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套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完成首次深海调查任务
科技日报记者张蕴报道:
近日,一项重大的科技突破在我国南海诞生。由大连海事大学联合南通力威机械有限公司、江苏亨通华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海威GD11000”,跟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海洋地质二号”船,完成了首个深海调查任务。这一创新性的系统是目前全球唯一的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完全国产,拥有完全的自主控制能力。
这个系统的表现令人瞩目。在深海调查中,它成功进行了长达11000多米的拖曳作业,作业深度超过了4000米。这不仅充分展示了国产深海绞车系统的稳定性,同时也证明了其强大的作业能力。
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是深海拖曳系统、缆控水下机器人等大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海洋科考的深入,面对更加恶劣的环境和更高的科学考察要求,传统光电缆绞车系统的局限性日益凸显。“海威GD11000”的出现,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项目首席科学家、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教授李文华详细介绍了这一系统。他表示,“海威GD11000”绞车的安全工作载荷达到15吨,工作速度范围在0至120米/分。配套使用的非金属铠装光电缆长达13000米,缆径小于等于34毫米,动力传输功率大于等于51千瓦,最大工作水深可达11000米。这意味着它可以在全球任何海域,包括最深的海沟进行科考作业。
“海威GD11000”还成功投放了标志物,并进行了海底取样。这些成果都充分证明了我国在深海科技领域的实力与决心。这一系统的成功研发和应用,无疑将推动我国深海科技事业的发展,开启新的篇章。据最新消息,“海威GD11000”即将展开常态化深海与极地探险之旅。它将肩负着我国海洋科考事业的重任,勇闯远洋、深海及极地,为我们的探索之旅提供坚实的保障。这次任务不仅关乎对深海资源的开发利用,更是对我国海洋科技实力的一次展示。大连海事大学的贡献,为我们建设交通与海洋强国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让我们共同期待它在深海与极地的发现之旅!(大连海事大学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