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让种粮农民有钱挣
为了保障种粮农民的利益,激发其生产积极性,我国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长效保障机制。这个机制包括政策支持、市场调控、风险保障等多个方面,以确保农民的种粮收益稳定并激发其积极性。具体措施如下:
一、强化政策支持和补贴机制
为了减轻农民的生产成本压力,我们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中央财政已经三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累计金额达到亿元。我们还针对大豆等特定作物叠加地方补贴。这些补贴措施对于缓解农民的经济压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还优化价格调控,坚持小麦、水稻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并提高标准,确保农民的基本收益。
二、健全农业风险保障体系
为了应对农业生产中的风险,我们扩大了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在主要的粮食产区,我们已经实现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益保险的全覆盖。我们还加强了防灾减灾能力的建设,通过持续投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抗灾能力,减少因极端天气导致的损失。
三、推动耕地保护和产能提升
我们注重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推进东北黑土地的保护和盐碱地的治理。通过新的耕作模式,如“以水定地”“以稻治碱”,挖掘粮食增产的潜力。我们还加强技术装备的支持,推广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机械化生产,推动粮食单产的提升。
四、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
为了确保种粮的收益不低于社会平均利润,我们实施了收益兜底和激励机制。我们还通过政策宣导和利益联结,让农民切实感受到种粮的经济效益,明白种粮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可以致富的途径。
我国已经逐步构建了一个“政策保本、经营增效、风险可控”的种粮收益保障体系。这个体系不仅保障了农民的收益,还激发了其生产积极性,为我国的粮食稳产增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个保障体系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