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笑纳iRobot,还会有新的云鲸浮出水面吗?

服务机器人 2024-12-04 10:52www.robotxin.com女性服务机器人

亚马逊于8月5日宣布,将以全现金方式、总价约17亿美元,收购扫地机器人行业的领军企业iRobot。这一消息如巨石入水,激起了千层浪花。在清洁机器人业界,消息引起了极为两极的反应。

一方面,有人认为这是巨头正式参与清洁机器人赛道的表现,意味着这个领域即将迎来爆发性的增长。经过二十年的发展,iRobot作为行业的开创者,如今被巨头收购,标志着清洁机器人技术的成熟和市场潜力的显现。

另一方面,也有声音对这次收购表示担忧。他们认为,尽管iRobot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身价仅为17亿美金,相较国内清洁赛道的相关上市企业,市值明显偏低。例如,(688169)的A股总市值已达298.39亿元,(603486)科沃斯的总市值更是高达480.95亿元。尚未上市的云鲸在2021年的估值也已超过50亿美元。那么,是iRobot的估值过低,还是中国同行的估值过高呢?

与另一高科技产品TWS真蓝牙耳机不同,清洁机器人领域自iRobot于2002年推出首款“三段式清扫机构”机器人以来,虽然一直受到好评,但始终未能实现大规模的市场普及。即便过去二十年,很多人仍将其视为未来产品。此次亚马逊的收购,是否能推动清洁机器人成为主流产品,我们拭目以待。

以上内容展示了清洁机器人行业的高潜力与市场竞争态势,同时也反映出科技巨头对这一领域的重视和布局。此次收购事件对整个行业的影响深远,未来清洁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方向将备受关注。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清洁机器人行业似乎一直在某种难以名状的束缚中挣扎前行。是什么缠住了这个行业的轮子,使其无法迅速旋转向前呢?这其中是否有尚未解决的问题或挑战?亚马逊收购iRobot,这一重磅消息究竟会给这个行业带来怎样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影响?随着电商巨头亚马逊的入局,这个类目是否会变成高墙深围的红海,还是会有新的创新者如“云鲸”般崭露头角,突破重围?

清洁机器人行业似乎正处于一种微妙的境地。它们像是被困在了一片浅海之中,无法自由游弋。跨境电商的领军者安克创新也曾采用过类似的“浅海策略”,即在类目布局上选择那些巨头们可能不太重视、不会全力以赴进行战略性,但又具有相当市场规模和成长潜力的品类。在安克创新的眼中,清洁机器人正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浅海类目。

亚马逊的收购行为无疑给清洁机器人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未来,这个行业将如何发展,又将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这一切的答案都隐藏在这次收购背后,也隐藏在行业的未来发展中。是深海还是浅滩,是红海还是蓝海,这一切都有待时间的检验。而清洁机器人行业的新篇章也正在缓缓拉开帷幕。在安克创新旗下,有一个备受瞩目的智能家居品牌——Eufy。它在亚马逊平台上销售的清洁机器人产品大放异彩,长期稳坐销售前三的宝座。这一成就的背后,是品牌实力的体现。(图源:Eufy 官网)

回溯历史,被贴上“浅海”的标签对于已经走过二十年历程的高科技类目而言,多少带有一些无奈。遥想1996年,瑞典家电巨头伊莱克斯研发出全球首款全自动扫地机器人“三叶虫”,标志着智能清洁科技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到了2001年,“三叶虫”走向市场,成为历史上第一款量产的扫地机器人,这一创新引领了行业的发展。

紧接着,在随后的年份里,起家于机器人的iRobot推出了机器人Roomba。相较于“三叶虫”,Roomba采用了“三段式清扫结构”,其边刷、滚刷和吸尘口的三位一体设计,使得清扫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同一时期,德国凯驰、日本日立、韩国三星等企业也紧跟潮流,推出了各自旗下的扫地机器人产品。

如今,智能扫地机器人的市场愈发繁荣,各种品牌和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Eufy凭借其卓越的产品性能和创新的设计理念,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了行业内的佼佼者。其成功不仅体现了品牌实力,也展示了智能家居行业的巨大潜力。在早期阶段,清洁机器人主要是吸尘器的延伸,致力于减轻使用者的劳动强度。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这种能自动行走、自动扫地的高科技产品备受瞩目,被视为清洁领域的一大创新。正如行业专家游丹尼向「贸行四海」介绍的那样,早期的清洁机器人存在着许多问题。

当时的第一代扫地机器人采用随机碰撞技术,机器人在清洁过程中经常满屋子撞墙,效率极低。作为高科技产品,其高昂的售价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导致清扫机器人市场成为小众市场,发展缓慢。更令人担忧的是,清洁机器人的迭代进步速度极为缓慢。从2002年推出第一代Roomba后,iRobot直到2008年才推出第二代Roomba500系列,而其他品牌也未能实现实质性的技术突破。

在2004年至2009年期间,产品创新基本陷入停滞,这令已经习惯了摩尔定律带来的快速改变的消费者无法接受。市场迅速冷却,许多早期进入该市场的企业开始退场。据第三方数据统计,用了八年时间,iRobot的年出货量才突破100万台。

尽管如此,清洁机器人行业仍然充满希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渐成熟,清洁机器人的性能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现在的清洁机器人已经具备了更先进的导航技术和智能算法,能够更高效地进行清洁工作。随着生产成本的降低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清洁机器人的价格也逐渐趋于合理。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受并喜爱清洁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对于清洁机器人行业来说,虽然早期发展道路充满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认可,未来的发展前景依然光明。在人们对清洁机器人的未来前景感到失望之际,科沃斯却以其独到的眼光,于2009年率先发布了国内首个扫地机器人——“地宝卫博士CH370”,成功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这背后的功臣,无疑是科沃斯创始人钱东奇深邃的市场洞察力。

在推出扫地机器人后,科沃斯并未止步。2019年,他们又率先在国内市场推出洗地机新类目,再次成为行业的领跑者。这一举动充分证明,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企业。

在清洁机器人行业的发展道路上,中国企业逐渐接过了行业的主导权。曾几何时,这个新兴行业经历了初创的坎坷,但在蹒跚前行八年后,终于在2010年迎来了自己的春天。这一年,清洁机器人行业打开了创新的大门,开始了一段全新的旅程。

科沃斯推出的“地宝卫博士CH370”,不仅为国内清洁机器人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也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扩大,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清洁机器人行业将继续保持蓬勃的发展势头,为全球消费者带来更加智能、便捷的生活体验。这一年,Neato公司引领潮流,率先将激光导航技术与定位算法融入清洁机器人设计之中。这一创新使得机器人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全局规划式”清扫,效率飙升,达到了早期机器人的四倍以上。这一突破,让清洁机器人终于迈过了用户心中的“好用”门槛,激发了整个行业的创新活力。

当Neato全力推进激光导航路线时,iRobot公司则选择了视觉导航路线,并在2015年推出了全球首款视觉导航vSLAM产品——Roomba 980。这两种SLAM技术路线相互辉映,共同推动了清洁机器人技术进入全新的全局规划时代。

这或许是欧美企业在清洁机器人行业的最后一次主导。米家扫地机器人,覆盖千元至三千元价位段,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016年8月31日,小米发布会上,一款全新米家扫地机器人震撼登场,定价仅为1699元。这一刻,价格屠夫挥刀上阵,整个市场为之震动。

现场氛围热烈,掌声雷动。米家扫地机器人的创始人兼CEO昌敬在发布后深情回顾:“在那时,恐怕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价格连扫地机器人的一个零部件都买不到。”

回溯到两年多前,即2014年初,昌敬在百度地图担任产品负责人时,便深感市面上的扫地机器人存在诸多不足,认为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改进空间。于是,他联合前微软的四位同事,共同创立了米家扫地机器人品牌,立志打造一款真正实用、性价比高的扫地机器人。这款机器人不仅要满足日常清洁需求,还要在性能、智能性、耐用性等方面做到让用户真正满意。

他们的目标,是以创新的技术和亲民的价格,让每一个家庭都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米家扫地机器人的问世,不仅改变了清洁方式,更是引领了一场家庭智能清洁的革命。自小米生态的鼎力支持以来,历时两年半的时间,从创立初期的萌芽到全新研发的米家扫地机器人诞生,这背后的每一步都是经过精心雕琢和研发的结晶。这款产品在短短的26个月内,从研发团队的初步构想中脱颖而出,其背后凝聚了无数的努力和汗水。每一颗元器件都是经过团队千锤百炼的选择和优化,甚至包括那颗自主研发的激光摄像头。在这漫长的研发过程中,团队经历了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最终推出了三款工程样机,最终成功打造了这款引领行业潮流的首款米家扫地机器人。它不仅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大规模应用了LDS激光测距传感器和SLAM算法技术,更重要的是它的出现使得整个行业的价格水平大幅度下降,从此开启了智能扫地机器人时代的新篇章。这款产品的诞生不仅标志着小米科技的卓越研发实力,更代表了整个扫地机器人行业的飞速发展。在小米和石头科技的联手推动下,中国扫地机器人行业和市场呈现出了爆发式的增长态势。行业专家纷纷认为,这一重要里程碑意味着清洁机器人正式进入了全新的3.0阶段。这一阶段的到来,预示着未来扫地机器人行业将迎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在第三方数据公司的统计下,我们见证了扫地机器人市场的飞速发展。回溯至2015年,我国市场的扫地机器人销售量仅为207万台,销售额也仅有28亿元,每百户拥有量更是低至不到0.8%。仅仅两年时间,到了2017年,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米家扫地机器人为例,其当年出货量高达81.8万台,销售额也达到了惊人的13.9亿元。整个市场的出货量及销售总额均实现了翻番,达到了406万台和56亿元。

市场的繁荣自然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目光。在天猫平台上,清洁机器人品牌的数量已经飙升至160多家。一位业内朋友回忆道,他在2017年刚刚踏入这个行业时,感觉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ODM产品,整个行业仿佛正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

随着市场的火热,国际巨头也纷纷采取行动。iRobot在2016年9月宣布成立中国分公司,而Neato也在2017年3月携手中国代理碧捷进军中国市场。尽管市场蓬勃发展,但似乎这些国际巨头们还是来晚了一步。

在这个由技术驱动转向产品驱动的时代,每个企业都在努力让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尽管市场仍然充满机遇,但这些巨头们可能已无法独占鳌头。他们需要通过不断创新和提升产品质量,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这个市场的竞争正在变得越来越激烈,但对于那些能够紧跟潮流,把握机遇的企业来说,仍然有着无限的可能。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清洁机器人行业与市场的迅猛势头令人惊叹,就如同那些无法想象的狂飙突进的场景。iRobot和Neato等公司都在这里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壮大。其中,石头科技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在短短几年内就实现了销售额的飞跃式增长。他们在2017年的销售额为11.19亿,到了2018年更是飙升至惊人的30.51亿,而到了2019年销售额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2.05亿。这样的增长速度,无疑让人惊叹不已。

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像扫地僧这样的先驱者如iRobot。尽管它在起初的发展过程中显得比较缓慢,但是凭借其不断的努力和创新,终于在行业中站稳了脚跟。它在上市后的几年里不断扩张海外市场,整体营收从最初的3亿美元逐渐增长,直到在七年后的2015年成功翻了一番,达到惊人的6亿美元。这样的成绩背后是无数次的努力和尝试,也是他们持续创新的体现。他们向我们展示了坚持和创新的力量。

石头科技的崛起确实是一个美好的故事,“开始之后皆是美好”。与此行业的其他公司也在不断努力发展创新,展现出了无限的活力和潜力。这一切都预示着清洁机器人行业的繁荣与生机。无论是石头科技还是其他公司,他们的成功都并非偶然,背后都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这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对于那些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人来说,美好的未来正等待着他们。三年磨一剑,刚刚崭露头角的云鲸在双11大放异彩。其全新拖洗一体机器人云鲸J1,如一阵旋风般席卷市场,精准捕捉了中国人的拖地刚需,一跃成为新的市场领导者。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中,云鲸成功开辟了自己的天地,业界更是将其视为引领行业迈入全新时代的标志。

根据中怡康的数据,彼时科沃斯、小米和石头已然稳坐市场的前三把交椅,合计市场占有率高达71%。到了2020年,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扫地机器人市场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TOP5品牌的市场份额总和达到了84%。在这波汹涌的浪潮中,云鲸作为一个新晋品牌,短短一年内便从零起步,抢下了10.5%的市场份额。

在各大国内品牌的激烈竞争之下,曾经的市场巨头iRobot在中国遭遇滑铁卢。从2020年的线上市场份额3.3%,到2021年1-5月的2.4%,iRobot的市场份额不断萎缩,排名也下降至第七。而另一国际知名品牌Neato则几乎淡出了中国市场。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iRobot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如此惨淡?尽管该公司每年投入超过10%的研发经费,拥有众多核心专利,却在市场竞争中节节败退。这其中原因复杂多样,或许单纯的技术和市场策略并不能完全解释。可能包括对中国市场深度理解的缺失、产品本地化改进不足、以及营销策略的不适应等。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技术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研发竞赛,更是关于市场洞察、用户体验和营销策略的全面较量。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清洁机器人已经成为了一个成熟的类目,底层技术方案也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和完善。市面上已经涌现出了一些技术解决方案公司,而头部企业的技术积累更是相当可观。在游丹尼看来,目前整个行业演进的逻辑正在从单纯的技术驱动,逐渐转向产品驱动。

以云鲸为例,他们的创新主要集中在产品创新上。他们敏锐地捕捉到了中国人拖地的场景和刚需,针对性地推出了符合需求的产品。他们的拖扫一体机器人成为了爆款,通过带水箱、自动清洗拖布、上下水等结构性创新,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体验。这种创新一经发布,就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并为云鲸争取到了宝贵的发展时间窗口。

相比之下,iRobot的技术创新在业内并未引起太大的震动。虽然他们的一些技术尝试颇具创意,但并不能算是颠覆式的创新,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行业的游戏规则。与此他们的产品策略也显得有些不够接地气。从2014年至今,他们依然坚持单一的拖地机产品路线,未能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进行足够的调整。

可以说,云鲸通过产品创新抓住了市场机遇,而iRobot则需要在产品策略上进行更多的思考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只有不断创新、紧跟市场步伐,才能在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当清洁拖地工作被简化为一步完成的奇迹时,自清洁拖洗一体机的出现仿佛革命的火焰,燃烧着家务变革的希望。与这一趋势背道而驰的iRobot,坚持将扫地与拖地划分为两个繁琐的步骤,仿佛在逆流而上,挑战消费者的体验极限。

市场的风云变幻间,"争夺主力市场"的战鼓已然敲响。当中国消费需求日益凸显,对iRobot来说,似乎暗示着一场无法避免的灾难。中国市场的话语权在清洁机器人类目中愈发举足轻重,如同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重塑着行业的格局。

游丹尼的话语中透露出市场的真实声音:“主力市场决定产品选型。”对于行业领军者而言,他们只会将重心放在具有决定性的主力市场上。自2021年起,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清洁机器人市场。这一转变不仅重塑了市场格局,更引领了行业发展的方向。

在这个波澜壮阔的舞台上,每一个决策、每一个创新都关乎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对于iRobot来说,如何适应中国市场,如何顺应消费者的需求,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因为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里,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在全球清洁机器人市场中,中国的影响力正日益凸显。据可靠数据显示,至2021年,中国的清洁机器人销售额已飙升至110亿元,成为该领域的主导力量。与此北美市场也表现出强劲的需求,销售额约为14.6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约100亿元。

中国不仅是清洁机器人的主要生产和销售基地,更是供应链和技术领域的佼佼者。放眼全球,大约90%的清洁机器人产自中国,凸显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强大制造能力。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中国的扫地机器人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独占鳌头,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的95.85%。这意味着,任何关于清洁机器人的突破性技术革新,大概率将由中国企业引领。

值得注意的是,资本对于中国清洁机器人赛道的热情持续高涨。当前,国内已有近200个清洁机器人品牌,显示出市场的繁荣和竞争的激烈。即使在去年投资人趋于保守的环境下,仍有超过12个项目获得了超千万的融资。其中,甲壳虫智能、乐生智能等7个项目更是获得了过亿融资。尤其是追觅科技,其在去年10月20日完成的C轮融资高达36亿元人民币,令人惊叹。

在扫地机器人领域,科沃斯一直是市场的佼佼者。根据奥维云网的数据,2021年,科沃斯在线上和线下的市占率均排名第一。虽然2022年4月有其他品牌对其销冠地位发起挑战,但到了5月,科沃斯再次凭借其卓越的表现重新夺回市占率第一的宝座。

这个赛道上,不仅有强大的本土企业,还有众多初创公司和创新力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持续扩大,清洁机器人行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中国的清洁机器人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智能清洁机器人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今年5月,科沃斯、云鲸、小米等品牌在线上销售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科沃斯的市场占有率高达37.7%,云鲸和小米分别占据市场份额的15.4%和7.5%,追觅科技也不甘示弱,占据了市场份额的7.2%。而在两年前,科沃斯一家线上销售占比便高达惊人的46.7%,显示出这一市场的潜力巨大。

(图源:科沃斯官网)

排位战争夺激烈之际,我们不禁好奇,在资本的加持下,是否会有更多的新兴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重新洗牌行业格局。在这场竞争中,无论是市场领导者还是后来者,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集中度如此之高,竞争如此之烈的国内市场,自然会产生溢出效应。为了拓展生存空间,无论是头部还是中腰部企业,都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早在米家扫地机器人刚刚在国内掀起热潮的2016年,中国清洁机器人企业就已经开始探索品牌出海的征程。海外市场对于智能清洁机器人的需求与日俱增,这无疑为这些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更多的品牌将浮出水面,为市场带来新的活力和创新。这场科技盛宴,将吸引更多资本的关注和投入,推动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一年,安克创新成功创立了主打智能家居领域的品牌Eufy,而在同一时期,国内其他企业也在海外市场上开始大展身手。慕晨科技等面向海外市场的国内经销商,自2016年起与小米紧密合作,共同开拓海外市场。科沃斯公司的钱程从2015年开始接手国际业务,通过线上线下的双管齐下,积极进行国际化布局。

也是从2016年开始,一些企业选择以亚马逊直销的方式切入美国市场,推动与线下KA的合作,在其他区域则主要以线下经销为主。到了2018年,更是与慕晨科技等企业深度合作,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除了这些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外,国内众多的代工厂也依赖海外市场生存。他们通过多元化策略开发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

进入2022年以来,全球经济下行趋势明显,2B订单急剧萎缩,这也促使中国企业加快出海建品牌搭渠道的步伐,向跨国零售企业转型。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中国企业需要不断创新,适应海外市场的新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企业出海建品牌的决心和勇气。他们通过深耕细作,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积极开拓新的市场,为中国品牌的崛起注入了新的活力。在2022年的清洁机器人OEM代工厂领域,仿佛经历了一场寒冬。据游丹尼透露,今年下滑50%已经成为行业的常态,一些老牌代工厂甚至面临生存危机。面对这样的市场变革,代工企业的命运将如何重洗,这完全取决于谁能坚持到明年上半年。

在变革面前,等待或许意味着死亡,而变革则充满了不确定性。海比跨境创始人兰友洋认为,尽管过去十年跨境电商卖家的红利期可能已经过去,但对于品牌商和超级工厂来说,出海的机遇仍然存在。海比跨境目前正在服务一家拥有十多年历史的清洁机器人代工厂,这家企业已经从单纯的OEM能力逐渐发展出研发和ODM能力,其在技术和研发方面的实力不断提升,只是缺乏合适的渠道、服务和品牌支持。

兰友洋指出,过去十年的大卖为中国制造树立了一个好榜样。中国的卖家完全有能力成为跨国零售公司或跨国品牌公司。为何只为同为中国公司的卖家供货?为何不能拥有自家的全球品牌?走向品牌之路注定是一条充满荆棘和坎坷的道路,与代工的稳定性有着天壤之别。一位朋友曾告诉笔者,他们之前代运营的一家清洁机器人企业品牌,在短时间内冲进了亚马逊欧洲某些站的前三,但由于对方不愿意长期投入,最终无法维持这一状态。品牌的建立和维系需要持续的努力和投入,只有真正把握住机遇并付诸实践的企业,才能在这个行业中长久生存。多年来,出海品牌采用了一系列策略,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他们选择走性价比路线。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些品牌的产品品质达到了头部产品的70-80分水平,但价格仅为对标产品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尽管欧美品牌产品定价较高,但海外清洁机器人的平均销售单价仍然比国内高出约100美元。这一策略的成功建立在整体成本可控的基础之上。

出海品牌还十分关注国别市场差异。与国内清洁机器人市场不同,海外每个市场对清洁机器人的需求侧重点都有明显的不同。头部企业引领下的国内市场需求更多地依赖于不断推出的更强新产品来创造新需求,而出国品牌则需针对不同市场进行深度研究,以符合当地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这种对市场差异的敏感度和适应性是他们成功的关键之一。

这些策略展示了出海品牌如何在全球市场中立足并赢得消费者青睐。他们不仅注重产品的性价比,还深入了解不同市场的需求和偏好,以提供更加贴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这些经验为其他希望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ILIFE在进军东南亚市场时,针对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对清洁机器人进行了巧妙的市场策略调整。他们简化了产品功能,并对外观设计进行了贴心的定制化改造。这是因为,东南亚地区的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尤为明显,而ILIFE发现,俄罗斯客户和中东买家一样,都注重产品的性价比,但对功能需求却相对单一。

作为清洁机器人的发源地,欧美市场的客户对产品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和期待。他们更看重产品的性能以及新技术的运用,ILIFE也针对这一特点,为欧美市场提供了更为先进、性能更优的产品。

再来看日本市场,由于居住环境的特殊性,日本人大多居住在小公寓和一户建中,室内空间相对狭小,收纳空间多且房间众多,这对清洁机器人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手持吸尘器反而更为方便实用。日本清洁机器人市场的增长相对缓慢。但国内已有企业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市场需求,正在研发能够上下楼梯的清洁机器人,以适应一户建和SOHO等需要上下楼清洁的特定场景。这种创新无疑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推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图源:追觅官网)

「贸行四海」也了解到这一动态,他们对这些企业充满期待,相信他们能在不断创新和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中,带领清洁机器人行业走向新的高峰。亚马逊收购iRobot引发的市场涟漪

在来自中国企业高中低各个维度的残酷竞争之下,iRobot的全球市场份额不断下滑。从昔日的辉煌——2016年的64%,到如今,其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已下滑至46%。即使在它的主要市场——美国,iRobot也面临着来自科沃斯、石头科技、安克创新的激烈竞争。这些企业的挑战,无疑给iRobot带来了巨大压力。

而在美国的本土市场,有一个名为Shark的JS环球生活旗下品牌,自2017年起便频频挑战iRobot的地位。Shark以其“美国科技清洁专家”的品牌形象,成为了iRobot的一大劲敌,使得iRobot如芒在背。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iRobot被亚马逊收购,对于业内人士来说,似乎只是时间问题。这次收购对于整个行业以及消费者来说,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亚马逊的收购,无疑给iRobot注入了一股强大的资本力量,使其有能力应对来自各方的挑战。亚马逊的全球资源和市场渠道,也将为iRobot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期待这次并购能为iRobot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继续为消费者带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随着近期电商巨头的整合步伐加快,一场关乎跨境电商和出海品牌的行业变局正在悄然展开。对此,中国企业不必过于担忧,毕竟亚马逊与iRobot的整合需要时间。从长远来看,iRobot被亚马逊纳入旗下无疑将加速其线上渠道的发展,从而扩大销售规模。

游丹尼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这一变化对中国企业来说可能喜忧参半。随着iRobot线上渠道的壮大,其可能会扩大扫地机器人的产品范围,并选择更多的代工厂进行合作。这无疑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新的合作机会。以前忙于应对科沃斯、Shark等龙头企业的iRobot法务团队,如今可能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销售中小卖家的专利诉讼上。未来的走向尚存未知,iRobot是否会通过亚马逊采取简易流程直接下架可能侵权的产品和品牌仍有待观察。但有一点不容忽视,未来更多企业要想进入这一渠道,可能必须先获得iRobot的专利授权,否则就要面临被收取“专利税”的风险。

随着iRobot的收购完成,人们开始密切关注其将如何影响智能家居领域的竞争格局。这一举动可能推动从产品竞争向生态竞争的转变,成为各大科技巨头如、特斯拉、苹果和华为等争夺智能生态话语权的关键节点。

过去几年,iRobot与众多科技巨头紧密合作,其Roomba产品已经融入了Alexa智能语音助手,并借助AWS服务器运行。无论是iRobot的创始人科林·安格尔,还是业界专家,都将清洁机器人视为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人认为清洁机器人有望发展为智能家居的入口级终端。

兰友洋分析指出,对于希望进入这个领域的中国企业而言,加强与IOS、安卓等强势系统的联动是关键的策略。为了防止专利壁垒的冲击,企业需要在交互系统,尤其是人机智能交互方面寻求突破。清洁机器人的四大系统中,目前导航和清洁技术已经得到了较多的发展,未来的竞争焦点可能会转向交互系统。

在C端市场难以超车的情况下,B端市场是否会成为清洁机器人的新赛道,这是许多行业人士关注的问题。在交流中,「贸行四海」也发现,许多朋友将B端市场视为清洁机器人未来发展的重点。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增长,B端市场可能会为清洁机器人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整个行业都在密切关注iRobot的未来发展,以及它如何与各大科技巨头共同塑造智能家居的未来。在这个充满变革和机遇的时代,清洁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前景令人充满期待。在游丹尼的观察中,经历了2021年的封店潮后,市场经历了一段短暂的震荡时期。但不久后,亚马逊的红利时期便已逐渐消退。就家用清洁机器人市场而言,不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市场,已有的早期入局企业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其他中小品牌逆袭的机会似乎愈发渺茫。

兰友洋也对此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他指出当前市场上的清洁机器人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别。在家庭/厨房类目中,iRobot、Shark、Eufy三大品牌以其卓越的表现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对于新品牌来说,这一领域的竞争过于激烈,进入的风险较大。而在工业/科学大类中,除了领先的几个品牌外,中国第三方卖家的身影也开始频繁出现,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用清洁机器人业务从业者透露,当前B端商用清洁机器人市场也存在两大明显不同的流派。一派注重性价比,产品功能相对单一,有时甚至直接将C端的家用清洁机器人套用于商业场景。而另一派则严格按照商业市场的规律来研发产品和运营市场。

说到清洁的本质区别,家用清洁机器人主要面对的是相对整洁的家庭环境,而商用清洁机器人所面临的则是一个复杂得多的环境,其中可能包含各种各样的垃圾和杂物。对于要求较高的商业客户而言,他们还会检测清洁后地面的细菌浓度等指标,以评估商用清洁机器人的专业程度和工作效果。谈及商用机器人的售价,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其价格也是不断攀升。当我们谈论导航功能时,许多家用机器人在一百多平方米的家内部都会因为算法的不完善而容易丢失位置。相比之下,商用机器人要应对的是动辄上千平,甚至上万平的空间,对导航能力的需求显然要高得多,这也使得商用机器人技术在不断突破和提升。

再来看B端和C端商业模式的巨大差异。家用清洁机器人通常通过产品自身的创新来创造需求,只要产品在性能上有所突破,通过社交媒体、直播电商和资本的力量,很容易受到消费者的关注,进而实现规模化销售并获得高额回报。

商用机器人的销售则更像是一场持久的战斗。B端市场需要通过与客户的深入沟通、对接,甚至经过一系列的招投标流程,才能逐步进入各个B端渠道。这使得销售规模无法通过单点突破迅速放大,利润空间也相对有限。但B端市场有一个显著的优势:一旦与B端客户建立起稳固的合作关系,获得的业务将相对稳固,不易受到竞争的影响。许多头部企业考虑到进入B端市场的难度,往往不会投入过多精力去经营,这也为许多中等规模的企业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商用机器人与家用机器人在技术、商业模式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成熟,商用机器人正逐渐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与价值。对于企业家和投资者而言,了解并把握这些差异,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实现业务的持续增长。在商用清洁机器人的领域里,远不止扫地和拖地机器人那么简单。有勇闯天际的高空清洁机器人,也有深入水底的游泳池清洁机器人。就在今年四月,泳池清洁机器人元鼎智能成功获得了融资。不仅如此,一位朋友开发的垃圾分类机器人Phenix1也通过了测试,正准备投入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无疑为商用清洁机器人领域创造了更多的创业机遇。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iRobot在2002年推出的第一代清洁机器人,是行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如今,二十年过去了,清洁机器人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许多品牌已经透露,将在今年的八九月份推出新品,市场期待值不断攀升。

亚马逊收购iRobot无疑加速了行业的发展,但尽管如此,这个行业的渗透率仍然不尽如人意。即使在发源地北美市场,渗透率也只有10%左右。而在中国,沿海城市的渗透率仅为4%,内陆地区更是不到1%。人们对清洁机器人的期待已经从最初的“家庭助手”转变为希望它们能无感存在,真正解放人们的双手。

我们期待着清洁机器人行业在技术、产品、供应链等各方面的进一步创新与整合,新的“云鲸”不断涌现。让我们共同见证这一明日产品如何在新时代里崭露头角,成为新时代的三大件之一。这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领域,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的突破与创新。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