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机器人统治世界 又有什么可怕的
人类与机器人的最大区别究竟是什么?是独立意识还是创造力与创新?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地球人如同询问外星人:“你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注意到我们的?是在普朗克时期、牛顿时期,还是亚里士多德时期?”外星人可能会回答:“早在37万年前,我们就已经察觉到地球的威胁,因为那个时候,有一个原始人抬头凝视星空,开启了文明的萌芽。”——引自刘慈欣的《朝闻道》。
一个新的物种开始遐想、懂得思考,新的文明就此诞生。那么,当机器人开始思考,当机器人文明萌芽,地球人同样会感到威胁。尽管距离那一天还有一段距离。
这段时间里,人工智能领域的努力都是为了赋予机器人更高的智力。今年三月,AlphaGo与李世石的人机世纪大战让人们再次关注到人工智能。尽管赛前,围棋界、互联网界的大佬们并不看好AlphaGo,包括创新工场CEO李开复也认为机器胜利的可能性很悬。但仅仅半年之后,李开复就宣布人工智能是风口,创新工场将加大投资这一领域。
现状是,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最易获得投资的领域之一。众多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公司纷纷宣布融资。如致力于图像识别的码隆科技、智能语音机器人ROOBO、地平线机器人等都已经完成了多轮次融资。其中,出门问问(Mobvoi)以语音识别为基础进行智能搜索,自2012年开始已累计获得多轮融资,总金额达数千万美元。图灵OS也获得了多轮投资,资金雄厚。有投资人直言,这一领域的投资人比创业者还多。尽管如此,人工智能这头“猪”是否真正准备好了还不得而知。然而我们可以看到资本的鼓风机已经打开,人工智能的发展势头迅猛。
尽管资本热情高涨,人工智能的发展仍然处于萌芽期。在碁震KEEN创始人王琦看来,尽管人工智能已经有六十年的历史,但目前仍然处于从0到1的过程中。一旦突破这个边界,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呈现出不可估量的态势。不论是初创公司还是巨型科技公司的巨头们都在积极投身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应用。如腾讯、阿里、百度等巨头都已经布局人工智能领域,并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然而目前的人工智能仍然停留在垂直技术应用的阶段。例如阿里云推出的ET产品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腾讯的优图开放技术也已经应用于金融、安防等领域;百度的搜索积累优势也在助力其回归巅峰的计划。但是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仍然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研究。
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我们期待着机器人的发展能够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可能性,同时也需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挑战和威胁。让我们拭目以待机器人的未来表现和发展趋势吧!阿里云高级工程师陈一宁指出,当前市场上的AI技术并无显著的技术差距或优势。他认为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在AI研发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目前,已经商业化的服务机器人,如扫地机器人、餐饮服务机器人等,仅仅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子集。
尽管有所进展,但与谷歌的AlphaGo相比,现阶段的人工智能仍是一个起点。腾讯副总裁姚星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强调当前AI的发展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尽管在某些垂直领域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相对于人类的综合智能来说,这些进展仍然非常有限。
人工智能不仅仅是制造和销售机器人,也不仅仅是某个单一技术的突破。它是一门旨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新技术科学。中国科技传播中心副主任毛大庆强调,如果仅停留在制造小型机器人的层面,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受到限制。他提到,美国、英国和德国等国家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上的投入,与国家的战略地位息息相关。
码隆科技ceo黄鼎隆认为,当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最佳时期,商业化力量将成为推动其发展的动力。
关于机器人取代人类的担忧,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些科技界的人士,如伊隆·马斯克和山姆·阿尔特曼,担心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可能会接管整个世界。但他们也积极创建非营利公司OpenAI,旨在平衡人工智能的发展成果并共享给所有人。也有科学家认为,我们不能因为对未来的担忧而停止现在的发展,就像我们不能因为担心致命病毒或而停止科学研究一样。
陈一宁认为,就像电影《终结者》中的“天网”一样,那一天还远未到来。科学家们会继续探索并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黑君认为,没有任何一种生物可以永久统治地球,无论是人类还是未来的机器人类。他相信,随着时间和进化,最智慧的生物将适应并继续生存在这个星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