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望镜+机器人、科学开启雨泵

服务机器人 2021-06-27 10:38www.robotxin.com女性服务机器人
京城汛期来临,据气象部门分析,北京市今年夏季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首都机场所在的东北部地区降水量较去年同期偏多四至五成。机场如何安全度过汛期?近日,新京报记者走进首都机场,探寻机场防汛的秘密。
 
【】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势利于雨水自排
 
夏季的雨、冬季的雪、经常可能出现的强风,都是影响飞机正常起降的因素。首都机场公共区管理部场区服务主管袁艺告诉记者,根据气象监测信息,今年首都机场的风和雨预计都将比往年同期偏多,极端天气的降雨天数约为3-5天。“人们常说’风调雨顺’,汛期往往是风伴随着降雨,防汛对机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2021年6月22日 首都机场 工作人员在机场周边水系进行清污。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不过,尽管降雨或将频繁“光顾”,但首都机场的地势特点恐怕会让雨水在这里占不到太多“便宜”。
 
袁艺解释说,总体上看,首都机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排水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机场西侧,即一号航站楼、二号航站楼区域,通过4条沟渠,从4个方向将雨水经天竺镇排往温榆河;二是机场东侧,即三号航站楼区域,雨水通过多个排水口和小中河故道,直接排入小中河流域。
 
不只这些河湖沟渠,被众多“飞友”追捧的机场“西湖”除了是拍飞机的绝佳位置,它最重要的功能是雨水调节池。“西湖”通过“细水长流”的方式减轻机场东侧排水压力,最终将雨水排至小中河。
 
机场飞行区是防汛最重要的位置之一,一旦出现大量积水,将严重影响飞机正常起降和飞行安全。袁艺告诉记者,首都机场飞行区地势较高,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雨水自流,顺地势排至温榆河以及小中河河道。
 
【】何时开启泵站,水位“说了算”
 
尽管如此,机场个别区域由于地势原因,仍然需要依靠泵站将雨水从地势低洼处抽出,进行强排水。
 
 
 
2021年6月22日,首都机场公三泵站内工作人员正在巡检。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在首都机场周边分布着众多雨水泵站,当机场的积水不能自流至排水河道时,工作人员将开启雨水泵进行强排水。首都机场公共区三号雨水泵站(以下简称“公三泵站”)就是其中之一。
 
公三泵站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担负着利用5台雨水提升泵强排“西湖”(雨水调节池)及景观河道雨水至小中河的重要任务。
 
首都机场动力能源公司航站楼分公司班组长赵哲飞介绍,防汛保障启动后,公三泵站值守人员将依据现场情况确定开启水泵的数量,根据雨水泵站设备操作规程启动排水作业,直到防汛保障结束。
 
具体来说,当水位达到1.8米时,启动1-2台雨水泵;当水位达到2.3米时,启动第3台雨水泵,即3台泵运行;当水位超过2.5米时,启动4-5台雨水泵;当水位达到1.6米时,逐台停止雨水泵。
 
今年的雨季来临前,首都机场已经完成所辖区域80个雨水泵房(站)、276个水泵的维护保养,并针对闸门及电力设施进行维修检测,确保汛期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与政府联动,设置“首闸”防倒灌
 
不过,瞬时降雨量过大、持续时间较长,仍然会给河道排水带来极大压力。
 
中小河不仅是首都机场的排水河道,也“负责”着周边村镇、企业的排水。袁艺介绍,2012年7月21日,北京出现特大暴雨,小中河整个河道水位快速上涨,甚至出现了雨水倒灌的情况,机场的积水已经无法依靠自流排出。
 
针对极端情况,“7·21”当天,首都机场所有泵站全部开启,进行强排水。,与顺义区水务局沟通,关闭“首闸”,将周边村镇、企业的排水分流至潮白河,小中河河道则全部留给首都机场排水,确保雨水不会倒灌至机场,影响飞行安全。
 
袁艺介绍,“首闸”设置在顺义区石门市场附近,为缓解机场排水压力,首都机场与顺义区水务局建立了沟通机制,通过调整“首闸”减轻小中河河道排水压力。“首闸”开启,雨水流向下游,进入小中河;“首闸”关闭,雨水则被分流至潮白河。
 
【】机器人+潜望镜,管线检查高效率
 
顺利度汛不仅需要应对突发,还需要在前期就做好应对准备。
 
袁艺所在的部门负责着机场辖内公共区6.6万余米管线及河道的管护和清淤。在汛期到来之前,检查管线、清淤河道是他和同事们最重要的任务。从去年开始,首都机场尝试使用QV潜望镜与CCTV机器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雨水管线检查,提高清淤工作效率。
 
负责机器人项目的工程师裴铁生认为,与传统的人工下井清淤作业相比,用潜望镜和机器人作业不再需要多个部门审批“走手续”,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
 
 
 
2021年6月22日,首都机场工作人员将潜望镜放入井下检查管线。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如今,工作人员只需将潜望镜深入管线内,哪里有破损、哪里有雨水混流都能“看”得一清二楚,配合“大眼萌”机器人,很快就能完成勘察作业。裴铁生介绍,潜望镜负责大范围检查,机器人负责精准检查,“大眼萌”的“眼睛”可以360°旋转,管线每一个细节都能“看”得非常清楚。
 
 
 
2021年6月22日,首都机场工作人员操作机器人准备下井作业。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记者采访时,正赶上裴铁生和同事们使用潜望镜和机器人检查管线。只见工程师连接好机器人后,将其缓缓放入管线,然后打开电脑,开启机器人工作模式,机器人回传的视频信号立刻清晰地出现在屏幕上。
 
 
 
2021年6月22日 首都机场 机器人在井下回传的实时图像资料。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裴铁生指着屏幕告诉记者“管线这里有一圈缝隙,是需要修补的地方。我们把所有管线检查完毕后,会出具一份详细的检查报告单,哪些管线需要修补、哪些管线需要立刻清淤,都会标注清楚。”
 
在潜望镜和机器人的协作下,截至6月中旬,首都机场已完成公共区内雨水管线、沟渠、河道6万余米的清淤维护,清淘雨水井约1200个、雨水箅子约7400个、杂物521吨,泵站清淤23吨。
 
截至6月中旬,整个首都机场已对辖区内近20万延米的雨水沟渠和管涵进行了全面清淤,针对航站楼屋面、天窗等多处易堵塞渗漏部位进行了修补。外围部分,已完成排水沟渠和管道的清淤以及区域内雨水泵房的维保,并储备了充足的防汛物资。
 
多知道一点防汛排水能力评估项目将上线
 
为实现“精准防汛”,首都机场将开展防汛排水能力评估项目。该项目将对首都机场区域的地形、管网和径流等进行全面的现场勘测,并评估管网、泵房的运行状况。在此基础上,对首都机场各项防汛数据计算并建模研究,得出首都机场能够保障的小时极值雨量、过程极值雨量,科学评估本场的整体排水、防汛能力。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