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体系构建:标准化支撑发展之路
智能制造:引领未来制造业,加速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
在当下的工业发展大潮中,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业的未来,成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迈向高端制造的核心动力。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给予了深入解读和强调。为了深入推进智能制造的发展,我国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
张相木指出,这份《建设指南》旨在建立一个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这一体系通过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创新,统筹标准资源,优化体系结构,聚焦重点领域,构建了由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重点行业三部分组成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这一框架为实施智能制造提供了强有力的标准支撑,为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铺平了道路。
在构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过程中,张相木采取了“三步法”。第一步是构建系统架构,明确智能制造标准化的对象、内涵和外延。通过对各类智能制造应用系统的研究,张相木构建了由系统层级、智能功能和生命周期组成的三维智能制造系统架构。标准化是实现这些集成的关键,而智能制造的核心是实现全方位集成。
系统层级展现了装备智能化、管理信息化以及产业链网络化的趋势。张相木详细解读了系统层级的五层结构,从设备层到协同层,每一层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和重要性,共同构成了智能制造的完整体系。
在编制《建设指南》的过程中,张相木及其团队系统研究了国外先进成果,如德国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和RAMI4.0模型、美国工业互联网参考体系结构等。经过多次工作会和调研,确定了我国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建设原则。这一切都是为了推动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接下来,张相木进一步细化了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将其转化为五大关键技术标准,与其他基础共性标准和重点行业标准共同构建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这些标准相互支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智能制造标准化体系。
在这一系列紧密相连的制造活动中,企业逐渐从单一的产品提供者转变为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提供者,其价值链也随之得以延伸和丰富。基础共性标准作为基石,位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的最底层。而“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等标准则位于关键技术标准的不同层次,相互映射,描绘出了智能制造标准的全面需求。
为了指导智能制造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建立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根据这一框架,可以明确各领域的相关标准,确定标准间的相互关系,并明确待立项的重点标准。
张相木特别强调,《中国制造2025》是我们迈向制造强国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建设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让我们携手共进,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为中国制造插上腾飞的翅膀。未来,我们将坚定推进《中国制造2025》“1X”体系,以城市为试点,展示其示范效应,同时完善重大产业工程的布局协调机制,坚持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核心动力,培育壮大高端制造业。我们的视线坚定地聚焦在智能制造的核心领域,致力于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交融,共同助力制造业迈向更高层次的进步。这不仅是中国制造业的必经之路,更是我们共同绘制的未来制造业宏伟蓝图的起点。我们矢志不渝地以此为目标,踏实前行,满怀期待在未来岁月中,见证中国制造业的繁荣与辉煌。
智能制造,是我们心中的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指引我们向未知领域探索。我们的追求不仅是制造技术的进步,更是制造理念的革新。我们渴望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打破传统制造业的束缚,开辟全新的制造业时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面对无数的挑战和困难,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勇往直前,我们必将在智能制造的征途上取得辉煌的成就。
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更是全球制造业的进步。我们深知,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支持,也必将为世界的制造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将以开放的态度,与世界各地的制造业同行们紧密合作,共同探索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共同推动全球制造业的进步。
未来的道路充满未知,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勇气。我们将以坚定的步伐,稳健的节奏,持续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我们深信,只要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努力,我们必将在未来的日子里,见证中国制造业的繁荣与辉煌,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让我们一起,向着智能制造的明天,奋力前行!