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是人
服务机器人 2021-09-19 09:46www.robotxin.com女性服务机器人
当人类社会已经无话可说的时候,科学便会出来应付一下,转移危机。
这不,最近阅读了一些书的题目,竟然发现没有什么能够以最大的价值提供给我们的读者,这时候,我想到了科学。
机器人,表面是产业,实质是科学,我翻开了《与机器人共舞》这本约翰•马尔科夫的科学著作。
与XX共舞,在中国的句式中,表达的是一种不确定性,一种害怕与期待的复合情绪。它被广泛使用,始于当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总协定,那时候中国显得非常悲壮,叫“与狼共舞”。这个词现在想起来很有意思。与狼共舞的是什么?狼狈为奸的狈呐,否则,狼来了只有消灭掉,或者被狼吃掉。
但事实的确是,中国进入了全球化,“与狼共舞”。
如果说,加入世贸是一种制度变革,那么,“与机器人共舞”,就是以科技为核心的了。与狼共舞的结果,是我们搞的狼们非常狼狈。这其中中国式聪明占了很大成份,科学呢?与机器人共舞呢?
所以,我们必须从科学上认识机器人是什么。
AI和IA 两大致命分歧
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的不同,如同手机与苹果手机的不同,它完全是颠覆。
我们今天谈的机器人是智能机器人,它不是191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小说中,创造出“机器人”这个词时的机器人。今天的机器人,是和人工智能、人机交互、计算机、互联网概念共同构成的科学概念群中的机器人。
不仅机器人概念已经完全更新,机器人也让人让人与以前不同了,正如互联网让人与以前不同一样。这次围棋智能机器人AlphaGo与世界顶尖围棋高手李世石的五场对决,让人类对智能机器人的感知绝对与之前大不同。
至于怎么不同,我们今天还不是完全清楚。正如棋手们所说的,以前的棋手是人与人之间较量,现在的棋手要考虑的是人与智能机器人之间较量了。
在这些复杂的概念之间,如何厘清机器人的科学与产业,正是《与机器人共舞》中,约翰•马尔科夫要告诉我们的。
“机器人”是机器和人两部分组成的。在整个机器人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机器人究竟是“机器”还是“人”,或者说,机器人最终的发展是向人工智能还是智能增强方向,始终是机器人研发两大阵营的“致命分歧”。
作者围绕这两条主线,组织机器人发展过程中的事件、人物,让这本科学著作被赋予了强烈的故事性,而它纵贯机器人发展百年史特别是计算机和互联网时代的人工智能史,则让习惯于阅读历史书籍的中国读者,享受着擅长讲述科幻世界的西方思维的阅读大餐。所以,详尽读完本书的我,必须大呼过瘾。
人工智能和智能增强,即AI和IA,是两个机器人发展的不同理念。AI的理念倾向于“智能机器的人”,它要将人请出机器,要用智能的机器取代人,将来比如2045年超越人,甚至可能让人成为机器的奴隶。而IA则着力于用机器来扩展、增强、激发、强化人的能力,即立足“以人为本”。
在AI和IA之间,中国读者切莫用习惯下结论,即认为IA为“正途”。我们已经知道,中国文化习惯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研究,印度文化擅长人与神之间的关系研究,欧洲文化则注重在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倾注精力,不同的文化和思维倾向往往会有不同的考虑结论,这些不同的结论目前并没有谁更“真理”一些。
而在本书中,象比尔•杜瓦尔、汤姆•格鲁伯、亚当•奇耶、特里•威诺格拉德、加里•布拉德斯基,倾向于以人为本。书中暗表,比尔•杜瓦尔是第一个从AI跳到IA并在两阵营之中的人,亚当•奇耶就是那个发明Siri的合伙人(另两位是汤姆•格鲁伯和戴格•吉特劳斯),他被认为是站在了AI和IA之间的人。同样,斯坦福研究所和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以及另一位先驱麻省理工的明斯基,则在AI的大道上不懈前行,为“让机器变得智能,我们要让它们拥有意识”而努力。
无论是人工智能研发,还是智能增强研发,在一路走来的途中,视觉识别技术、语音技术、触屏技术、专家系统、音乐技术、分时系统等,及人工智能发展必须的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心理学、全球化、信息革命、生命科学等等相互期待、相互激发,催生出一个崭新的科学时代。
这期间,我们看到了商业的力量,微软、谷歌、苹果、Facebook、斯科拉这些垄断科技企业。他们是这个时代的企业,但他们也在人工智能时代集成、引导、催化着人工智能的发展。
比如苹果的乔布斯对Siri的收购和推广,特别是人工智能工程师和科学家在这些科学领域和企业之间寻找更能发挥才华的用武之地。在这些硅谷的大企业、大环境中,有着资金、团队、机会、市场和更广阔的技术创新和文化,机器人科学和产业,在一次次的冬天和春天交替中,与这个环境相互滋养,发展壮大。
八个章节构筑科学海洋
作者是一个记者,他的写作有严格的新闻学训练,即写作中每一个话题或者内容的5W2H原理。二是记者作家写作的中立、客观性,他不预设立场,能够全方位报道事件的真相。三是报道整个过程、影响和创意,并特别注意社会影响和对行业的影响,也就是注意发明者与时代、与历史、与相关者之间的互相映照,让读者得以看到全景,也容易对自己感兴趣的部份深入研究,或顺藤摸瓜、或按图索骥,获得一种开放式阅读的体验。
40多年的媒体从业经历,专注于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报道,约翰•马尔科夫是硅谷孕育出的资深科技记者。什么是资深科技记者?我们不会忘记刚刚过去的马航客机失联报道中那些对飞机、对卫星数据到通讯记录,从飞行轨迹到飞行时间、发动机、对雷达、对史上所有相关飞机事故中科技及人物和事件的主动进攻型报道,那就是科技记者们的杰作。
这还只不过是突发事件。资深科技记者的约翰•马尔科夫,他对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专注、系列、数据和批判、预言式报道,不得不让我想起了同样是记者作家的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全书由八个章节。第一章“人与机器,谁将称王”,是全书的总纲,作者提出的AI和IA两条主线,仿佛一本小说的悬念,引人入胜。
第二章“无人驾驶汽车,将人类排除在外”,毫无疑问是选择了人工智能最集中的科技领域和人类交通这个最敏感的社会、经济领域,讲述机器、司机和道路交通的故事。
第三章,“跨越2045,人类将运往何处”,则将机器人革命的严酷性,将人与机器的关系这个西方文化思维特长表现得现实而紧迫,而提出的诸如“无人驾驶汽车的交通事故原因是人还是机器”之类的问题,把科技发展对社会规则的冲击写的通俗易懂,而机器人(及其它科技进步)带来的新型的、更为广泛的技术转型对经济特别是就业的冲击,知识技能岗位即白领岗位的需求开始并肯定继续下滑的现实,技术带来的全球生产力布局的重新调整,跨国公司的资金、技术和生产的重新配置,这些都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全球性的变革,这些无不源于机器与人的关系的无预设配置,而全球面对的这次引发变革的,是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它让人类本身成为要素,将面临或许被机器人统治的可能。
第四章“从寒冬到野蛮生长,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这是机器人研发和产业界必须通晓的“自己”的历史。
第五章“以人为本,重新定义机器人”,和上一章相比,本章的内容离普通读者要近很多,因为这里边已经有很多涉及到微软、谷歌、苹果等公司及我们今天已然全然无法“抵制”的“机器”,它也更多地讲述着工程师和科学家这些“人”而非“机器”的故事,这些易与读者个人的创业、工作产生共鸣,读起来兴味盎然。
第六章“学会协作,人类与机器共存”,这一章是全书阅读起来最轻松的一章,因为我们已经通过了对深奥的人工智能的理解,我们也害怕自己被机器人吃掉,我们和本章的主题有着共同的愿望,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轻松地“顺着读”。
第七章“救援机器人,从模拟智能到智能增强”,一部小说故事的中国式大结局圆满。
第八章“收购Siri,苹果正式踏入智能增强阵营”,一般而言,我很少看到一个故事的大结局之后还会更精彩,就像看到了婚姻比恋爱更精彩的人间故事那样。不过,谁让又是苹果呢?其实想一想就明白了只要是硅谷,只要是科技,谁又能避开苹果呢?
当我随着《与机器人共舞》这本书的页码的翻动,“科学的海洋”五个大字冲击着我的全身。仅仅机器人科学构造的这个海洋,波澜壮阔与惊涛骇浪,已经不足以形容这个科学海洋的气象,因为这个海洋看起来已经无边无际,而与这个海洋交汇出现的人类的科幻海洋,则更不知道比它大了多少倍,也奇幻着无穷的倍加。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被整个书页承载的科学幻想、实验、探索、颠覆所完全吸引。智能机器人的科学发展历程,以及智能机器人所在的计算机背景、互联网背景、信息革命背景,科学与宗教、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伦理、科学与心理等整个科学与人类的命运的思考与冲突,还有必不可少的围绕机器人与智能的相关领域的科学家、投资者、政治家、军事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等凡与人类未来有关的一切人们,都在这个科学的海洋里或乘风破浪、或随波逐流,科学无与伦比的魅力与阅读灵魂出窍的快感,即使放下书本吃饭睡觉的间隔,也不曾消失半分。
当人类社会已经无药可救的时候,科学便会出来救治一下,创造机遇。
上一篇:机器人定义强调
下一篇:智能服务机器人多少钱一台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