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机器人产业发达 拟构建无障碍社会
日本人以深厚的友谊对待他们的朋友,更为国家在机器人领域的强大竞争力感到自豪。在全球四大机器人生产巨头中,日本企业安川电机等占据了半壁江山,赢得了全球超过50%的市场份额。随着机器人产业的飞速发展,全球竞争愈发激烈,日本是否能保持其产业优势地位面临着来自欧美和亚洲的竞争压力。面对社会老龄化、基础设施老化等挑战,机器人能否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进而通过产业革命拉动经济增长?
为了保持其在全球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日本呼吁开展一场机器人革命,并为此制定了《机器人新战略》。这一战略的三大支柱尤为引人注目:一是强化日本的机器人研发和制造能力,将日本打造成全球机器人革命的基地;二是让机器人渗透到日本社会的各个领域,打造世界领先的机器人社会;三是在物联网时代,引领全球机器人技术革新。
在最近的日本国际展览会上,记者目睹了不少与人类和谐共事的“协作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能够在接触到外力或感应到人类靠近时立即停止动作。安川电机的河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日本在2013年修订了《劳动安全卫生法》,符合安全标准的机器人现在可以与人类协同作业。这一法规的修订,使得人机协同的实际应用才刚刚起步。显然,2015年可以被视为协作机器人的元年,这也充分展示了日本推进机器人革命的决心。
日本的视野不仅局限于新一代工业机器人,还拓展到了医疗护理、基础设施检查、服务、救灾、农林水产等广大领域。据统计,日本的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持续扩大。到2035年,预计将达到约10万亿日元。其中,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增长率仅为18%,而服务型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扩大至约4.9万亿日元,增长幅度高达惊人的13倍。在不远的未来,我们不难想象这样的场景:机器人在农场里熟练地采摘番茄,或是在酒店里接待客人,甚至在家里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
日本机器人工业会专务理事富士原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了实现机器人的普及和应用,需要在技术研发、监管放宽、标准制定等方面给予支持。为了适应远程操作和无人驾驶的需求,日本的电波法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为了满足无人驾驶车辆在公路上的运行需求,《道路交通法》及《道路运送车辆法》的修订也在议事日程上。值得一提的是,在富士原宽的领导下,日本成功主导制定了生活支援机器人的国际安全规格ISO13482,这一重大成就实现了日本多年来的愿望。这一安全规格的制定标志着日本在全球机器人产业中的领导地位,并有望借此占领市场制高点。
富士原宽强调,为了满足现场需求并推动日本机器人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研发必须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特别是在尚未应用机器人的领域,深入理解并满足行业需求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日本的机器人产业才能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并实现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