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专家谈商业太空旅游望早日买到通往月球
星空,期待中国商业太空旅游新纪元
澎湃新闻记者 张静报道: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届丝路商业航天大会上,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主任、中科院研究员吴季对商业太空旅游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他强调,尽管中国尚未拥有本土的商业太空旅游公司,但随着政策的逐渐开放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未来的前景十分光明。
太空旅游的蓝图已经悄然展开。刚刚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提供的太空航班飞行时长90分钟,票价约为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76万元),已有来自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预定了座位。而马斯克的SpaceX也宣布了首名太空旅客的消息,尽管费用尚未公开,但已经引发了全球的关注与期待。
吴季指出,目前太空旅游的费用仍然过高,技术突破是降低成本的关键。他比喻道,如果微信能在月球上使用,将极大地解决高速通信问题。他也强调,月球旅游还需要突破着陆技术,并考虑如何在月面提取所有飞行所需的燃料。如果要长期在月球生存,还需要从地球输送氧气。
回顾人类航天的历史,自1972年阿波罗17号任务后,全球再无载人登月活动。吴季认为,这更加凸显了加快进入太阳系的重要性。传统航天主要服务于政治,但现在商业航天的崛起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商业航天的市场体量不断增大,大学生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
吴季表示,要想突破传统航天领域的封锁,需要开放、依靠廉价商业元器件以及发展自身技术。开辟新市场、寻找新的发展机遇也是关键。中国的相关政策自2015年以来逐渐开放,为商业太空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他强调:“我们期待新航天能够在商业航天和新技术的推动下实现更大的发展。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吴季的这番话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开放,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商业太空旅游时代即将到来。让我们拭目以待,期待那一天的到来,期待中国人能够早日购买到一张通往月球的旅游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