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及前景分析
一、人形机器人的构成与价值分布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大亮点。近日,特斯拉在其AI Day上展示了其最新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的惊人进展。
在特斯拉的首款人形机器人擎天柱的概念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其设计精巧且强大。这款机器人身高5英尺8英寸,体重仅为125磅,却拥有45磅的承载能力和出色的硬拉能力。它的运动控制完全依赖于先进的算法技术,类似于特斯拉电动汽车的智能算法。自2021年首次亮相以来,擎天柱经历了多次迭代更新,逐步展现了其近乎完整体的新一代人形机器人形象。它将在不久的将来,即今年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擎天柱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十分复杂而先进。最新一代Optimus机器人拥有多达28个关节,其中包括14个旋转执行器和14个线性执行器。而其灵巧手的关节设计更是让人惊叹。共有12个关节分布在两只手中,每只手的五指多关节设计使其具备了自适应抓取能力。拇指采用双电机驱动弯曲和侧摆,而其他四指则各由一个电机驱动。这种设计使得机器人能够轻松地抓取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其手部还具备工具使用能力和小物件精准抓握能力。整个机器人的执行器分布在身体的各个部位,使得它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和任务。
第二章: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的价值分布
参考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的价值主要集中在FSD系统、AI芯片、执行器、灵巧手、肢体骨骼等核心部分。其中,FSD系统和AI芯片作为特斯拉的核心竞争力,单机价值量约为50000元,成本占比约为26.5%。执行器部分,包括旋转执行器和线性执行器,成本占比分别为23%和28%,主要由第三方供应。灵巧手与肢体骨骼的成本占比分别为7%和13%。在第三方供应的非总成零部件中,无框力矩电机、行星滚柱丝杠、谐波减速器、力矩传感器、编码器和空心杯电机的需求尤为显著。
一、人形机器人主要环节解析
第二章:减速器的技术与市场
1. 减速器概述与技术壁垒
人形机器人中,减速器是一个关键组件,主要分为RV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两类。谐波减速器因其单级传动比大、体积小、质量小及运动精度高等优势,特别适用于轻负载精密减速领域,如人形机器人。其能在密闭空间和介质辐射的工况下正常工作,技术壁垒较高。相比之下,RV减速器则更适合重负载部位,如机器人大臂、机座等。随着技术进步,国产替代在减速器领域正在加速进行。
2. 谐波减速器的技术难点
谐波减速器的技术难点包括齿形设计、材料选择、加工设备、制造工艺和一致性等方面。这些技术壁垒使得谐波减速器的研发和制造具有挑战性,但也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精密的控制和高效的能源利用。
通过精细的齿形设计、优质的材料选择、先进的加工设备和精细的制造工艺,谐波减速器能够实现高效、稳定的性能,为人形机器人提供精准的动作控制和灵活的操作能力。针对所提到的技术难点,尤其是减速器的技术挑战,体现在其复杂的设计和精密的制造过程中。对于谐波减速器,齿形设计的高度、宽度和形状对减速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而柔轮的不断形变也对材料的选择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柔轮的超薄设计使得加工和切割变得极为复杂,需要依赖高精度数控设备。而在RV减速器中,其结构的复杂性要求加工精度达到极致,否则任何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产品的磨损。两种减速器的加工流程和工艺都对产品的性能和寿命产生直接影响。其中的一致性是量产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既要保证产品质量,又要保证生产速度。
关于减速器的市场现状,长期以来,全球机器人减速器市场被日本企业所主导。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国产替代的趋势已经显现。国内厂商已经在RV和谐波减速器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随着国产精密减速器的研发成功,价格优势也日益凸显。
丝杠技术也是另一项面临高替代空间的领域。丝杠产品作为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理想产品,在工业精密机械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滚珠丝杠和行星滚柱丝杠是两大主要类型。行星滚柱丝杠作为一种高精尖产品,具有许多优势,如高转速、高载荷等,已经在航空航天等全球高精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民用领域的应用也将逐步扩大。目前这一领域仍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但随着国内企业的技术突破,国产替代的空间将会逐渐增大。
滚珠丝杠的传奇故事始于1874年,它的诞生为现代机械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美国通用公司在汽车的转向装置上首次应用了这一神奇元件,而在数控机床领域,滚珠丝杠更是成为了理想进给元件。随着工业国家的蓬勃发展,滚珠丝杠副的研究与生产得到了极大的推进。从英国的ROTAX到日本的NSK,众多工业发达国家的厂家纷纷涌现。我国的滚珠丝杠研制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虽然国内企业如汉江机床、山东博特精工等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高精度产品领域,我们仍有赶超世界先进企业的空间。在高端市场上,德国和日本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而我国则主要活跃在中端市场。
谈及行星滚柱丝杠,它的历史同样辉煌。瑞典的Carl Bruno Strandgren首次申请了循环式行星滚柱丝杠专利,经过不断的技术革新与发明,行星滚柱丝杠逐渐崭露头角。瑞士的Rollvis公司以及瑞典的SKF都投入大量精力研制此技术。美国的Exlar和德国的Rexroth更是将其成功应用于机电作动器中。在我国,日本和欧洲的滚柱丝杠企业占据了高达90%的市场份额。我国企业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实力仍有待提高。
无框力矩电机作为执行器驱动装置的代表,其国产替代空间巨大。无框电机与伺服电机同属永磁同步电机,但其设计独特,只有定子和转子部件,摒弃了伺服电机的外壳、轴、轴承等部件。这一创新使得其在应用上具有更广泛的潜力,也为我国电机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这些技术领域的进步与革新,不仅推动了工业领域的发展,也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技术发展的无限可能。无框力矩电机:卓越性能,引领机器人与自动化新纪元
无框力矩电机,一款在机器人、医药、包装、印刷等领域大放异彩的驱动装置。其设计紧凑,输出力矩强大,即使在堵转情况下也能持续运转。它的独特之处在于采用了更大的直径长度比、较高的极数和更低的转速,从而提供了相较于普通伺服电机更大的扭矩。
这种电机的真正壁垒在于其磁路和工艺设计的精湛技艺。想象一下,在低压供电的环境下输出较大的功率,这需要怎样的技术功力?海外厂商如韩国TM TECH、美国科尔摩根、德国TQ Robodrive等,凭借其先进的磁路和工艺技术,在行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国内企业在转矩密度方面与这些国际巨头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美国科尔摩根作为全球领导者,拥有超过70年的运动控制研发经验,其电机性能处于全球第一梯队。
走进空心杯电机的世界:微型伺服领域的“明珠”
空心杯电机,因其转子形状酷似杯子而得名。这是一种微型伺服电机,通常尺寸不超过40mm。它的绕组结构特殊,取消了铁芯设计,仅由线圈按照一定的排列绕制而成。这种电机被誉为电机领域的“上的明珠”,代表了微型伺服电机的高性能方向。
从传统直流有刷电机到现代的空心杯无刷电机,技术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有刷电机的换向是机械的,随着电机的旋转,电刷沿着换向器滑动,产生动态磁场。这种设计容易导致损耗。而无刷电机则通过驱动器实现电子换向,由于没有电刷,所以被称为“无刷电机”。空心杯电机的定子部分采用空心杯绕组和无齿槽铁芯设计,兼具高转速、长寿命、低噪音的特性,以及高功率密度和高效率的优势。
空心杯电机的生产关键在于线圈的生产。其核心壁垒包括线圈设计、绕线工艺和绕线设备。这种电机的发展趋势是体积更小、转速更快、功率密度更高、良率更好。这一切的核心都在于线圈的绕制技术。导线的线径、匝数、线性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电机的核心性能。国内的一些厂家,如步科股份和航天电器(002025),在这一领域已经展现出了性价比优势。
在这个微型化的时代,空心杯电机以其灵巧的设计和卓越的性能,正成为各种驱动装置的新宠。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电机将在未来引领一场驱动技术的革命。在电机制造的尖端领域,线圈绕制无疑是核心技术的关键所在。线圈设计无疑是此技术的灵魂,不同的绕线类型在自动化率和铜耗方面各有千秋。绕线设备和方式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先进的空心杯绕线工艺与设备直接影响电机的性能。空心杯电机的绕线工艺,尤其是自动化绕线的机械性能差异,导致了空心杯槽的满率变化,这种变化使得线圈的稀疏程度不同,进一步影响到电机的损耗、散热及功率等核心性能。
我们必须注意到,海外厂商在空心杯电机技术方面占据领先地位,他们不仅掌握了先进的空心杯绕线工艺和设计,而且其设备价格高昂。这种技术壁垒不仅体现在硬件设备上,更体现在软实力方面,如市场影响力、销售渠道和等。而国内厂商主要以制造中低端产品为主,虽然在性价比上有所优势,但在高端市场仍然难以与海外巨头抗衡。
空心杯电机技术发源于瑞士、德国、日本等先进制造业国家,这些国家的厂商较早进行研制,拥有成熟稳定的工艺和性能卓越的生产设备。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一批头部厂商手中,如瑞士的maxon和德国的faulhaber等全球龙头企业。而在国内,鸣志电器是领军企业,其他如鼎智科技、深圳拓邦等公司组成第二梯队,主要面向国内中低端市场。值得一提的是,海外厂家的空心杯电机品类丰富,而国内厂家在同类型产品上虽具有性价比优势,但在高端产品的技术和品质上仍有差距。
力矩传感器作为力学感知部件,其技术壁垒极高。这种传感器能够测量机器人的接触力和压力,为机器人赋予触觉功能。一维力传感器和六维力传感器是力矩传感器中的常见产品。随着工业应用场景的复杂化,对机器人感知能力的要求不断增强,六维力传感器正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协作机器人末端、航空航天风洞测试、医疗领域和运动健康领域,六维力传感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形机器人的灵活手腕也有其一份功劳。
六维力矩传感器:应变、光学与压电技术的交融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六维力矩传感器逐渐崭露头角。根据其传感元件的不同,该传感器主要分为应变片式、光学式、压电/电容式三大类。目前,大部分六维力矩传感器基于应变式的测量,而电压电容和光学原理的传感器虽然已有理论研究与试验,但尚未在下游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的六维力矩传感器市场近年来吸引了众多新参与者。尽管行业存在高技术壁垒,真正具备批量供应能力的厂商仍然相对较少。根据2022年的国内销量数据,ATI、坤维、鑫精诚、宇立等公司位于市场第一梯队。每家公司的下游应用侧重点不同,展现出多元化的市场格局。ATI作为全球龙头企业,凭借其多年积累,应用面广泛。宇立在工业机器人的磨抛行业和汽车碰撞测试行业具有显著优势。坤维在协作机器人、医疗手术机器人、医疗检测机器人和康复机器人领域表现突出。鑫精诚作为苹果的供应商,已将其产品推广至3C领域,并在机器人和医疗行业进行布局。
再来看编码器:速度、角度、位置的感知者
编码器是一种用于测量角度、速度和位置的传感器,被誉为工业自动化的“眼睛”。由于其技术壁垒高,被誉为工业自动化的核心部件之一。按照技术原理,编码器可分为磁编码器、光编码器及电感编码器等。其中,光编码器以其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特点适用于高端应用,而磁编码器则以其环境耐受性强、小型轻量、高可靠性的优势受到青睐。在编码器成本降低和磁编码器性能提升的背景下,磁编码器的渗透率逐年上升。
在全球编码器市场中,海外厂商如日系的多摩川和欧系的海德汉凭借其深厚的技术实力、研发能力和长期积累的经验,享有广泛的声誉和市场份额。据MIR睿工业的数据,2022年,多摩川、海德汉、西克和堡盟在我国编码器市场中占据了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显示出较高的行业集中度。三、产业链核心企业:聚焦执行器总成领域的杰出公司
今天,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引领产业链的杰出公司,特别是在执行器总成领域的拓普集团与三花智控。它们作为此领域的翘楚,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实力与前景。
拓普集团:多元化汽车业务结合机器人事业部成就辉煌
拓普集团是一个拥有八大汽车业务板块并刚刚成立机器人事业部的平台化零部件巨头。它的汽车业务涵盖汽车NVH减震系统、内外饰系统等多个领域,单车配套金额最高可达3万元,凸显其在整车核心零部件领域的领导地位。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机器人业务的飞速发展,拓普集团近期成立了专门的机器人事业部,标志着公司全面进军机器人领域。
技术底蕴深厚是拓普集团的一大亮点。多年来,公司研发智能刹车系统IBS项目,在减速机构、电机、电控、软件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拓普集团还将技术横向拓展至热管理系统、智能转向系统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其在技术上的多元化与深度。特别是在机器人执行器业务上,拓普集团的核心优势包括电机自研能力、整合经验、精密机械加工能力,以及研发与测试资源的协同能力。机器人执行器是模拟人类运动协调性与多自由度灵活性的关键部件,拓普集团在这一领域的突破与创新,无疑为其在未来的竞争中增添了重要。
三花智控:另一领域的佼佼者
虽然本文的重点是拓普集团,但三花智控同样在执行器总成领域有着卓越的表现。更多关于三花智控的详细信息,我们期待在未来的研究中深入探讨。
拓普集团与三花智控在执行器总成领域的卓越表现,不仅反映了它们的技术实力与市场地位,也预示着整个产业链的繁荣与发展。我们期待这两家公司在未来的竞争中,能持续创新、不断进步,为产业链带来更多活力与机遇。三花智控:特斯拉的核心供应链之星,机器人执行器领域的领跑者
这家公司,作为特斯拉的核心供应商之一,正在积极布局机器人执行器领域,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其目光聚焦于仿生机器人机电执行器业务,深知驱动方式的重要性。在电机驱动和液压驱动两种主流的驱动方式中,电机驱动因其易于维护、低成本、易标准化的特点,成为商业化道路上的优选。这也正是公司技术研发的重点方向。
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全方位配合产品研发、试制、调整,公司致力于设计出满足仿生机器人需求的机电执行器产品。不仅如此,公司还积极筹划海外生产布局,以配合客户的量产需求为目标,展现其在机器人产业中的雄心壮志。
在2023年,三花智控与绿的谐波在墨西哥工业园共同成立了谐波减速器合资公司,展现了其在国际化道路上的坚定步伐。母公司三花集团更是参与了鼎智科技的上市战略配售,彰显了其在机器人领域的长远布局和雄心壮志。
“探秘减速器领域的佼佼者:绿的谐波、双环传动、中大力德与秦川机床”
2、重要企业解读:
(1)绿的谐波:国产谐波减速器的翘楚
作为国内谐波减速器的领军者,绿的谐波以其24.7%的市场占有率独领风骚。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该企业已成长为一家专注于精密传动装置研发、设计与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阵容包括谐波减速器及精密零部件、机电一体化产品以及智能自动化装备等,其中谐波减速器的收入占比高达93%。绿的谐波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下游占比达81%)、服务机器人、数控机床、医疗器械、半导体生产设备以及新能源装备等高端制造领域。该企业率先实现了谐波减速器的工业化生产和规模化应用,打破了国际品牌在国内机器人谐波减速器领域的垄断地位,奠定了其在国内谐波减速器行业的领先地位。
(2)双环传动:RV减速器的国产翘楚浮出水面
自1980年成立以来,双环传动长期致力于机械传动齿轮制造,其产品线广泛应用于乘用车、商用车、轨道交通、非道路机械以及电动工具、风电和工业机器人等领域。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齿轮业务的快速增长,驱动了公司营收的飙升。在机器人精密减速器领域,公司不仅前瞻性地布局RV减速器领域,而且其技术水准与产品性能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目前,RV减速器的国内市占率位居第二,但在国产市场中排名第一。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公司的减速器营收呈现迅猛增长态势,2019至2022年的复合增长率高达63.8%。随着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研发进展超出预期,产业化落地值得期待,双环传动有望借此新型减速器业务机会进一步拓展市场。中大力德:全品类减速器,深厚积淀展现卓越品质
中大力德(002896),自2006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自动化传动与驱动装置的研发制造。其前身中大电机厂自1998年起便以减速电机为起点,深耕行业多年。这家企业是国内少有的能够同时提供精密减速器(包括精密行星减速器、RV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伺服驱动、永磁直流电机和交流减速电机的企业,具有提供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实力。
随着行业的发展,中大力德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微型无刷直流减速电机、精密行星减速器、滚筒电机、RV减速器、谐波减速器、伺服驱动以及永磁直流减速电机等产品线日益丰富。企业紧跟行业小型化、集成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围绕工业自动化和工业机器人进行整合,形成了减速器+电机+驱动一体化的产品架构。不仅如此,中大力德还推出了多种模组化产品,如“精密行星减速器+伺服电机+驱动”一体机、“RV减速器+伺服电机+驱动”一体机、“谐波减速器+伺服电机+驱动”一体机等,实现了产品结构的升级,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秦川机床:老牌减速器的全面规格,实力彰显
秦川机床(000837)是一家历史悠久且实力雄厚的减速器企业。通过承担国家863计划,秦川机床攻克了机器人关节减速器的核心技术,成为国内规格最全、系列最多的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生产制造商。该公司的机器人关节减速器已有5大系列、23种规格、130种速比,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领域。
秦川机床不仅聚焦于机器人关节减速器的生产,还面向多个目标市场,如汽车行业、齿轮传动行业、机床行业等,充分利用其装备能力优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系列产品。公司加速谐波减速器的研发与试制,一旦产品商业化,将与其机器人关节减速器形成组合,共同突破,深化与下游客户的合作。秦川机床在AGV轮边减速机方面也有显著进展,噪音控制和牵引重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公司将继续依托其齿轮传动研发制造经验和精良的装备优势,为用户提供最优个性化方案。
探秘丝杠巨头:贝斯特与鼎智科技的创新之路
一、贝斯特的全面布局与直线滚动功能部件新赛道
贝斯特以全面的战略视野,通过设立全资子公司“无锡宇华精机有限公司”,全面进军直线滚动功能部件领域。其产品涵盖高精度滚珠/滚柱丝杠副、高精度滚动导轨副等,精准瞄准高端机床领域、半导体装备产业、自动化产业以及机器人领域等市场。这一战略布局,不仅是对原有智能装备及工装业务的深化和突破,更是快速切入“工业母机”新赛道的关键一步。
贝斯特的成功布局得益于多方面的优势:公司汽车零部件业务的规模化、智能化生产技术和管理体系为其提供了坚实的基石。借助产业化验证平台,贝斯特不断提升滚动功能部件的质量和效率。凭借多年在智能装备和工业自动化集成领域的深耕经验,公司组建了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的团队,对滚动功能部件有着深入的理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鼎智科技:定制化精密运动控制解决方案的领先者
鼎智科技作为微特电机为主要构成的定制化精密运动控制解决方案提供商,在行业内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公司专注于线性执行器、混合式步进电机、直流电机、音圈电机及其组件等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
鼎智科技的线性执行器产品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已被迈瑞医疗、深圳新产业、美国IDEXX、美国Adaptas、韩国三星等企业广泛采用。公司打破国外垄断,其呼吸机配套音圈电机已在迈瑞医疗呼吸机中批量应用。
公司采取“整机生产为主、关键零部件生产为支撑”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实现了丝杆、螺母等线性执行器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在丝杆方面,公司独立设计T型丝杆的牙形及滚压轮,采用先进的滚压设备和生产工艺,确保丝杆精度、光洁度及传动效率等性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在螺母方面,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材料配方、模芯牙形及独特的脱模装置,与丝杆配合使用能达到极小的背隙和长传动寿命。
《探秘无框力矩电机:步科股份与禾川科技》
在自动化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无框力矩电机领域涌现出两颗璀璨之星——步科股份与禾川科技。
步科股份:国内低压伺服电机的领军企业
步科股份,作为国内低压伺服电机的头部企业,早期以人机界面为主业。随着技术的不断积累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公司逐步拓展产品领域,涉足伺服系统、步进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变频器等。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物流设备、机器人、包装设备、食品设备、服装设备、医疗设备、环保设备以及轨道交通设备等众多行业。
近年来,随着移动机器人与物流自动化等行业的崛起,以电池供电的低压伺服产品成为新的市场需求。步科股份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前瞻性地投入紧凑型精密低压伺服驱动技术的研发。通过解决电磁兼容性、散热效率和连接可靠性等问题,公司大大提高了电机控制效率、系统抗干扰能力和过载能力,实现了更紧凑的尺寸设计。其产品凭借高性价比,为下游的物流搬运机器人AGV、智能分拣线、服务机器人底盘等领域客户提供了定制化解决方案,赢得了显著的市场优势。
禾川科技:伺服系统的佼佼者
禾川科技,作为国内伺服系统的头部企业,主要产品包括伺服系统、PLC等,实现了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控制+驱动+执行传感+机电一体化”的全面覆盖。近年来,公司沿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延伸,涉足上游的工控芯片、传感器和下游的高端精密数控机床等领域。
其中,伺服系统作为公司的核心产品,搭载自主研发的编码器,在定位精度、速度控制、额定转矩等核心性能指标上展现了强大的竞争力。公司还加大了在工控芯片领域的布局,自主研发设计的驱动控制一体化SIP芯片集成了主控MCU、存储、运动控制算法和工业实时以太网IP,目前已成功推向市场。
这两家企业,步科股份与禾川科技,在无框力矩电机领域不断探索和创新,以其卓越的技术和产品,为自动化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鸣志电器:空心杯电机的领航者
核心概述: 鸣志电器作为控制电机及驱动系统的行业巨头,在国内乃至全球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在空心杯电机领域,更是标杆式的存在。这家企业不仅在HB混合步进电机领域独领风骚,成功打破日资垄断的格局,更是积极进军海外市场,实现了全球布局。透过对美国AMP、美国LIN以及瑞士T Motion等领先企业的收购,鸣志电器成功整合了技术资源与市场,将产品线从单一的步进电机拓展至伺服、无刷电机以及空心杯电机等多元化领域。随着太仓工厂的全面投产和越南工厂的启动,其产能得到极大释放,正加速进军半导体、工控自动化以及医疗生化等高附加值市场。值得一提的是,鸣志电器的空心杯电机性能卓越,无论是热处理还是响应速度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且价格较海外竞品更具优势。
力矩传感器:柯力传感大放异彩
柯力传感作为历史悠久的应变式传感器龙头企业,在国内市场享有崇高地位。自成立之初的1995年,该公司便围绕物联网战略进行转型升级,如今已构建了工业物联网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柯力传感的下游客户遍布交通、冶金、工程机械等领域,同时积极开拓海洋工程、石化、医疗卫生等非衡器领域的新市场。在应变式传感器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六维力传感器正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作为技术和生产壁垒较高的六维力传感器领域的领军企业,柯力传感正在加快布局步伐。柯力传感还是市场占有率多年位居首位的力学传感器品牌,在海外市场上也享有较高知名度。公司不断拓宽传感器产品矩阵,参股意普兴、驰诚电气等企业,推进气体传感器、光栅传感器等产品的研发。其自研的三维力、六维力等多维传感器已具备高精度、高灵敏度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机器手臂运动、医疗设备等领域。 在编码器的领域中,奥普光电和伟创电气两家公司尤为引人注目。
来看看奥普光电。其持股65%的子公司禹衡光学,前身是中国最早的光电编码器及光学仪器专业制造商——始建于1965年的长春第一光学仪器厂。从制造出中国第一台工业编码器开始,禹衡光学就一直在编码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如今已经成功研发出包括金属光栅角度编码器、绝对式光栅尺等多系列光学编码器产品。而且,他们的编码器与国内主流机器人厂家如广州数控都有配套合作。特别是在伺服产品上,他们推出的25位绝对式光栅编码器,不仅精度更高,产品稳定性也更好,尤其适合协作机器人的使用。
接着,我们关注伟创电气。在最近的市场动态中,伟创电气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他们的磁电编码器和光电编码器已经进入到市场的小批量验证阶段,并且表现稳定。公司自制的编码器在通用伺服上已经开始试用,并且大部分伺服一体轮和轴关节里的编码器都是自制为主。他们正在循序渐进地推进自制编码器的使用比例,并预计在市场验证成熟稳定后,明年将逐渐替代现有的产品。
这两家公司在编码器领域都有着深厚的实力和不俗的表现。奥普光电凭借其子公司在编码器行业的长期积累和领先技术,持续为国内外的机器人行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而伟创电气则通过不断研发和创新,使他们的编码器产品逐渐走向市场前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这两家公司的前景都非常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