黄伟坚在致辞中详细介绍了广州开发区的优越产业环境以及手术机器人的发展情况。他强调了广州在这一领域所积累的独特经验,并分享了其对于手术机器人发展的看法。

随后,广州开发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党委委员及总经理助理、广州高新区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凯翔,深入探讨了手术机器人行业的巨大潜力。他指出,手术机器人发展优势明显,无论是从市场规模还是融资环境来看,国内及国际手术机器人在近年来都呈现出迅猛的增长态势。广州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正承载着全球的关注与期待。

高新科控——粤港澳大湾区的生命健康投资先锋。作为专注于生命健康领域投资服务的科技控股集团,高新科控对细分领域的深度挖掘与发展持有高度关注。未来,公司计划依托广州开发区的优越产业环境,借助广开控股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通过精准的投资服务推动生命健康产业的集聚与创新。

王凯翔详细阐述了高新科控的投资服务理念及愿景。在产业投资领域,高新科控拥有多元化的角色定位——既是房东,为项目提供空间;也是股东,参与企业的股权结构;我们扮演投资人的角色,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更是合伙人,与企业共同承担风险、共享成果。我们还担任服务员和辅导员的角色,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指导。这种多元化的身份使我们在投资上更加专业,形成独特的投资优势。

未来,高新科控将继续深耕生物健康领域,积极赋能科技创新发展,并期待与产业发展道路上的企业家们有更多互动。我们始终坚持开放、共享、共赢的理念,以生态成就伙伴为使命,与企业家们实现合作共赢。

广州的经验分享结束后,各路专家齐聚沙龙,共同探讨各自所在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和产业发展趋势。这场头脑风暴式的讨论,不仅展现了专家们深厚的学术底蕴,也揭示了生命健康产业未来的无限可能。艾目易科技创始人杨荣骞谈穿刺手术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

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历程是一个经过临床和市场验证的漫长过程,受到专利垄断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的发展相对较晚。当前,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和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是应用最广泛的,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也日渐受到关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也开始崭露头角。

尽管经自然腔道手术需求巨大,但相应的手术机器人产品却较为稀缺,这使得该领域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类定位型机器人,它们基本无需医生亲自操作。通过电脑进行路径规划后,就能自主完成手术。这类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包括光学定位系统、机械臂、软件系统三部分。

尽管手术机器人设备已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并逐步实现国产替代,但核心零部件如光学定位系统等仍主要依赖进口。针对这一挑战,艾目易科技进行了超过十年的深入研究。创始人杨荣骞表示,公司一直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并已经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相信国内企业将在手术机器人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患者。经过不断的研发与创新,我们成功构建了涵盖光学定位系统、软件算法及手术耗材的全方位产品管线,为国产机器人产品的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们不仅致力于提高产品的关键技术参数,更通过大量实验和参数测试确保光学定位系统的精准度和稳定性。在交互功能方面,我们特别针对图像和视频等进行了细致优化。其中,艾目易团队所做的努力为手术机器人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产手术机器人的产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当下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准确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一旦判断失误,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动脉网蛋壳研究院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指出几个重要的趋势。其中,手术机器人领域的竞争策略正在发生显著变化,价格策略的调整成为企业面临的一大关键决策。未来,企业需要在保持技术领先的更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以更亲民的价格赢得市场份额。

我们相信,通过软硬结合、虚实结合的方式,手术机器人的操作将更加便捷。与此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拓展,手术机器人将在医疗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期待更多的创新团队和企业加入这一领域,共同推动国产手术机器人的发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未来手术机器人的发展之路充满了激动人心的前景,这是一个必然的时代趋势。随着政策的倒逼和市场竞争的加速,手术机器人的价格不断下降,商业化进程不断加速。可以预见,未来手术机器人将成为医疗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下是关于手术机器人发展的几个重要趋势的深入解读:

手术机器人的价格区间将被进一步拓宽。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企业必然会推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其中,低端产品的打造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策略。通过打造不同价格区间的产品,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求,手术机器人将被更多的医疗机构所接受。

耗材作为商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日益凸显。骨科领域的头部企业纷纷在耗材领域进行收购,而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成功也证明了耗材的重要性。未来,在商业模式上,耗材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研制出具有竞争力的“拳头术式”产品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任何一个医疗领域都是以术式为中心进行竞争的,没有爆款产品的企业很难打通市场。未来,企业需要找到术式的刚需,并通过不断的研发和创新,降低价格,完成进口替代。

微创的思路将继续深化,未来的手术机器人将朝着更微创的方向发展,甚至可能出现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这意味着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将更加精准、安全、便捷。

骨科手术机器人在未来除了提升精度外,还将更加注重硬件的集成和覆盖更多的术式。神外和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也将遵循这一趋势。长期看来,神外和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很可能与骨科手术机器人合并,形成一个更为完善的医疗体系。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集约化、精简化、低价化以及完全耗材化也是一大趋势。

巨头做手术机器人产品的全覆盖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这是一个资本逻辑推动的结果,而非单纯的业务逻辑。由于手术机器人在技术研发和科室资源方面的应用与协同都相对有限,因此巨头企业为了占据市场优势,会进行全方位的产品布局。

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下,数据的价值正被逐步揭示。除了我们所熟知的价值外,数据的潜力远未被完全挖掘。在医疗领域,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数据的支撑。大部分的机器人应用,从数据出发,再运用算法,最终实现精准手术。从技术的角度看,自动化趋势已经不可逆。未来的医疗产品,应朝向自动化方向发展,以释放更多的数据价值。

尤其在中国,庞大的患者基数和丰富的手术案例为手术机器人的研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结合对技术研发的专注和持续投入,我们有充分的信心相信,中国的手术机器人在未来十年将在全球范围内领先。

元化智能董事会秘书尤源先生深入探讨了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骨科手术作为一项成熟的术式,传统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众多工具,且需要医生进行一系列精细操作。传统骨科手术的结果满意度仅为60%-70%,这意味着还有巨大的改进空间。基于此,深入临床、洞察实际痛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关产品的研发是至关重要的。

尤源先生指出,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研发更加精准、高效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的康复体验,并降低医疗成本。未来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不仅要具备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还要注重用户体验和成本控制,以响应市场和医生的实际需求。这样,我们有望在未来看到中国制造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大放异彩。元化智能:跨科室专科手术机器人的先锋

元化智能,一个专注于跨科室专科手术机器人的企业,其全资子公司骨圣元化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已经推出了一款领先的全骨科手术辅助机器人系统。这款系统不仅能够协助医生完成膝/髋关节置换、创伤、脊柱等多种复杂骨科手术,还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和精巧性。与国内的同类产品相比,我们的机器人系统体积更小,更为精巧。不仅如此,我们还拥有自主研发机械臂及其导航系统的能力,从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企业生态。

其中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系统,更是在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牵头下,联合多家顶级医院完成了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该系统于2021年10月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目前正处于申报注册的关键阶段。

我们的产品线还在不断扩展中。消化道产品和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产品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临床前研发,即将进入临床验证阶段。我们致力于形成一个覆盖多科室和多临床应用的产品矩阵,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的采购成本,并拓展更大的市场。

爱博医疗机器人掌舵人郭健谈泛血管手术机器人的革新之路

在医疗科技的浪潮中,泛血管手术机器人成为了一个新的亮点。身为爱博医疗机器人的总经理,郭健先生深入探讨了这一技术的开拓创新。

传统的血管介入手术中,医生需在血管造影系统的引导下,精细操作导管和导丝,穿越股动脉和脑血管,抵达病灶部位。这一过程既要求高超的技巧,又需要极大的耐心。而手术机器人的介入,不仅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更通过智能融合算法,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大幅降低了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承受的辐射剂量。这项技术,无疑为医生的培训周期也带来了缩短的可能。

对于医生而言,血管介入手术中的辐射是一大挑战。因为手术需要在有辐射的血管造影系统引导下进行,虽然医生在术前会穿戴铅衣,但手部和头部无法完全覆盖,使得罹患肿瘤、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等疾病的概率显著上升。郭健先生指出,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出现,正在颠覆过去40年的介入手术治疗方式,为医生提供了更好的保护。

不仅如此,爱博医疗机器人在力反馈系统和安全预警算法方面的长期积累,也为血管介入手术的安全性和精准性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些创新技术不仅使手术更加高效,也为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价值。

在科技与医疗的交汇点,爱博医疗机器人以其卓越的技术和创新的思维,为泛血管手术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展现了医疗科技未来的无限可能。

唯迈医疗副总裁兼研发总监解菁深入探讨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最新突破与进展。作为近年来迅猛发展的手术机器人分支,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始于2006年以色列海法医院研制的心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RNS。该系统采用独特的多组摩擦轮技术,递送导引导丝和球囊支架导管,展现出极高的精准度和便捷性。

紧跟其后的是Corindus的CorPath 200系列,其在2012年前后完成了大规模临床试验,成功向FDA证明了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技术迈入了新的纪元,为后续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唯迈医疗的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ETcath200,旨在实现医生在监控室操作端操纵手柄,精确实施PCI手术。这一创新技术的实际应用,已在202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得到了验证,完成了首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展现出其巨大的应用潜力和价值。

借助仿生学的灵感,我们设计了一套先进的手术系统,该系统通过模拟医生的四个手指,利用四个抓手高度精确地执行导丝的推介操作。这个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导丝的精确旋转和推进,而且还具备触觉感知功能,为手术的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它还可以控制多类型的导管,并配备了独特的无菌消毒盒和磁性快拆设计,实现快速、便捷的拆装操作,整个过程仅需3秒。

随着介入技术在基层的普及进程不断加快,唯迈医疗正致力于利用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技术,实现医生在异地进行手术操作。这项技术革新将极大地推动介入手术机器人在基层的广泛应用,为患者带来更为便捷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在圆桌探讨中,我们深入探讨了一个重要话题:国产手术机器人能否走出第二路径?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术机器人的精准度和安全性不断提高,其在医疗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我们期待着国产手术机器人在未来能够不断创新和发展,走出一条独特的路径,为医疗行业带来更多的突破和进步。

主持人田立,作为深创投健康产业投资总监,聚焦在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资领域。与他并肩的,还有元化智能董事会秘书尤源、动脉网蛋壳研究院院长姜天骄和爱博医疗机器人总经理郭健。他们共同探讨了一个热门话题——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前景。

手术机器人,凭借其创伤小、精度高、降低医生学习曲线以及标准化手术操作的优势,不仅在医疗领域引发了一场革命,也成为了资本追逐的热点。它不仅缓解了现有医生资源的短缺现状,更以其独特的价值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随着技术的持续突破和政策的不断加码,手术机器人市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这个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未来的应用场景也将更加广泛。无论是从医疗技术的角度,还是从资本市场的前景来看,手术机器人都是当下最值得期待的创新之一。

田立、尤源、姜天骄和郭健等人,作为产业界的代表,对手术机器人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他们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拓展,手术机器人将成为医疗领域的一股强大力量,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在火热的赛道中,手术机器人正在迎来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真正把握这一机遇,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如何提高手术机器人的渗透率,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并解决临床上的痛点问题。在最近的圆桌讨论中,元化智能董事会秘书尤源、动脉网蛋壳研究院院长姜天骄和爱博医疗机器人总经理郭健,围绕“国产手术机器人是否能走出第二路径?”这一主题,分享了他们的观点。

尤源指出,中国手术机器人的渗透率较低,与商业模式、产品完整度和核心零部件等多方面有关。他强调,国内缺乏功能复杂、能解决更多术式的手术机器人。产品的完成度和核心零部件的攻克程度也制约了国内手术机器人的发展。

姜天骄则谈到了国内手术机器人发展所面临的供需两端问题。从需求端看,集采可能对手术机器人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而从供给端看,关键在于产品是否能提升临床诊疗效果并节省治疗费用,以及这项技术是否对“腰部”医生有价值,能否提升他们的手术能力、缩短学习曲线并获得认可。这些因素都能加快技术的渗透程度。

郭健则从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历程谈起,表示虽然国内在这方面的发展起步较海外晚,但医疗领域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他提到,中国存在的优质医生匮乏、医生资源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为手术机器人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只要深入解决临床痛点,真正做好医工结合,就能提高产品渗透率。

三位专家一致认为,要想让手术机器人在中国市场上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并解决临床痛点问题,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提升产品功能完整性、攻克核心零部件、优化商业模式、关注临床需求并加强与医生的合作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手术机器人在医疗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