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想杀出一条血路 需重视资源技术整合

智能机器人 2025-03-04 07:44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近年来,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我国众多制造业企业纷纷启动“机器换人”项目,积极布局机器人产业。面对中国制造2025的机遇以及国外企业的强势竞争,中国该如何做好工业机器人的创新必答题?

创新基础正在不断夯实。美的集团与日本工业机器人制造巨头安川电机的合作,标志着我国机器人产业新军的壮大。更多企业开始认识到,布局机器人产业已不仅是应对劳动力挑战的被动选择,而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动行动。

据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专家组组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介绍,我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使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当务之急。发展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技术成为必由之路。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显示,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而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机器人的销量增长更为显著。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工业机器人的普及和应用方面仍有较大差距。为了缩小这一差距,我国在工业机器人研究和制造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在科技计划的支持下,工业机器人在技术攻关和设计水平上取得了长足进步。

沈阳新松、广州数控等企业,在工业机器人本体生产制造和系统集成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国内首条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数字化生产线也已在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投产,年产能达到5000台。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仍面临着多重挑战。国外机器人巨头正在抢占我国产业发展制高点,而国内则存在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创新成果转化率不高等问题。全球各地都在加速布局工业机器人产业,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地的企业和都在积极投入研发和应用。这无疑加剧了我国工业机器人自主品牌的发展压力。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正视并克服这些困难。我们需要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加强政策支持,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和普及;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工业机器人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面对全球机器人产业的飞速发展,国外龙头企业纷纷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我国的工业机器人自主品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直以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高端领域被国外品牌所垄断,超过70%的工业机器人依赖进口。据专家介绍,机器人的核心关键部件如高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伺服驱动等,占机器人总成本的一半以上,并且目前主要依赖进口。这不仅使得我国机器人产业的成本高昂,更让我们在技术上受制于人。

挑战不仅来自外部。国内机器人产业也出现了同质化现象,大量企业蜂拥而上,存在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的风险。从基础原创性成果到研发产品之间的断层严重,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不高,这也成为制约我国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面对这些挑战,我国机器人产业并非束手无策。整合发展成为了拓宽新路的必经之路。我国机器人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资源、技术的整合,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裁曲道奎认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综合实力的系统差距。中国机器人企业不能仅仅依靠自己滚动式发展,而要更加重视资源、技术的整合。

在整合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工业机器人这个创新“必答题”。这需要从顶层设计、技术研发、产业发展、政策协同等方面入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机器人产业相结合的契机,加强新型机器人整机集成技术能力的提升,同时推动关键部件如驱动器、电机等的升级跨越。还需要加强科技政策与经济、金融政策的衔接,鼓励使用国产机器人并给予适当补贴。

东莞的积极探索再次凸显了我国工业机器人整合发展的潜力。据规划,到2020年,东莞的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产值将达到700亿元,打造成为珠三角乃至全国的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区和智能制造示范城市。这标志着我国工业机器人创新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在这个时代里,我国机器人产业需要更多的创新和整合,需要更多的企业、政策、资金等资源的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全球机器人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自主发展。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