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考没有泄题有考生作弊
教育部针对近年来高考中出现的疑似泄题事件进行了深入核查,确认不存在考前泄题行为,但确实发现了部分考生在考试过程中的作弊行为。以下是详细报道:
一、事件核查结果
在本次核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考生在高考过程中存在作弊行为。
1. 考中作弊案例
甘肃某考生(2022年)在高考期间,违规携带手机进入考场,拍摄了数学全国乙卷试题并上传至QQ群寻求答案。该行为属于严重的考试作弊行为。另一名湖北考生(2021年)则更为狡猾,将手机藏于薄衣内以躲避安检,同样在考试中拍摄试题并上传至培训机构,因手机信号未被完全屏蔽而得以实施作弊。
2. 恶意编辑“占坑帖”
除了直接作弊外,还有部分考生通过伪造证据来制造“考前泄题”的假象。如广东某考生在考前在QQ空间发布无关内容,考后再替换为试题内容,以此来误导公众。另一名安徽考生则自称“考前押中语文试题”,实际上是在考后篡改帖子内容。
二、处理措施
对于以上违规行为,教育部采取了以下处理措施:
1. 对违规考生:取消其所有成绩,并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严肃处理。
2. 对涉事考点:撤换监考人员,加强安检及考场监管,并由纪检监察部门介入调查失职责任。
3. 后续要求:教育部要求各地升级考场信号屏蔽设备,强化入场安检流程,并协同公安、无线电管理等部门进行全面彻查,以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三、事件性质
经过深入调查,确认以上案例均为考生个人作弊或伪造证据行为,并未发现试题在考前泄露。教育部明确表示,将严厉打击任何形式的违规行为,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
此次事件再次提醒广大考生,高考是公平的竞技场,任何违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惩处。也呼吁广大考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共同维护高考秩序,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