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各界代表撞响和平大钟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纪实
在时间的洪流中,我们总会有些时刻,记忆深刻、情感涌动。2024年12月13日,一场庄严肃穆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如期举行。
一、仪式概览
当历史的钟声敲响,6名来自社会各界的代表共同撞响“和平大钟”。这一时刻定格在2024年12月13日,钟声与和平鸽的放飞共同传递着对遇难者的哀思与对和平的坚守。这一仪式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未来的期许。
二、参与者的心声
中国游泳队运动员张雨霏,作为运动员代表,在仪式上发表感言。她表示,撞钟是对历史的回望,也是对自己的激励。她将以这次经历为动力,在赛场上争取更大的贡献。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李庆国,强调了和平的珍贵,并呼吁医务工作者传承家国情怀,提升专业能力以服务社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指出,我们需要铭记“落后被欺”的历史,致力于培养人才和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南京汽轮电机集团公司代表朱海和中学生代表张彧恺也分别表达了他们对和平的珍视以及建设国家的责任感。
三、相关活动回顾
值得一提的是,在九一八纪念日,即2024年9月18日,500名各界代表也在纪念馆撞钟,警示人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而在去年的公祭仪式中,新农人代表魏巧、美籍华人鲁照宁等也曾参与撞钟,他们结合自身领域,呼吁历史传承与和平守护。
四、深远的影响
通过多领域代表的共同参与,这次公祭仪式强化了全民历史记忆,凝聚了爱国情怀与和平愿景。仪式不仅仅是对一个特定日子的纪念,更是对全民族历史记忆的唤醒。它让我们铭记历史,更让我们珍视和平。
这场仪式,是对历史的致敬,对未来的祈愿,是对和平的坚守,对梦想的追求。让我们共同铭记这段历史,共同守护这份和平,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