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孙世刚 加强基础研究 力争主导新一代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的发展
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专家们对电动汽车的未来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科学院院士孙世刚强调,我国应加强基础研究,以期从源头上解决科技自立自强问题,并主导新一代电池的发展。现有锂离子电池面临多重挑战:锂资源的稀缺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能量密度接近理论极限,难以满足重大需求,安全事故频发,以及极端环境下的适应性不足。
协鑫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朱共山则看到了电动汽车的另一面。他认为电动汽车的储能属性尚未被充分发掘和利用。通过先进的V2G和有序充电技术,电动汽车可以变成可控的分布式储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预计到2030年,中国电动汽车产量将超过1500万辆,保有量将突破1亿辆,新车自动驾驶程度将达到70%。海量的电动汽车一旦变为移动储能,将对电峰起到巨大的平衡作用。
全球电动汽车电池领域也传来好消息。据SNE Research的最新数据,今年前两个月,全球电动汽车电池的新装机量同比增长39%,达到约75.2 GWh。其中,宁德时代是全球新装机量最高的电动汽车电池厂商,所占份额为33.9%。
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也在研发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副总裁樊文光表示,比克动力将在明年开始量产新品,能量密度达到280Wh/kg以上,支持4C快充。他们计划在三年内推出能量密度超过330Wh/kg的准固态产品。比克动力电池曾率先发布4680圆柱电池,其研发速度甚至超过了特斯拉。比克电池的4680标定为25Ah,远超18650电池的3Ah,这一创新有助于减少电池包中的电池数量和对BMS的要求。
这场论坛不仅展示了专家们对电动汽车未来的深刻见解,还揭示了电池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潜在机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拓展,电动汽车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